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朝十六帝,誰的皇後最賢惠?

俗話說每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總有一個默默付出的女人。這句話說得很有道理,無論是放到以前,還是現在,都是比較适用的。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就因為找了一個好媳婦,是以這事業才越做越大,最後開創了大明王朝。

提到這個女人,可能有些讀者朋友并不陌生,一說就知道是大名鼎鼎的馬皇後。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介紹這位的故事。

馬皇後是宿州人,但是從小也是個苦命的孩子,小時候父母親就雙雙亡故了。她父親臨死的時候,把她托付給了郭子興。郭子興是當時起義軍的一位首領,為人很仗義。他直接把馬皇後認做了自己的幹女兒,視為己出。《明史》記載:“馬公卒,子興育之如己女”。

馬皇後就這麼過了幾年寄人籬下的日子以後,很快她的人生就要迎來一個大的轉機了。

朱元璋參加到郭子興的隊伍以後,因為表現良好,郭子興很看重他,認為這個人将來肯定大有所為。為了拉攏他,就把馬皇後許配給了朱元璋。馬皇後和朱元璋在軍中應該也是見過,有所了解的,或許倆人已經暗生情愫,是以對于郭子興的安排,倆人就沒拒絕。

就這樣,馬皇後從幼年喪父喪母,到寄人籬下,再到如今嫁給朱元璋,組建自己的小家庭,實作了人生的一個大跨越。

婚後的馬皇後非常的賢惠,如果在所有的賢妻良母中選出一個代表的話,那麼一定是她。馬皇後在朱元璋創業的過程中,做了很多事情,堪稱朱元璋的賢内助。

因為朱元璋的表現過于突出,功勞也很大,而功高蓋主的人從來都是會被上司猜忌的。郭子興就對朱元璋整天疑神疑鬼的,擔心他要幹一些圖謀不軌的事情。馬皇後自然也是看在心裡,一邊是自己的丈夫,一邊是自己的養父,兩邊都要顧全。不過馬皇後也真是聰明,在她的走動之下,郭子興很快就打消了對朱元璋的猜忌。朱元璋這才有了進一步發展的可能。

而等到朱元璋拉起自己的隊伍,成為起義軍的領袖以後。馬皇後再一次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朱元璋在前線帶兵打仗的時候,馬皇後就親自率領婦女們在後方為将士們縫衣納鞋,并且随時安撫将士們留在後方的妻妾,為朱元璋鞏固後方穩定,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明朝十六帝,誰的皇後最賢惠?

洪武元年,朱元璋即皇帝位,馬皇後也正式被冊立為皇後。這一對患難夫妻,終于一起創造了這一份偉業。

古人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但是在馬皇後這裡,似乎并不是一件難事。即使當上了皇後,馬皇後依然保持艱苦樸素的作風。她常常勸誡朱元璋,如今天下剛定,老百姓還沒過上好日子,是以生活不能太過奢侈。

不僅嘴上這麼說的,她還真是這麼做的。她經常親自下廚,為朱元璋做一些粗茶淡飯,比如炊餅,野菜之類的飯菜。朱元璋自然也明白自己媳婦兒是為了自己,為了這天下蒼生,是以吃得很開心。老朱還經常在大臣們的面前,誇贊馬皇後賢惠,還把她比作唐朝的長孫皇後。《明史》記載:“每對群臣述後賢,同于唐長孫皇後”。

明朝十六帝,誰的皇後最賢惠?

馬皇後聽朱元璋這麼誇自己,她卻很謙虛,她是這麼說的:“妾聞夫婦相保易,君臣相保難。陛下不忘妾同貧賤,願勿忘君臣同艱難。且妾何敢比長孫皇後也”。

這一席話說得多有水準,既做到了謙恭有禮,加深夫妻之間的感情,又順便勸導朱元璋不要忘了一起打天下的兄弟。這話老朱聽了,能不高興嗎?在處理君臣之間的關系上面,馬皇後還真的沒少出力。

最典型的一件事情,就是“宋濂案件”。

宋濂因為自己孫子陷入了“胡惟庸案”,而受到了牽連,是以朱元璋打算殺了他。馬皇後就出來勸老朱了,因為宋濂身為太子朱标的老師,是以馬皇後就以此為切入點,她說民間的老百姓尚且尊師重道,何況是皇帝呢?何況宋濂久在家中,對此事并不知情。但是這次老朱不聽,隻是讓馬皇後伺候他吃飯。

馬皇後就為老朱準備了一桌飯菜,但是沒酒沒肉。老朱就不高興了,問馬皇後怎麼不準備酒肉。馬皇後就說這是為了宋先生作的福事。潛台詞就是告訴老朱,這事你做得不對,你需要改正一下。

老朱聽了以後,又思考了一下,意識到自己這麼做确實不妥。就在第二天上朝的時候,赦免了宋濂的死罪,改成發配茂州。

而這隻是馬皇後做過的一件事,在她當皇後的這麼多年,拯救了很多大臣的性命。

洪武十五年,馬皇後生了一場大病。大臣們念着馬皇後平日的好,張羅着要做一場祭祀,來為馬皇後驅災祈福,馬皇後卻拒絕了大臣們的好意。她勸誡朱元璋,生死都是天命,不必是以興師動衆,她還哀求老朱,假如自己不治而亡的話,不要是以去治醫生的罪。

明朝十六帝,誰的皇後最賢惠?

直到臨死前,馬皇後心裡裝的還是别人。

這一年,馬皇後還是走到了自己的生命盡頭,死前她留下了這樣的遺言:“願陛下求賢納谏,慎終如始,子孫皆賢,臣民得所而已”。

馬皇後最後挂念的,還是朱元璋能夠做好這個皇帝,自己的子子孫孫能夠成為一個賢才,老百姓能夠過上好日子。

像這樣的好皇後,又有幾個呢?稱她為明朝最賢惠的皇後,絲毫不為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