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輪胎磨損情況已可監控!特斯拉推出新軟體更新包,還能看偏磨?

你知道自己車上的輪胎磨損情況嗎?我相信很多車主都回答不上來,路上的維修快保店也不一定知道,就算是修車多年的老師傅也不能一眼辨識,最多就是通過輪胎上自帶的磨損标記來建議你是否要換胎。

而現在,輪胎的磨損情況已做到實時“可視化”,你相信嗎?近日,特斯拉推送了一個軟體更新,車主可通過車機螢幕實時了解車上四條輪胎的磨損程度。

輪胎磨損情況已可監控!特斯拉推出新軟體更新包,還能看偏磨?

這個功能對于很多車主來說堪稱福音,那麼它未來會大規模普及嗎?

01

新系統可顯示輪胎磨損、偏磨情況

據國外媒體報道稱,這項功能是特斯拉在2021.44.5推送OTA軟體更新的一部分,除了正常的胎壓監測外,它還能夠顯示輪胎是否有磨損。

更重要的是,這套系統還能檢測到輪胎是否存在偏磨的情況,這不僅僅對于輪胎産品的更換周期有參考意義,同時還給車主提供了底盤調校的參考資料,因為輪胎發生偏磨通常和轉向節、前束等關鍵零部件有關。

從媒體公布的截圖來看,系統在檢測到輪胎有問題時,會彈出一條警告資訊,通知車主後輪胎胎面深度過低,建議司機“檢查并對調輪胎”。至于特斯拉如何實作該功能,目前官方并未給出準确的答複,相關媒體猜測應該是通過檢查輪胎旋轉次數來實作的。

輪胎磨損情況已可監控!特斯拉推出新軟體更新包,還能看偏磨?

我們先要知道一個事實,那就是當一個輪胎胎面磨損嚴重時,它的體積會變小,與新輪胎相比在同等時速下旋轉的圈數會更多,據猜測特斯拉很可能就是通過測量車輪的旋轉次數,并與标準預設值相比較後實作了輪胎檢測。

如果一個輪胎的旋轉速度比預設值快,這意味着它已經變小了,也就是胎面磨損速度比較快,這時候就可以檢查輪胎磨損情況;而根據這樣的測算規則,如果一個輪胎的旋轉速度比其他三個輪胎快,這可能意味着其磨損是不均勻的,這時候就可以檢查底盤了。

當然,由于特斯拉OTA更新是分批次的,國内使用者應該暫時無法更新該功能,不過既然國外已經上線,那麼國内車主估計在不久之後也能享受到這個功能,相信這個更新對于很多開車不久的新手、不太懂輪胎保養的司機來說是個福音。

02

輪胎行業在數字化道路上加速

科技以人為本,這句話一點沒錯。特斯拉品牌雖然在行業裡飽受诟病,但不得不承認在産品創新上有兩把刷子,上文提到的這個新功能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随着數字化、資訊化時代到來,通信技術、物聯網、人工智能、大資料、雲計算等技術飛速發展,也在改變汽車産品和汽車産業。

在網際網路進入汽車産業之前,汽車企業是以産品為中心的。汽車企業的使命就是為使用者生産高品質的汽車,汽車産品通過4S店銷售,維修、保養等服務由4S店來負責。

而現在這些類似于特斯拉的新興車企,他們已經從傳統的生産制造商,轉型為從研發到營運數字化産品的數字化企業,汽車産業的價值鍊也随之發生了演變。就拿輪胎這個單一品類來說,也經曆了一場大變革。

在2010年之前,輪胎可以說是主機廠配套和替換市場内銷兩旺。然而,輪胎市場在之後幾年中呈現出了逐漸加劇的競争态勢,一方面國内新車購買數量減緩,導緻原廠配套輪胎數量下降。另一方面,此前的輪胎高毛利逐漸消失,對于經銷商來說,輪胎企業壓下來的銷售任務變得越來越難了。

更重要的,輪胎行業受到了“外部競争”的巨大壓力——O2O、S2C電商平台和B2b垂直供應鍊平台。這兩個平台的共同點就是接着“網際網路”的大趨勢發力,利用數字化的營運方式,幾乎颠覆了多年穩定的管道價格體系和供應模式。

而如果我們從銷售端再往下看售後端,其實數字化對于輪胎售後管道上的改變更大!

03

輪胎掃描器一掃便知曆史情況

特斯拉在車上就裝了監測裝置,而在國内的汽車後市場,則是通過外部儀器來實作類似的功能。它也是通過大資料來實作,更廣泛用于下遊的維修快保店,技師隻要拿出這個輪胎掃描器掃描一下輪胎,就可以獲得一個報告。

這個報告,既可以通過檢測儀的螢幕直接展示,又可以直接微信發給客戶,還能彩色列印,而且資料會歸檔,以便于讓車主看到曆史情況。有标準、有資料、有圖檔、有建議、有跟蹤,而且線上化,非常直覺!

輪胎磨損情況已可監控!特斯拉推出新軟體更新包,還能看偏磨?

是以我個人認為,這個服務有可能成為未來輪胎店的标配,這是非常值得所有獨立後市場門店經營者重視的。

當然,目前導入這款裝置的門檻還會有點高,這不光是裝置的費用的問題,還包括調整流程、落地執行等。是以,第一批把這個裝置用好的門店,除了老闆眼光長遠、門店盈利能力強以外,在營運能力上,應該也要有一定段位。

至于費用的問題,我相信随着量的普及,成本一定會不斷下降,但是在起步的階段,确實需要主流廠家的支援,配置一個合适的商務政策,引導零售商建構一個差異化的服務,以此強化消費者對品牌的粘度,我相信有眼光的廠商,會做出明智的判斷。

總結一句,未來整個汽車行業在數字化的道路上會越走越快,或許我們将來還會在這些造車新勢力上看到更多黑科技。但需要我們深思的是,這樣的改變究竟是不是一把“雙刃劍”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