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字千金著書說,十年富貴随輕覆,解析呂不韋之死

呂不韋,戰國末期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秦國丞相。呂不韋一開始是一個非常善于經商的商人,通過賤買貴賣的方法,積累起萬貫家财。當他在邯鄲做生意時,見到了被當做人質的秦王之孫子楚,産生了從商業轉為政治的念頭。

于是他便幫助子楚籌謀劃策,為子楚争得太子繼承人的位置。在子楚死後,子楚的兒子嬴政登上王位,呂不韋為丞相。呂不韋在位期間,對秦并六國做出了巨大貢獻。

但是在嫪毐集團叛亂的牽涉下,罷相歸國,最後飲鸩自盡。呂不韋為什麼會自殺,反過來說嬴政為什麼逼得呂不韋會自殺呢?其實原因有多個,我們可以淺析一下。

一字千金著書說,十年富貴随輕覆,解析呂不韋之死

一、嫪毐叛亂牽連

呂不韋受到嫪毐的牽連,使嬴政對他心生疑慮,罷免相國職務,這個是最直接的原因。

嫪毐原本是太後男寵,因為得到太後寵愛,權力漸漸變大,野心也漸漸暴露。

秦始皇九年,嫪毐犯上作亂,被秦王嬴政處死。為什麼嫪毐之事會牽連到呂不韋呢?

第一,嫪毐是呂不韋的門客。

在太後的丈夫秦莊襄王死後,太後不甘寂寞,與老相好呂不韋私通。當時嬴政年紀尚小,事情沒有被發現,但是随着嬴政漸漸長大,呂不韋怕事情敗露,便找來了身體強壯的嫪毐當他的門客,要将他獻給太後,替代自己的位置,這樣嬴政就不會發現他與太後私通了。

一字千金著書說,十年富貴随輕覆,解析呂不韋之死

第二,嫪毐是通過呂不韋的運作進宮。

呂不韋為了不讓别人發現,假裝讓人告發他犯下了該受宮刑的罪,然後将自己的辦法告訴了太後,太後就偷偷地送給主持宮刑的官吏許多東西,讓他假裝處罰嫪毐,拔掉了他的胡須讓他冒充假宦官。這樣嫪毐得以進宮與太後私通而不被别人發現。

嫪毐利用太後的寵愛形成了嫪毐集團,企圖奪位,而嫪毐和呂不韋的關系匪淺,在嫪毐犯了罪之後秦王審問一定會審查出來,秦王一定會懷疑呂不韋的用心,是以在後來接回被軟禁的太後時,為了防止太後與呂不韋再私通,就除去他相國之職,實際上也是對他的一種防範。

其實在殺掉嫪毐之後,嬴政是想要一并殺掉呂不韋,可見嬴政對呂不韋的懷疑之深。但是嬴政為什麼沒有殺掉呂不韋呢?原因有兩個:

一字千金著書說,十年富貴随輕覆,解析呂不韋之死

1.侍奉先王功勞大。

呂不韋在秦莊襄王在位時期就是丞相,到了嬴政時期,已經兩朝為相了,而且秦莊襄王能夠成為太子,裡面大部分都是呂不韋的功勞,是以嬴政念在呂不韋侍奉先王功勞大,就沒有殺他。

2.有許多人為他辯解。

根據《史記·呂不韋列傳》總中,嬴政要殺呂不韋時,

“及賓客辯士為遊說者衆”

,有許多賓客辯士為他說話,後來嬴政不忍心,就放了他。

二、有才華聲望

秦始皇九年九月将嫪毐殺死,過了三年呂不韋才自殺,那麼這三年嬴政做了什麼呢?為什麼突然呂不韋要自殺呢?嬴政雖然殺了嫪毐之後沒有将他殺死,但是在十年十月的時候免去了呂不韋的相國職務,迎接回太後之後有将呂不韋遣出京城。

在呂不韋被遣出京城的一年中,各國的諸侯使者都來問候呂不韋,希望呂不韋能夠到他們國家,嬴政怕他出現變亂,給他寫了一封言辭非常犀利的信,希望呂不韋一家搬到蜀地。呂不韋怕被嬴政殺掉,是以自殺。

一字千金著書說,十年富貴随輕覆,解析呂不韋之死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呂不韋有才華聲望,各國使臣都前來拜訪他。但是呂不韋之是以害怕被嬴政殺掉,絕不是因為這一件事。

