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消失7年後,小沈陽女兒驚豔回歸:從“醜小鴨”到白天鵝,父母做對了什麼?

消失7年後,小沈陽女兒驚豔回歸:從“醜小鴨”到白天鵝,父母做對了什麼?

來源 :青攬家長地帶

ID:educool

還記得小沈陽的女兒,那個被全網嘲笑長得醜的女孩嗎?

2014年,小沈陽首次帶着8歲的女兒沈佳潤登上綜藝《人生第一次》。綜藝的本意是見證孩子的成長,共同探讨親子話題,可網友的注意力,全在沈佳潤的顔值上。

消失7年後,小沈陽女兒驚豔回歸:從“醜小鴨”到白天鵝,父母做對了什麼?

一時之間,謾罵嘲諷之聲鋪天蓋地般地朝沈佳潤湧來。有人說她醜得像射雕英雄傳裡的老巫婆;有人說她面如老鼠,會克家人。

想象一下,一個已經對“美”、“醜”有了初步認知的八歲女孩,看到網友對自己的評價,會是什麼樣的感受?

剛開始,她不服氣。節目中最動人的一幕,是沈佳潤朝着大山呼喊:“我長得像爸爸,我很驕傲。”

消失7年後,小沈陽女兒驚豔回歸:從“醜小鴨”到白天鵝,父母做對了什麼?

可後來,她還是被擊潰了。原本自信大方的沈佳潤,逐漸變得自閉,甚至一度抗拒去學校,連鏡子都不敢照。

讓一個孩子從自信到自卑,隻需要短短幾天。

讓一個孩子從自卑到自信,卻需要整整7年。

前不久,已經15歲的沈佳潤再次出現在網際網路上。視訊中的她笑容自信,動作舒展,全然沒有小時候拘謹的樣子。

消失7年後,小沈陽女兒驚豔回歸:從“醜小鴨”到白天鵝,父母做對了什麼?

她展示了自己的畫作,看得出很有自己的想法;

消失7年後,小沈陽女兒驚豔回歸:從“醜小鴨”到白天鵝,父母做對了什麼?

她還參加了英文“緊急新聞提詞器”挑戰,口語十分流暢,完全沒有卡頓。

不僅如此,她還選擇正面回擊流言蜚語,将網友對她的惡意評論置頂,并配文表示:“美不美都是父母給的,我不會以此驕傲,更不會以此感到羞恥!我就是我,獨一無二的我!”

自信的沈佳潤,更美了。

這裡的“美”無關所謂的大眼睛、雙眼皮、白皮膚,而是她身上由内而外透露出的坦然氣質,和熱愛生活的積極心态。

這一切,都離不開父母的保護、肯定與支援。

女兒被傷害後,小沈陽便再也沒有同意其他節目的邀約,将女兒保護的很好。同時,他又在安全限度内,給予女兒最大的自由。

去年,14歲的沈佳潤想拍攝街頭舞蹈視訊,小沈陽便全程默默陪同,隻為讓女兒開心。

視訊中的沈佳潤搞怪可愛,一點都沒有怯場。

消失7年後,小沈陽女兒驚豔回歸:從“醜小鴨”到白天鵝,父母做對了什麼?

從小沈陽的教育方式裡,我發現了讓孩子自信的三個秘訣。

01.

多肯定,少打擊

前不久,在知乎上看到一個輕微腦癱孩子的故事。

小男孩馬上三年級了,和醫生交流的時候,他格外懂事。因為害怕醫生聽不清自己的話,他不僅會特地放大聲音,還會手舞足蹈地比劃。

知道小男孩叫徐成宇後,醫生便鼓勵他:“爸爸一定想讓你成為全宇宙最棒的人。”

原以為小男孩會羞澀或臭屁地笑出聲,沒想到他沉默了許久,原先比劃的雙手也無力地垂了下來,然後說:“不會地,我不會優秀的,爸爸說我一生肯定是失敗的。”

說完小男孩定定的望着天花闆,兩顆黑葡萄快速的蓄滿淚水,然後又帶着哭腔一字一頓的重複那句話:“不會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說我以後不會優秀,肯定會失敗的。”

才9歲的孩子,本該朝氣蓬勃,卻已經将自我否定深深的紮根在腦子裡。

醫生看到這一幕都忍不住落淚,輕輕握着小男孩的手,說,爸爸媽媽隻是怕你驕傲要你謙虛是以才那麼說的。你要記住,你以後一定會成功,不會失敗,阿姨說的話才是真的。

評論區很多網友都在為醫生的做法點贊,但是醫生這一番話,孩子就能自信起來嗎?

