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憑子貴這個詞可不是毫無理由就出現的,皇宮中有人憑借美色得寵,有人憑借家世讓皇帝另眼相待,但這兩種得寵方式在爾虞我詐的皇宮之中都不保險,皇宮之中女人最能依靠的還是自己的孩子。

假如自己的孩子有一天登上帝位,那麼這個女人就徹底翻身了,是以孩子對皇宮之中女人來說甚至比皇帝的寵愛還重要。這裡的孩子大部分指的是皇子,畢竟中國封建社會幾乎都是男人當皇帝。不過也有例外,比如乾隆皇帝的惇妃汪氏就是靠女兒才得寵的。
汪氏的出身并不高,她是滿洲正白旗包衣旗下的女子,能夠得到進宮服侍皇帝的機會已是她一生最大的幸運了,是以她入宮後并不奢求得到帝王的寵愛。她和乾隆有着三十多歲的年齡差,且她入宮後,乾隆潛邸時就陪在左右的一些資曆較高的妃嫔都已經去世了,是以按理說她得寵的幾率很高。
不知是因為外貌不夠出色還是性格不對皇帝胃口,汪氏并不得寵。從她留下的畫像來看,汪氏的模樣确實很一般,甚至不符合大部分人心目中的美女形象。如果不是因為女兒固倫和孝公主,她想要當上妃位可以說是遙遙無期的。
乾隆四十年,汪氏為乾隆生下了最小的女兒皇十女,也就是固倫和孝公主,乾隆特别寵愛這個女兒。要知道隻有皇後所生的嫡女才有資格得到固倫封号,而和孝公主的母親汪氏隻是普通的妃位,由此可見乾隆對這個女兒的喜愛程度,并且因為和孝公主的緣故,乾隆對汪氏無比包容,哪怕她後來犯下了殺人的罪過也沒有将她怎麼樣,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清史稿》中有所記載:(乾隆)四十三年,惇妃,汪氏。嘗笞宮婢死,上命降為嫔。未幾,複封。大意是說乾隆四十三年,汪氏打死了一個宮女,乾隆直言自己是一國之主也沒有随随便便處死過下人,汪氏隻是一個妃嫔就如此狠毒,要是不将她重罰,豈不是人人都可以藐視宮規了?乾隆話上說得狠厲,但是到了最後汪氏隻是被降了一級而已,沒有被實質懲罰。
關于原因,《清實錄》中記載乾隆是這樣說的:“因念其曾育公主,故從寬處理,如依案情而論,即将伊位号擯黜,也不為過。”
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因為她養育了公主的原因,乾隆才會對她網開一面,不然按照本來的法律,哪怕是把她廢黜貶入冷宮也是不過分的。後宮中生了公主的人何止汪氏一個,唯獨汪氏能被包容至此,從中愈發可見和孝公主在乾隆心中的地位。
而且汪氏被貶後,乾隆擔心和孝公主會因為生母的品級卑微而受到歧視或者不公平的待遇,遂沒過多久又将汪氏的位分恢複了,這前後不過兩三個月的時間,乾隆這偏袒的态度可說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乾隆還一直向大家闡述自己是個多重視律法公平的君主,讓人聽了不免有些哭笑不得。
參考資料:
《清史稿列傳一後妃》、《清高宗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