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末民國時期的上海灘,說起一個人的名字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甚至于到了現在,對于他的評論也是褒貶不一。有人說他是黑幫的領頭老大,做了很多鴉片生意,同時還是心狠手辣的青幫教父,是個道貌岸然的魔頭。也有人說他做過許多利國利民的事。或許一千個人眼裡就有一千個杜月笙吧。

杜月笙的發家史也是頗具傳奇性,杜月笙1888年出生于江蘇省川沙,早在4歲之前,父母便相繼去世了。由繼母還有親戚撫養長大,杜月笙14歲的時候,便隻身一人前往上海打拼。機緣巧合之下拜入了上海灘青幫。
由于做事機敏,再加上極為懂得為人處世。受到了黃金榮和林桂生的悉心培養。杜月笙本人也是一個十分“講究”的人。相比于一些高官權貴來說,杜月笙本人反而更喜歡一些文人學士。甚至連他自己的名字都是由一位名為章太炎的大學者建議而更改的。
在整個舊上海灘,“有事找杜先生”幾乎已經達成了一種共識,有些官府不好出面的事情,就會找杜月笙出面調解。而杜月笙的人脈幾乎遍及各種領域,也都于杜月笙有恩,是以事情處理起來也簡單。
抗日戰争中,日本人和汪僞政權看中了杜月笙在上海的巨大影響力,企圖用金錢和職位利誘杜月笙倒戈,然而杜月笙不為所動,堅決不做漢奸。1932年之後,抗日戰争全面爆發。杜月笙不得已,攜一家老幼從上海逃往了香港避難。并于1951年在香港病逝,終年63歲。
杜月笙一生中一共有五位姨太,有10個兒女。其中很多人都不是太出名,世人知之甚少。但是有一位卻可謂名揚全國,提起這個名字知道的人都對其敬佩不已。這個人就是杜月笙和他的第四房姨太姚玉蘭所生的兒子杜維善。
杜維善出生于1933年,是杜月笙第七個兒子,也是最小的兒子。1951年杜月笙逝世後,杜維善的母親姚玉蘭帶着兒女及杜月笙的靈柩坐船到台灣。杜維善完成了中等教育之後,便又遠赴澳洲,學習地質學。畢業之後成為了一家石油公司的地質師。
1991年,杜維善重新回到了故鄉上海。此時的杜維善不僅是地質學家而已,阿塔還是收藏家,古錢币研究專家。然而他一回來就給故鄉帶來了一個大大的驚喜。他将自己這些年以來,所收集的世界各國各個朝代的錢币,全部捐了出來。
這批錢币的稀有性是母庸質疑的,在加上還先後六次捐獻他所收藏的“絲綢之路”中西域二十餘國古币,哪怕按當時的市場來算。他的價值也在18億人民币左右。杜維善這一義無疑迎來了社會各界的掌聲和肯定。他不僅沒有再走上父親的老路,而且還為國為民做出了十分巨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