正如一位網友所說:可能不會這樣,說不定會認為我不配擁有這樣的誇贊。

消失7年後,小沈陽女兒驚豔回歸:從“醜小鴨”到白天鵝,父母做對了什麼?

心理治療師蘇珊·福沃德說:

在孩子幼小的心靈裡,父母就是整個世界的中心。

如果父母認定你是個壞孩子,那你就一定是。父母常說“你真蠢”,你就是真蠢。

想要毀掉一個孩子的自信,父母拼命否定打擊就夠了。

相反,想要成就一個孩子的自信,父母一定要懂得認可和鼓勵。

前段時間,一個女孩在課堂上自我介紹的視訊火了。

她說,“我叫蔡暢,我一直有個外号,叫蔡胖,可以看出來我的體型……”

接着,她又說,“我家是幹收廢品的,父母很累。我有個特别實在特别土的夢想,就是給我媽買個大别墅……”

消失7年後,小沈陽女兒驚豔回歸:從“醜小鴨”到白天鵝,父母做對了什麼?

這段視訊收獲了近50萬點贊,大家都被蔡暢的自信、大方和懂得感恩所折服。

我總在想是什麼樣的父母養出這麼自信的孩子,直到看到另外一個胖女孩的故事。

胖女孩的網名叫“楊小乙”,她說她從小就長得胖,有很多外号,但是她從來沒有自卑過,反而一直很自信。大學時140斤,和班花走到一起都自信滿滿,看到的人還以為她才是紅花,班花是綠葉。

因為她有一個從言行上一直很認可和鼓勵她的爸爸。

每次她被同學嘲笑後,問爸爸自己胖不胖,爸爸都會說“不胖不胖,多好看。”然後又加一句:“說你胖的人都是在嫉妒你,因為你又聰明又漂亮。”

有一年春節前買新衣服,她想要買一件黑外套,媽媽認為不好看,不同意,爸爸卻說:“她那麼白,穿什麼都好看,穿黑色就更顯白了。”

消失7年後,小沈陽女兒驚豔回歸:從“醜小鴨”到白天鵝,父母做對了什麼?

上大學時,她爸爸給她的生活費特别足,還交代說:“不要輕易收男生禮物。你這麼好,不能随便讓男的追到你。”

高中的時候,她父母經常去看她,後來她才知道,她爸爸認為自己女兒很漂亮,怕被男同學惦記。楊小乙說聽到這句話“快笑死了”,因為那時候她都胖到買不到衣服穿。

然而正是這種打心底裡的接納,言行一緻的認可和鼓勵,才讓楊小乙這麼自信,不僅外貌上沒有自卑,在能力上她也一直認為自己是優秀的,最後考上了工商管理學碩士,就職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所學生院。

曾有項研究調查資料顯示:

一個經常處于負面評論的人,潛能僅能被開發20-30%;

如果能得到肯定,就能上升到50%;

如果得到來自家庭的肯定,那麼潛能則可以被開發70-80%。

如果想要毀掉一個孩子,就盡管否定打擊TA,如果想要孩子未來有無限可能,就要學會真心的認可和鼓勵孩子。

02.

多放手,少包辦

教書六年,我發現班上總會有這一類孩子:報名班會表演節目的時候,他們說要回去問問媽媽;選擇學校社團的時候,他們說要回去問問爸爸……

這類孩子,一點都不自信,唯唯諾諾,不敢做主,遇到問題,第一反應就是求助家長。直到看到他們父母的教育方式,我才明白為什麼。

父母接孩子放學的時候,第一件事是把孩子的書包接過來,自己背上;孩子們交上來的手工作業或者是課後閱讀感悟,總能看到父母代做的影子。

我了解家長的初衷,想幫助孩子更好地完成任務,讓孩子在成功中找到自信。

但家長的誤區在于,孩子不是因為成功才有自信,而是因為有自信才能獲得成功。

一昧地包辦孩子的生活,無異于給孩子一種強烈的心理暗示:“你一個人肯定做不好,除非爸爸媽媽幫你。”

前不久,看過一部引人深思的綜藝《敞開心扉的少年》。

綜藝裡,八歲的何一可,每天被媽媽照顧得“妥妥貼貼”,除了寫作業,幾乎什麼事都不用做。小到刷牙,大到整理書包,全部由媽媽代勞。

消失7年後,小沈陽女兒驚豔回歸:從“醜小鴨”到白天鵝,父母做對了什麼?

按理說,他比其他的孩子多出了這麼多的時間和精力,應該會學有餘力吧?

