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扛着仁義大旗的宋襄公妄想蛇吞大象争霸主,被楚國實力打臉

晨雲說春秋:齊桓公死後,齊國陷入内亂,幾個公子争奪君主之位,王宮内外烽煙四起,公子昭借助宋襄公的幫助才登上侯位。宋襄公自恃有功于齊國,既然齊國的内亂都需要宋國來平息,那麼宋國自然要接過齊桓公的霸主之位。于是宋襄公便日思夜想盟主之位,打算有所作為。

扛着仁義大旗的宋襄公妄想蛇吞大象争霸主,被楚國實力打臉

宋襄公同父異母的哥哥子魚看出了宋襄公的心思,于是勸谏道:“以宋國的實力是無力承擔霸主地位的,宋國與齊國相比相差甚遠。齊國據有泰山渤海之險,有富饒的琅琊即墨,而我宋國則深處中原無險可守;齊國有管仲、鮑叔牙等賢才輔佐,而我宋國人才匮乏。”不能不說子魚是個遠見卓識的政治家。地理位置對一個國家有重要的影響,處于四戰之地,往往成為大國征伐的戰場。

宋襄公則認為,雖然宋國從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來講都遠遠比不上齊國,但是宋國有一樣東西是其他國家所沒有的,那就是仁義。

于是宋襄公便學習齊桓公的樣子,召集諸侯會盟來确立盟主之位。宋襄公沒有那麼長遠的計劃,他也不願意等待20年之後再登霸主之位。當時宋國在中原隻能算二流國家,在齊、楚、晉等大國之中沒有什麼威望,于是宋襄公第一次會盟專找那些末流小國,向滕、曹、邾、鄫等國發出邀請,相約在曹國會盟。

扛着仁義大旗的宋襄公妄想蛇吞大象争霸主,被楚國實力打臉

結果鄫國的國君遲遲未到,宋襄公大怒,連這樣彈丸小國都不把宋國放在眼中。為了在諸侯之間揚名立威,宋襄公把鄫國國君給殺了。其他諸侯戰戰兢兢,曹國國君則中途退場,宋襄公責問曹共公不能盡地主之誼,曹共公根本不理會宋襄公,甩袖走人。宋襄公寄予厚望的會盟就這樣不歡而散。在一群小國面前顔面盡失,宋襄公決定讨伐曹國。

子魚勸谏道:“當年周文王因為崇國國君辱蔑父兄,不敬長老,刑獄不公,配置設定不均,百姓難以生活才伐崇,圍了三個月沒有攻克,後來崇因為受到文王的道德感化主動請降。您現在道德修為上有欠缺,卻去讨伐别人,怎麼可以呢?還是好好檢討一下吧!”宋襄公不聽子魚的勸谏,僖公十九年(前641),宋軍圍攻曹國。久攻不克,于是從曹國撤軍,曹共公則派人向宋襄公緻歉,給宋襄公一個台階下。宋曹兩國和好如初。

宋襄公本想從小國那裡獲得一些顔面,結果铩羽而歸。齊桓公死後,國際形勢大變,齊國國力衰落,楚國是首屈一指的大國和強國,中原霸權開始南移。

扛着仁義大旗的宋襄公妄想蛇吞大象争霸主,被楚國實力打臉

桓公死後,以齊國為首的中原同盟便開始瓦解,首先鄭國于僖公十八年(前642)倒向楚國的懷抱。更有甚者,僖公十九年(前641),楚國邀請鄭國、齊國、魯國、陳國、蔡國在齊國舉行盟會。事實上,齊國、鄭國、魯國等中原大國已經承認楚國的霸主地位了。國力尚弱的宋國夾在各個大國之間想謀取霸主之位談何容易?

宋襄公謀霸心切,他的大夫公子蕩更是異想天開,居然想出一個狐假虎威的奇招:借助楚國的權威召集各個諸侯國,以各個諸侯國的力量制衡楚國的權力。公子蕩的理由是:當今隻有齊楚是大國,齊國國内政局剛剛穩定,無力向外擴張,楚國雖然國力強大,但是楚王的爵位并不是周王室封賜的,名不正言不順,況且與中原各國往來不深,各國隻是屈從于楚國的強大而已。宋國居間可以坐收漁翁之利,這真是一個天才的想法!

