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人常念叨打鬼子,鄰居嘲笑他,不想他曾是長沙會戰中敢死隊隊長

2014年12月的某一天,

家住南京高淳區的九旬老人孫秀清,趁着兒媳中午煮飯時走出房間,沖進了村口的小河溝。等村民們把他救上來時,嘴唇都凍紫了,口裡還一直嚷嚷:“接到薛嶽長官的指令,要即刻趕往前線抗日。”

老人向路人解釋着:“水塘是要害,一旦失守,長沙就完了!”又對家人說:“人在陣地在,二狗子,快把我的大刀拿來!”

他自稱奉了上級薛嶽将軍的指令,趕赴長沙參加會戰。他是敢死隊的隊長,危險、重要的地方,要由他來守。

一九四五年的時候,他考上了黃埔軍校,當時改了一個名字叫孫建勳。他還記得他有一個勤務兵叫“劉二狗”,是四川人,他在黃埔的“教育長”叫關麟征。每一次有記者或者相關部門的人前來探望他,他總是這樣說。

提到薛嶽、關麟征的名字時,他還會站起來行軍禮。每一次他說完,就會惹來圍觀村民的哄笑。他們說他得了老人癡呆症,這樣的情況已經持續好些年了。

老人常念叨打鬼子,鄰居嘲笑他,不想他曾是長沙會戰中敢死隊隊長

孫秀清的兒子說,

他從前好的時候從來不對家人提起往事,後來“糊塗”了我們才知道。

可是,他當年那些證件、資料早就毀于戰火。幸好後來有了網絡,在網友和記者的幫助下,他在黃埔時期的同學找到了他,才證明了他真實的身份。

原來,他真的是一名抗日老英雄!

一、熱血少年投筆從戎

孫建勳本名叫孫秀清,生于1921年。抗日戰争爆發的時候,他在南京上學。

南京淪陷了,他就回到家鄉高淳,在母親和親戚的鼓勵下,毅然決定參軍抗日。兩年後,孫秀清因為作戰勇猛頑強,被升為連長。

士兵們給他起了一個外号,叫“孫大膽”。

孫大膽所在的部隊,隸屬國民黨37軍第60師,參加了第一次和第二次長沙會戰、常德會戰、長衡會戰。

當時國民黨第九戰區的司令官叫薛嶽,是以孫建勳後來一直念叨着這個名字。

在戰鬥中,

孫秀清的部隊負責新牆河南岸的防守。上級下達了指令要死守,人在陣地在,人亡陣地亡。

雖然軍隊給他們補充了彈藥,可是

子彈常常被打光,是以他們身邊一直帶着一把大刀。

老人常念叨打鬼子,鄰居嘲笑他,不想他曾是長沙會戰中敢死隊隊長

執行任務的當天下着大雨,有十幾個日本兵悄悄摸過河來偷襲,開槍打死了孫秀清十幾個戰友。孫秀清當時就叫勤務兵“二狗”取來他的大刀,和日本人血拼,最後叫他們償了命。到了傍晚時,日本人又想渡河偷襲,結果被孫秀清配合陣地炮火擊退。

防守四天,他們一共八次打退日本人在新牆河岸的進攻。日軍派出軍機對新牆河岸進行轟炸,孫秀清隊友死傷慘重,但是他們一直咬牙堅持着不退。

“這道河必須守住,一退了,長沙就完了!”是以

直到93歲高齡,已經“老糊塗”了的孫秀清,還是惦記着守河。

那一次的任務,他們完成得很漂亮。可是,最後日本人開始使用化學武器對他們進行攻擊。為了避免無謂的犧牲,師長派人前來通知他們撤退。

二、“老糊塗”還記着打日本人

抗日戰争結束之後,孫秀清因為作戰表現突出,被推薦進黃埔軍校深造,

當時他在軍校的教官就是曾任國民黨52軍軍長的關麟征。

老人常念叨打鬼子,鄰居嘲笑他,不想他曾是長沙會戰中敢死隊隊長

孫秀清一進學校,就把自己的名字改為孫建勳。因為他立志要保家衛國,建立功勳。

可是,他沒有想到,很快就爆發了内戰。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國民黨敗逃了。

孫建勳留在家鄉,他在解放以後,再也不願意對人提及那一段往事。隻是經常看電視、看報紙。後來,他搜集了大量研究黃埔軍校的《雜志》,

關注着他那些老同學的消息。

在現實中,有很多普通老者也一樣關注近代史和軍事史,是以沒有人覺得孫建勳的行為反常。直到十幾年前,他的家人和村民們漸漸覺得他不對勁。

如果天氣預報有雨的話,孫建勳就會提前把家中裝滿谷子的蛇皮袋壘在院子空地上。因為他一直記得,那一年日本鬼子趁雨偷襲,殺死了他十幾個兄弟。是以要提前做成防禦工事,防守住新牆河南岸,他要打跑日本人!

老人常念叨打鬼子,鄰居嘲笑他,不想他曾是長沙會戰中敢死隊隊長

狂風大作,雷電響起,暴雨持續了一個小時,工事裡積滿了水。可是孫建勳仍然匍匐其間,紋絲不動,眼睛一直密切地關注着前方。一個小時後兒子回到家裡,發現老父的情況,心疼不已,連哄帶騙才把他拉回房間。

後來,

兒子在他的背後貼了一張紙,紙上寫着家裡的電話号碼。他又趁着兒子不在家,自己跑到幾公裡外的地方。在路上,他瘋狂地奔跑,向汽車招手。拉下了一輛車,對司機說:日本人準備突襲長沙。

可是他現在找不着部隊了,怎麼辦啊?

司機聽到他講的話,愣了一下,後來發現他背後的電話号碼才恍然大悟。司機聯絡到他的兒子,他兒子來接他的時候,一直尴尬地說對不起。又對孫建勳說:爸爸,現在早就不打仗了,哪裡還有什麼部隊呢?

老人常念叨打鬼子,鄰居嘲笑他,不想他曾是長沙會戰中敢死隊隊長

老人生氣極了,回答說:你胡說!我的部隊就在長沙!我們的子彈已經打完了,我要和日本人拼刺刀。說着他就轉了一個面向,對自己的正前方大吼一聲:全體上刺刀,準備白刃戰!

司機原來是一個轉業兵,一聽到他這句話,頓時眼眶就紅了。于是也對老人行了一個軍禮,他說他心中敬佩這位抗日老英雄。

八十餘年來,一位十幾歲意氣風發的南京少年,轉瞬間變成了白發蒼蒼的癡呆老人。在村民沒有惡意的哄笑中,孫建勳日複一日上演着心中的“長沙保衛戰”。

老人常念叨打鬼子,鄰居嘲笑他,不想他曾是長沙會戰中敢死隊隊長

那一份愛國的信念與軍人的執着,被時間轉化為永不磨滅的印痕。深深地烙在他的潛意識裡。

無論經曆過多少歲月的滄桑,都從來不曾變更。

結語

抗日戰争中,中華民族曾湧現過無數的戰鬥英雄。他們為了民族的生存與榮譽甘灑熱血,留下了許多值得紀念的往事,但是因為時移事異被埋沒了。這一次孫建勳老人的事迹,還全靠網友和記者們共同發力,才挖掘出來。

孫建勳現在和兒子、媳婦跟孫女住在一起。2014年的時候,有網友前去探望過他,他現在年近百歲了,生活上不能自理,全靠兒子在家照顧。

抗日戰争已經過去了75年,随着時間的推移,當年的老英雄們紛紛與世長辭。對于這些仍然在世卻為數不多的老英雄,國人還是應該多給予一點關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