天天看点

非遗百科之二十三|穿越时空的“金玉良缘”

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的2021第四届非遗品牌大会(广州)12月18日于广州塔举行。作为非遗资源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名城,广州的非遗在近年于传承力度、创新能力、传播水平方面均走在全国前列,屡屡成为圈内外焦点。

非遗品牌大会(广州)也是全景式扫描广东非遗的重要平台,是一睹广东非遗今时新貌的绝佳窗口。

非遗百科之二十三|穿越时空的“金玉良缘”

籍此,让我们对广东代表性非遗项目做全景式扫描,以飨读者。

在传承人的不懈努力下,濒临失传的金镶玉工艺重获新生,从帝王之家走入大众生活。

不少人都认为,最珍贵的珠宝非金子和玉石莫属。黄金雍容华贵,璀璨夺目,玉石素雅光洁、温润晶莹,而金镶玉,则是二者的完美结合。金镶玉是一种特殊的金、玉加工工艺,人们在各种玉器上镶嵌金丝,以提升工艺品的观赏价值,寄托“金玉良缘”的美好愿望。久而久之,人们把用这种工艺制成的玉器称为“金镶玉”。

非遗百科之二十三|穿越时空的“金玉良缘”

(杨根连金镶玉作品,杨根连供图)

金镶玉有着悠久的历史,民间一直流传着“有眼不识金镶玉”的说法,用以讽刺人见识短浅、孤陋寡闻。其实,在古代,有眼不识金镶玉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当时的金镶玉制作技艺被王公贵族垄断,普通人很难有机会认识这种名贵的手工艺品。

相传金镶玉产生于汉代。隋唐时期,由于国内外经济、文化交流密切,金镶玉工艺品体现出浓郁的异域风情。宋代,金镶玉造型古朴含蓄,具有秀美敦厚的特质,首饰上面多有写实花鸟的图案,世俗气息、生活气息更浓。元明两代的金镶玉首饰造型更加多样,纹饰更加繁复华丽,制作工艺也更加精细。尤其是明代的金镶玉,在装饰上做到了依形布局、随形造型,具有极强的生命力,风格鲜明、充满个性。

非遗百科之二十三|穿越时空的“金玉良缘”

(杨根连金镶玉作品,杨根连供图)

清代则是金镶玉制作工艺发展的黄金时期。相传,酷爱玉器的乾隆皇帝对进贡来的金镶玉器爱不释手,当即禁止外人使用金镶玉,并命令内务府造办处仿制这批玉器。于是,宫中玉师将伊斯兰文化与当时的宫廷艺术相结合,设计出了象征皇家尊贵地位的金镶玉器。

清代金镶玉首饰精美细致、繁密瑰丽,在造型、纹饰、工艺以及材料搭配上,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高度。通过“金银错”工艺造成的玉器,器型独特别致,胎体薄如蝉翼,纹饰观之凸出,抚之无痕。工匠们不仅在玉器上镶嵌金银丝,还加上了各种宝石和玻璃,雕刻出铁线莲、菊花等植物。无论是器物的造型还是图案,都带有强烈的伊斯兰风格。

然而,曾经风光一时的金镶玉还是没有逃过历史的冲刷。随着能工巧匠的相继离世,这种精致的技艺逐渐被人遗忘。直至近代,金镶玉的制作工艺一度面临失传的困境。

幸运的是,在国家对非遗技艺的大力支持和玉雕传承人的不懈努力下,金镶玉技艺终于得到复原,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传承人们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制作工艺进行新一轮的改进,将金镶玉运用到奥运会奖牌等多种高端工艺品的设计中。在物质条件不断改善的当下,金镶玉不再是王公贵族的专属,越来越多的人们有机会欣赏、拥有这种精美绝伦的工艺品。

非遗百科之二十三|穿越时空的“金玉良缘”

金镶玉不只是简单的饰品或器皿,更是数千年来一代代手艺人匠心传承的忠实见证者。未来,这段穿越时空的“金玉良缘”必将在新生中焕发动人的光彩。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卜松竹

通讯员:文木

图/文木文化提供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吴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