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明朝,想必大家都知道在明朝時期有很多英勇的人物。比如明朝有名的思想家王守仁,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王陽明。還有以一人力量拯救明朝的于謙和帶兵打仗痛擊倭寇的戚繼光。
但如果提起明朝的硬漢那無疑非楊繼盛莫屬,楊繼盛的經曆可謂是非常傳奇。他在21歲時一邊做耕作一邊讀書,還在31歲的時候就考進了進士,入朝為官,可如果僅僅是這樣,那麼,這也隻能算是一個小小的成功,并不會在曆史上留下篇章。

在他當官之後,做了一名小吏,可居然敢彈劾大将軍仇鸾的馬市之議。于是,當年的楊繼盛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不進入了監獄,而且出獄之後還被變為平民被朝廷放到窮鄉僻壤的地方。但是人才就會發光的,僅僅過了一年,明朝邊疆的戰況又證明了楊繼盛的主張是正确的,是以他又被朝廷改認為南京戶部的主管,這本來是一個閑散官職,權利不大。主要意義還是在于嘉靖皇帝為了他平反而已。
而此時兩位高官嚴嵩和仇鸾的關系并不是很好,正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于是他想到了要提攜楊繼盛收為己用,沒想到讓楊繼盛一年之内,連升了幾級,從從當初一個戶部主事直接調到了兵部,楊繼盛對于仇鸾也隻是政見不同,最令嚴嵩沒有想到的是,楊繼盛居然向朝廷彙報了自己的各大重罪。
憤怒的嚴嵩本來是想向楊繼盛抛去橄榄枝,可沒想到楊繼盛上位之後去反咬自己一口,是以不出所料的楊繼盛再次入獄,而上一次的入獄呢?隻是問罪,這一次确是遭受刑罰,也就是用廷杖打屁股,可是說起來輕松,做起來可就難受,普通人一般能撐過60下就已經是鋼筋鐵骨,可是楊繼盛确遭受了100下。所有人都認為楊繼盛應該是撐不住的時候,他卻非常淡然,在服刑完後說出了這麼一段話。
正史記載道:
兩腿腫粗,相摩若一,不能前後;腫硬若木,不能屈伸。止手扶兩人,用力努掙,足不覆地而行入獄。
盡管如此,楊繼盛還是挺過來了,顯然并沒有被打死。不得不說,他的生命力非常頑強,也算是個奇迹,但即使生命力再強,也擋不住獄卒們已經被嚴嵩收買,所有的治療的藥物都被截留,導緻楊繼盛晚上被痛醒,無奈隻能把瓷碗摔碎,用碎片刮去傷口腐肉,這一行為把旁邊站崗的士兵都驚歎連連,作為文官的楊繼盛有這種行為着實是讓人感歎。
之後無論有多少次的審問刑罰,楊繼盛的氣質依舊不減當年。而在最後的行刑之前,楊繼盛還作出了一首流傳千古的詩句
《就義詩》
浩氣還太虛,丹心照千古。
生平未報國,留作忠魂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