子魚仰天長歎:“宋國這樣的小國觊觎盟主,戰敗而不亡國就算是一大幸事了!”僖公二十一年(前639),宋襄公約齊孝公與楚成王在鹿上(今安徽阜陽南)會盟。齊孝公依靠宋襄公的護送才得以登基,是以對宋襄公尊敬有加,早早就來到鹿上。楚成王數日之後才到鹿上,三國君王設壇盟誓,宋襄公依恃爵位比齊楚兩國高,而以盟主自居。

扛着仁義大旗的宋襄公妄想蛇吞大象争霸主,被楚國實力打臉

宣讀完盟約之後需要各國君王簽字才能生效,此時,宋與齊楚兩國的沖突顯露無遺。盟約是宋襄公事先起草的,隻是當年齊桓公盟約的一個翻版,沒有新意。宋襄公先把盟約交給楚成王,成王發現宋襄公已經簽名,心中暗暗生氣。更生氣的是齊孝公,按照爵位,齊孝公要高于楚成王,但是宋襄公卻把盟約先交給楚成王,分明目無齊國,是以齊孝公拒絕在盟約上簽字。宋襄公自認為鹿上會盟是一大勝利,于是宋襄公準備秋天于盂(今河南睢縣西北)大會諸侯,正式确立盟主地位。

而在楚成王眼中,宋襄公隻是個貪圖虛名的跳梁小醜,并且準備在下次會盟時劫持宋襄公以在諸侯之間樹立楚國的威名。僖公二十一年秋天,宋襄公在盂與楚、陳、蔡、許、曹、鄭等六國會盟,事先約定是一場“衣裳之會”,各國君不帶士兵參會。子魚想帶兵埋伏在會場附近保護宋襄公,宋襄公認為此次盟會宋國做東,如果帶兵前去會破壞盟會氣氛。為了防止子魚帶兵進入會場,宋襄公讓子魚和他一同參加盟會。

令宋襄公意想不到的是,這次會盟讓自己顔面丢盡,楚成王帶着數千精兵參會,這些士兵外穿禮服,内穿铠甲。會盟一開始,楚成王便當仁不讓,自行登台。宋襄公前去争論,結果楚成王大喝:“問問各位諸侯,此次盟會是為宋國而來,還是為楚國而來?”結果其他諸侯都說為楚國而來。

扛着仁義大旗的宋襄公妄想蛇吞大象争霸主,被楚國實力打臉

争論之間,楚王的士兵便上前把宋襄公給綁了,将會場的祭品等物搶掠一空。楚成王在盟會上将宋襄公劫持了,随後帶着宋襄公圍攻宋國都城,讓宋國繳械投降,要不就殺死宋襄公。宋國守軍說:“我們已經有了新的國君,你要殺就殺吧。”原來子魚趁亂逃回國都,加強都城的防禦。子魚認為楚王肯定會以宋襄公作為誘餌,侵奪宋國資财,與其如此,莫不如說宋國已有新君。事實證明子魚的政策是正确的。

楚軍攻城數日毫無進展,成王的大夫成得臣進谏:“大王還是放了宋公吧。”楚成王在盟會上劫持了宋襄公,本想狠狠地宰宋國一刀,結果宋國自稱已有新君,宋襄公轉眼之間成了個燙手的山芋。楚國與魯國來往不深,而且魯國對宋襄公的狂妄也頗有微詞。楚成王便請魯僖公出面釋放宋襄公,魯僖公欣然從命:魯國一方面賺足了面子并且能夠攀上楚國這一強國,另一方面則施恩于宋赢得宋國的尊重。

楚成王請魯僖公出面組織諸侯國在薄會盟,曆數宋襄公的罪過,之後便将其釋放。蒙受羞辱的宋襄公回到宋國之後,氣積于胸,惡氣難出,他認為自己謀霸屢屢受挫都是由于鄭國從中作梗,于是興兵伐鄭。鄭楚已經結盟,鄭國向楚國求援,楚國出兵進攻宋國,宋襄公從鄭國撤圍。宋楚兩軍在泓水兩岸對峙。

扛着仁義大旗的宋襄公妄想蛇吞大象争霸主,被楚國實力打臉

宋襄公已經派兵布陣,而楚軍多數尚未渡河,大司馬公孫固說:“敵衆我寡,趁他們正在渡河,應該馬上進攻。”襄公說:“不行,我不攻擊正在渡河的部隊。”等楚軍悉數渡河之後,公孫固說:“楚軍強大,馬上進攻吧。”襄公說:“我不攻擊沒有擺好陣形的軍隊。”等楚軍擺好陣勢,奮力掩殺過來,宋軍大敗而歸,襄公大腿中了一箭。

宋國人都将這次失敗歸罪于襄公。宋襄公理直氣壯地說:“君子不傷害已經重傷的士兵,不俘虜滿頭白發的老兵。古人作戰,不在隘口阻擊敵人。是以我不會攻擊沒有擺好陣勢的軍隊。”子魚無奈地說:“大王不懂得領兵打仗之道。”

宋襄公本身自己能力不足,宋國也沒有實力,卻整天妄想去和強國争霸,不去腳踏實地的去發展宋國的内政經濟軍事,走了一圈歪路,終于活成了春秋曆史上的笑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