令人驚訝的是,何一可非常自卑,每天挂在嘴上的話是:“我覺得我不行。”

消失7年後,小沈陽女兒驚豔回歸:從“醜小鴨”到白天鵝,父母做對了什麼?

誠然,我們能為孩子做很多事情,但唯一一件我們無法代勞、對孩子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探索自身能力的邊界。

也許今天,孩子自己整理書包時漏帶了國文課本。

但明天,孩子就明白自己應該對照着課表來收拾書包。

到了後天,孩子就會發現,連整理書包我都能做到,那麼獨立整理錯題又有什麼難度呢?

當孩子在“盡自己努力完成一件事”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那麼将來,哪怕孩子遇到挫折,也會按照從前成功的經驗,想方設法解決難題。

正如《自驅型成長》一書中所說:

這份“自己說了算”的感受,才是健康心智的前提,才是主動進步的源泉,才是跌倒了能爬起來的動力。因為“你想要”,而不是被迫地成為這樣或者那樣的人。

03.

多信任,少焦慮

曾看過一個實驗:心理學家将參與實驗的孩子們分為兩組,A組的孩子的父母情緒積極穩定,B組的孩子的父母情緒焦慮、陰晴不定。

接着,實驗人員給孩子看了四張不同的表情的臉,并要求孩子判斷,從哪張臉開始,孩子感受到了其中的憤怒。

消失7年後,小沈陽女兒驚豔回歸:從“醜小鴨”到白天鵝,父母做對了什麼?

結果顯示,A組的孩子看到第三張才察覺到憤怒的情緒,B組的孩子在第二張時就感受到了憤怒的情緒。

這便意味着,B組的孩子比A組孩子更容易受消極情緒的影響,看待人或事物也會更加悲觀。他們一生都将無法自信,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變成讨好型人格。

心理學家洪蘭說過:

母親是家庭的靈魂,母親快樂全家快樂,母親焦慮全家焦慮。

父母保持快樂的秘訣就是:信任。

隻有當父母放平心态,給予孩子足夠的信任,才能讓孩子感受到無條件的愛。一個深知自己被愛着的孩子,才能無所顧忌地勇往直前。

長此以往,孩子的認知便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失敗—獲得信任—努力—成功—獲得信任。

紀錄片《小小少年》中,有一位熱愛昆蟲的10歲男孩,叫殷然。

說實話,剛看紀錄片的時候,我着實為他捏了把汗。對大部分孩子來說,昆蟲是一種“惡心”的生物,熱愛昆蟲的殷然,也許會被當作怪咖排擠。

可出乎意料的是,當被問起身邊同學的态度時,殷然淡淡地說了句:“他們不懂就不懂呗,沒有什麼好費口舌的,做好自己的事情。”

消失7年後,小沈陽女兒驚豔回歸:從“醜小鴨”到白天鵝,父母做對了什麼?

看到父母對他的教育方式,我才明白他内心強大自信的來源。

害怕蟲子的媽媽,會克服自己的恐懼,參與到孩子的世界裡:“與其旁觀,你不如一起玩。”

爸爸一到假期,就會帶着殷然去大山裡觀察蟲子。

消失7年後,小沈陽女兒驚豔回歸:從“醜小鴨”到白天鵝,父母做對了什麼?

如今,殷然已然成為了學校裡的“小小昆蟲學家”,有了父母的信任和支援,相信他未來一定能成為大有所為的生物學家。

為什麼父母焦慮的情緒,是一個家庭緻命的毒藥?

因為焦慮會讓父母不自覺地鑽進牛角尖裡,焦慮孩子的成績,便隻盯着孩子的成績,看不到孩子其他的天賦與優點。

父母的焦慮越深,孩子的天賦越容易消失,孩子的未來就越平庸。

父母的信任,才是孩子最大的底氣。

自信,是給孩子最好的、成本效益最高、回報率最大的投資。

養出一個自信的孩子,不需要父母花大價錢買學區房、報興趣班,隻需要父母從日常小事出發,注意自己的言行。

多肯定,少打擊,才能讓孩子對自己充滿信心。

多放手,少包辦,才能讓孩子對未來充滿希望。

多信任,少焦慮,才能讓孩子對挑戰充滿底氣。

自信的孩子,哪怕被生活逼到泥土裡,也能從泥土中開出花來。

共勉。

*作者:李耳耳,終身成長的教育學研究者,與孩子一起,越變越好。

· 今日互動 ·

在你的孩子成長過程中,你是如何與孩子相處的?你有什麼教育心得?歡迎留言聊一聊。

- END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