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湘鄂西蘇區民諺說:“有賀不倒,無段不勝”,這“段”指的是誰?

土地革命時期,湘鄂西蘇區流傳着這樣一句民諺:“有賀不倒,無段不勝。”

大家都知道,湘鄂西蘇區是賀老總、周逸群等人開創的革命根據地,它位于湖南、湖北兩省邊界地區,包括洪湖、湘鄂邊、襄棗宜、巴興歸等革命根據地。在這句民諺中的“有賀不倒”很好了解,賀老總是湘鄂西蘇區的一面旗幟,隻要他在軍中,無論遭受什麼樣的打擊,面臨何種艱難險境,部隊都能敗而不潰,屢挫屢奮。

湘鄂西蘇區民諺說:“有賀不倒,無段不勝”,這“段”指的是誰?

那麼,民諺後一句“無段不勝”中的“段”指的是誰呢?

這個“段”指的就是段德昌。

對于段德昌這個名字,現在的讀者都會感覺一些陌生,但在當年的湘鄂西蘇區,他的名字卻是如雷貫耳,給革命者鼓舞,讓反動派心驚。

段德昌是湖南南縣人,1904年出生書香門第,中學時期參加了馬克思主義學習小組,受到了進步思想的熏陶。1925年入黨後考入了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後參加了北伐戰争,先後擔任國民革命軍第8軍第5師政治部秘書和第2師政治部秘書長。後又進入中央政治講習班學習,與主席結下了濃厚的友誼。

湘鄂西蘇區民諺說:“有賀不倒,無段不勝”,這“段”指的是誰?

1927年8月,段德昌随賀老總參加了南昌起義,後受周公的訓示,前往鄂西農村上司和開展武裝鬥争,點燃了荊江兩岸的革命烈火,開辟了洪湖根據地。1928年春,中央派賀龍、周逸群到達湘鄂西,段德昌與他們一起建立了以洪湖根據地為中心的湘鄂西根據地。先後任鄂西遊擊總隊參謀長、獨立師師長、紅二軍團紅6軍政委、軍長、紅3軍第9師師長等職。

段德昌在這一時期表現出了極高的軍事才能,在他指揮的戰鬥中幾乎是無往而不勝,被人稱頌為“常勝将軍”。

湘鄂西蘇區民諺說:“有賀不倒,無段不勝”,這“段”指的是誰?

比如,1932年1月的龍王集戰鬥,段德昌率紅9師僅用了一個多小時,就全殲敵第4師第12混成旅,生俘旅長張聯華,殲俘敵軍4000餘人。這次戰鬥繳獲的戰利品堆積如山,其中步槍3000餘支、迫擊炮20餘門、輕重機槍100餘挺,還用繳獲的戰馬裝備了騎兵團。

比如,1932年3月的文家墩戰鬥,段德昌帶領紅9師冒着滂沱大雨,經過一夜急行軍,在3月4日拂曉趕到文家墩,向敵第48師第144旅發起突然進攻。韓旅官兵都在蒙頭大睡,外圍手榴彈響成一片,還以為在打雷。等到紅軍沖進帳篷,才倉促應戰。很快,全旅4000餘人被殲,旅長韓昌俊被擒。

湘鄂西蘇區民諺說:“有賀不倒,無段不勝”,這“段”指的是誰?

在第三次反“圍剿”的過程中,段德昌率領紅9師先後取得了龍王集、文家墩、新溝嘴等戰鬥的勝利,共殲敵一萬多人,繳槍一萬餘支。

是以,就有了“無段不勝”的後半句話。

不要以為精以軍事指揮的段德昌就是一介武夫,他的文學功底也是十分了得。

湘鄂西蘇區民諺說:“有賀不倒,無段不勝”,這“段”指的是誰?

有一次,段德昌率部在洪湖俘虜了當地“白極會”匪首顔定成,這顔匪自認文學功底了得,小瞧我工農紅軍。在段軍長提審他時,他愛理不理,卻莫名其妙地出了一句上聯:騎奇馬,張長弓,琴瑟琵琶八王子,王王在上,單獨作戰。段軍長會意,不假思索,昂首對出下聯:“襲龍衣,作乍人,魑魅魍魉四鬼兒,鬼鬼居邊,合手都拿!”下聯一出,匪首驚得目瞪口呆,對段德昌刮目相看,不得不叩頭認罪。

如此才華橫溢、戰功顯赫的一代紅軍名将,卻遭遇了不幸,他的上級、戰友無不為他的英年早逝而扼腕歎息。

1933年,由于蘇區内部“肅 反”擴大化,段德昌于當年5月1日慘遭冤殺,時年29歲。

湘鄂西蘇區民諺說:“有賀不倒,無段不勝”,這“段”指的是誰?

有道是“正義永遠不會缺席”。

1945年,段德昌被追認為革命烈士;1994年被列為共和國曆史上的36位軍事家之一;2009年被評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更多精彩文章:

紅7軍首任軍長後被授予大将,那麼第二任軍長是誰呢?結局如何?

他曾是紅二軍團的師長,抗戰時期去哪兒了?結局卻令人痛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