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孫中山的宏偉設想:若中國定都伊犁,則可能稱霸亞洲!

孫中山的宏偉設想:若中國定都伊犁,則可能稱霸亞洲!

孫中山,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起共和而終兩千年封建帝制”的民族英雄。

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這是孫中山先生的座右銘,更是他矢志為國的行為準則,他“内察國情,外觀潮流,兼收衆長,益以新創”,在中國百廢待興之時,堅持以實業興國,提出“三民主義”,“救萬民于水火,扶大廈之将傾”,将半殖民半封建的舊中國,拉上了民主主義改革的道路。

可惜,這位“中華民國國父”一生壯志未酬,出師未捷身先死,在臨終之時,發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呼告。

如今回望,當時轟轟烈烈的建國立國的征程中,孫中山所提出的《建國方略》,無疑是對中國發展指明了堅定而正确的方向。

孫中山的宏偉設想:若中國定都伊犁,則可能稱霸亞洲!

翻開地圖,孫中山的宏偉設想仍然曆曆在目,其中一些已經實作,甚至發展到了“不敢想”的地步,比如對港灣和鐵路的設想。

孫中山曾設想,在中國東南北建設通往世界的三大港口:即東部上海黃浦江建設上海港,在北方經濟重鎮天津建天津港;在最南方廣州建設廣州港。

同時,實行全國鐵路戰略,以港口為中心,縱穿八方:

一是大力開發中國北方地區,以天津港為中心,向西北延伸,實作内陸縱深發展。

二是在中國中部大力發展航運,以黃浦江港口為中心,逆流而上,以長江為線,建立長江經濟帶。

三是在中國南方以廣州港為中心,向西南地區輻射發展,延伸至滇藏。

四是打通全國鐵路網,彙集到中國内部和中心。

若在地圖上一一标注,會發現孫中山先生的雄韬會略,這确實是一盤大旗,也是中國近一百年發展的主要方向。

現在的中國也不負孫中山的期待,港口除了他所說的三大港,還有甯波、青島、廈門、北海等。而鐵路更不必說,中國高鐵網以及高鐵技術已經領先全球。

而再看地圖,孫中山先生除了畫線,還畫了幾個圈,他圈定了武昌、西安和伊犁,這是他更具野心的設想,關于中國定都,關于“大亞洲主義”。

孫中山的宏偉設想:若中國定都伊犁,則可能稱霸亞洲!

但這些更大膽的設想,卻一直停留在地圖上。

一個國家的定都之地,是其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相當于一個國家的心髒。

回顧曆朝曆代,都城不過就那幾處。

炎黃時期,人們在黃河邊傍水而居,河南的洛陽、安丘、商丘地處黃河、海河和淮河交叉點,自然而然成為了華夏文明的起源地。

時至秦漢,華夏一統,骊山北構,走鹹陽,入西安,長城護住了中原,也成就了中華民族的發展與輝煌。

再至盛唐,西安和洛陽成為行政中心,交通便利,糧食充足,承載了中華民族鼎盛與興衰的記憶。

到了兩宋,北方戰亂不休,政治經濟南移,成就了金陵和臨安,而當蒙古鐵騎呼嘯而來,忽必烈入住中原,奠定了今天的北京。

再到大明,朱元璋定都金陵,明成祖朱棣為了北方的安甯,披肝瀝膽,以大明江山為賭注舉家北遷,懷揣“天子守國門”的遠大抱負重回北京,可一切皆毀于吳三桂沖冠一怒為紅顔。

至大清時,滿人入關,又添寫了一段又一段屬于紫禁城的故事......

孫中山的宏偉設想:若中國定都伊犁,則可能稱霸亞洲!

曆史的車輪下,中國首都從來都不是安甯之地,不管是金陵,或是鹹陽,亦或是紫禁城,倘若把中國數千年曆史彙聚在一地,也不外乎這三個地方。定都的最好選擇,必然也在其間。

可孫中山先生并不這麼想,他覺得當時的時代,發展經濟才是燃眉之急,北京政局太亂,不易當做經濟改革的戰場,而“金陵猶不可宅”,秦淮河畔,歌舞升平的溫柔鄉裡,實在難以舉起法杖。

當時,孫中山和章太炎,一緻認為首都之選,應在武昌、西安,或伊犁之中:

問鼎者,南方誠莫武昌,謀本部則武昌,謀藩服則西安,謀大洲則伊犁。

孫中山的宏偉設想:若中國定都伊犁,則可能稱霸亞洲!

武昌,即當今武漢,九省通衙,位于中國中心,四通八達,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孫中山先生還進一步設想,如果定武昌為首都,那麼在全國設定東南西北“四京”,即東京江甯,西京重慶,南京廣州,北京自然是北平。

但同時,他還認為定都武昌隻能謀本部的發展,要像如秦掃六國一般讓周邊小國臣服,還得是在西安,而若想立足亞洲,走向世界,伊犁才是最好的選擇。

伊犁,地處中國領地的大後方,橫穿哈薩克斯坦和我國新疆西部,是清朝乾隆年間為了歌頌康熙統一新疆,取“犁庭掃閣”之意而得名。

伊犁,雖是大西北邊緣地區,但與八大古都都同樣擁有重要的地貌地勢和資源,其北連蒙古,唇齒相依,南接西藏,得失與共,沙俄曾占據伊犁,最後通過艱苦的談判才收回了伊犁部分地區,其重要性無需多言。

孫中山的宏偉設想:若中國定都伊犁,則可能稱霸亞洲!

孫中山定都伊犁的設想,其主要是為了防止沙俄等西方列強再次觊觎我國西北地區,進而穩定大勢,而伊犁靠近中亞,如果定都在這裡,其勢力範圍無疑可以輻射到中亞、東亞、北亞等多個地區,将首都設在伊犁,中國不僅可以得到對内陸和邊疆的有效控制,還可以完成謀大洲的大業。從此角度來看,中國回到亞洲之巅,也并不一定是天方夜譚。

當然,在後來,孫中山的定都設想并未實作,袁搶先一步攫取了革命果實,為制衡其在北方的勢力,不得不定都南京。

時至今日,仍有很多人诟病孫中山關于定都伊犁的設想,認為不管是從地理、經濟、或者文化方面來看,伊犁作為首都之選,都是格格不入的,孫中山此想,不過是天馬行空。

可當時之中國,正需要這些天馬行空的碰撞。

-end-

孫中山的宏偉設想:若中國定都伊犁,則可能稱霸亞洲!

執子末,90後野生撰稿人

全網平台:沐陽說

不知名簽約作者,自媒體小白

有溫度,有深度,不辜負每一個有心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