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无论是放到以前,还是现在,都是比较适用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就因为找了一个好媳妇,所以这事业才越做越大,最后开创了大明王朝。
提到这个女人,可能有些读者朋友并不陌生,一说就知道是大名鼎鼎的马皇后。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介绍这位的故事。
马皇后是宿州人,但是从小也是个苦命的孩子,小时候父母亲就双双亡故了。她父亲临死的时候,把她托付给了郭子兴。郭子兴是当时起义军的一位首领,为人很仗义。他直接把马皇后认做了自己的干女儿,视为己出。《明史》记载:“马公卒,子兴育之如己女”。
马皇后就这么过了几年寄人篱下的日子以后,很快她的人生就要迎来一个大的转机了。
朱元璋参加到郭子兴的队伍以后,因为表现良好,郭子兴很看重他,认为这个人将来肯定大有所为。为了拉拢他,就把马皇后许配给了朱元璋。马皇后和朱元璋在军中应该也是见过,有所了解的,或许俩人已经暗生情愫,所以对于郭子兴的安排,俩人就没拒绝。
就这样,马皇后从幼年丧父丧母,到寄人篱下,再到如今嫁给朱元璋,组建自己的小家庭,实现了人生的一个大跨越。
婚后的马皇后非常的贤惠,如果在所有的贤妻良母中选出一个代表的话,那么一定是她。马皇后在朱元璋创业的过程中,做了很多事情,堪称朱元璋的贤内助。
因为朱元璋的表现过于突出,功劳也很大,而功高盖主的人从来都是会被领导猜忌的。郭子兴就对朱元璋整天疑神疑鬼的,担心他要干一些图谋不轨的事情。马皇后自然也是看在心里,一边是自己的丈夫,一边是自己的养父,两边都要顾全。不过马皇后也真是聪明,在她的走动之下,郭子兴很快就打消了对朱元璋的猜忌。朱元璋这才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可能。
而等到朱元璋拉起自己的队伍,成为起义军的领袖以后。马皇后再一次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朱元璋在前线带兵打仗的时候,马皇后就亲自率领妇女们在后方为将士们缝衣纳鞋,并且随时安抚将士们留在后方的妻妾,为朱元璋巩固后方稳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洪武元年,朱元璋即皇帝位,马皇后也正式被册立为皇后。这一对患难夫妻,终于一起创造了这一份伟业。
古人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但是在马皇后这里,似乎并不是一件难事。即使当上了皇后,马皇后依然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她常常劝诫朱元璋,如今天下刚定,老百姓还没过上好日子,所以生活不能太过奢侈。
不仅嘴上这么说的,她还真是这么做的。她经常亲自下厨,为朱元璋做一些粗茶淡饭,比如炊饼,野菜之类的饭菜。朱元璋自然也明白自己媳妇儿是为了自己,为了这天下苍生,所以吃得很开心。老朱还经常在大臣们的面前,夸赞马皇后贤惠,还把她比作唐朝的长孙皇后。《明史》记载:“每对群臣述后贤,同于唐长孙皇后”。
马皇后听朱元璋这么夸自己,她却很谦虚,她是这么说的:“妾闻夫妇相保易,君臣相保难。陛下不忘妾同贫贱,愿勿忘君臣同艰难。且妾何敢比长孙皇后也”。
这一席话说得多有水平,既做到了谦恭有礼,加深夫妻之间的感情,又顺便劝导朱元璋不要忘了一起打天下的兄弟。这话老朱听了,能不高兴吗?在处理君臣之间的关系上面,马皇后还真的没少出力。
最典型的一件事情,就是“宋濂案件”。
宋濂因为自己孙子陷入了“胡惟庸案”,而受到了牵连,因此朱元璋打算杀了他。马皇后就出来劝老朱了,因为宋濂身为太子朱标的老师,所以马皇后就以此为切入点,她说民间的老百姓尚且尊师重道,何况是皇帝呢?何况宋濂久在家中,对此事并不知情。但是这次老朱不听,只是让马皇后伺候他吃饭。
马皇后就为老朱准备了一桌饭菜,但是没酒没肉。老朱就不高兴了,问马皇后怎么不准备酒肉。马皇后就说这是为了宋先生作的福事。潜台词就是告诉老朱,这事你做得不对,你需要改正一下。
老朱听了以后,又思考了一下,意识到自己这么做确实不妥。就在第二天上朝的时候,赦免了宋濂的死罪,改成发配茂州。
而这只是马皇后做过的一件事,在她当皇后的这么多年,拯救了很多大臣的性命。
洪武十五年,马皇后生了一场大病。大臣们念着马皇后平日的好,张罗着要做一场祭祀,来为马皇后驱灾祈福,马皇后却拒绝了大臣们的好意。她劝诫朱元璋,生死都是天命,不必因此兴师动众,她还哀求老朱,假如自己不治而亡的话,不要因此去治医生的罪。
直到临死前,马皇后心里装的还是别人。
这一年,马皇后还是走到了自己的生命尽头,死前她留下了这样的遗言:“愿陛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子孙皆贤,臣民得所而已”。
马皇后最后挂念的,还是朱元璋能够做好这个皇帝,自己的子子孙孙能够成为一个贤才,老百姓能够过上好日子。
像这样的好皇后,又有几个呢?称她为明朝最贤惠的皇后,丝毫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