呂不韋曾經想著書立說,就指令他的食客各自将所見所聞記下,綜合在一起一共八覽、六論、十二紀,共二十多萬言,這就是《呂氏春秋》。

并且将此書刊布在鹹陽的城門上,上面懸挂着一千金的賞金,如果能有人改動一個字,就給予一千金的賞金。能夠做出這種“一字千金”的事情,如果沒有足夠的聲望和才華,是不敢這樣有自信的。

而且呂不韋的聲望高,也在于他的門客。當時魏國有信陵君,楚國有春申君,趙國有平原君,齊國有孟嘗君,他們都禮賢下士,結交賓客。

呂不韋想在這方面與他們一較高下,另外也想為秦國招攬有才華的人,是以他也招來了衆多文人學士,給他們優厚的待遇。最後呂不韋門下食客非常多,多達三千人,其中不乏德才兼備之人。

一字千金著書說,十年富貴随輕覆,解析呂不韋之死

呂不韋招攬衆多門客,雖說是為秦國招攬賢士,但是嬴政卻不這麼認為。在呂不韋死後,看看秦王是怎麼對待他的食客就知道秦王的态度。呂不韋死後,呂不韋并沒有被秦王用相國的規格埋葬,而是被門下賓客

“竊葬”

,就是偷偷地埋葬。

但是秦王是怎麼對待呂不韋門客的呢?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其舍人臨者,晉人也逐出之;秦人六百石以上奪爵,遷;五百石以下不臨,遷,勿奪爵”。對于呂不韋家臣參加哭吊的,如果是晉國人,就驅逐出境;如果是秦國人,俸祿在六百石以上的官剝奪爵位,遷到房陵;如果沒有參加哭吊,遷到房陵但不剝奪爵位。

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嬴政并沒有因為呂不韋招攬衆多門客就心存感激,反而對門客的态度與呂不韋大相徑庭。呂不韋招攬門客在嬴政看來不是為秦國,是為了呂不韋自己。呂不韋本身就很有才華,又招攬這麼多門客,到底想要做什麼,這個舉動在君王的眼中可是很危險。

是以在呂不韋被驅逐出京時有那麼多國家的使臣拜訪,又有三千門客,在嬴政的眼中就是一個不定時炸彈。

一字千金著書說,十年富貴随輕覆,解析呂不韋之死

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嬴政給呂不韋一封信,信上寫道:“你對于秦國有什麼功勞,秦國給你食邑十萬戶?你和秦王有什麼血緣而号稱仲父?你趕緊和你家人搬到蜀地去!”這封信言辭很是犀利,

呂不韋一方面害怕秦王派人殺他,一方面可能還有自尊心作怪,是以飲毒酒自殺。

三、對秦統一有威脅

在呂不韋被驅逐出京之後,前來拜訪的各國門客絡繹不絕。

要是沒有這些拜訪之人還好,但是就是門客衆多,也正好加速了呂不韋的死亡。

之前說過,呂不韋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人,在秦國做了怎麼多年丞相,一定對秦國形勢非常熟悉。如果放任這樣一個有才華有頭腦,又熟悉秦國形勢的人到别國任相,那對秦國是一個很大的威脅,況且在嬴政心中,統一六國是重中之重,他絕對不會允許任何人阻擋他統一天下的腳步。

也許呂不韋也是這麼想的,就算嬴政沒有賜死,那麼保不準之後嬴政不會派人殺他。與其等嬴政下旨牽連家人,不如直接自殺,不僅保住了家人和自己的自尊心,也打消了嬴政的懷疑。

一字千金著書說,十年富貴随輕覆,解析呂不韋之死

總結

呂不韋從商轉政,聰明過人,是一個一流的謀劃家。但是在嫪毐這件事上,他就沒有看出嫪毐的野心。嫪毐在呂不韋引薦下,奪得了太後的喜愛,後來慢慢形成了嫪毐集團,甚至是可以和呂不韋的勢力相抗衡,由此釀成慘禍。

而且在嬴政登上王位後,呂不韋并沒有放開自己的權利,這樣一“戀權”,反而引起了嬴政的懷疑。

呂不韋在被驅逐出京時,依然賓客盈門,勢力一旦不能打散,就是一幅“催命符”,最終要了呂不韋的性命。

參考文獻:《史記·呂不韋列傳》

《史記·秦始皇本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