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老人常念叨打鬼子,邻居嘲笑他,不想他曾是长沙会战中敢死队队长

2014年12月的某一天,

家住南京高淳区的九旬老人孙秀清,趁着儿媳中午煮饭时走出房间,冲进了村口的小河沟。等村民们把他救上来时,嘴唇都冻紫了,口里还一直嚷嚷:“接到薛岳长官的命令,要即刻赶往前线抗日。”

老人向路人解释着:“水塘是要害,一旦失守,长沙就完了!”又对家人说:“人在阵地在,二狗子,快把我的大刀拿来!”

他自称奉了上级薛岳将军的命令,赶赴长沙参加会战。他是敢死队的队长,危险、重要的地方,要由他来守。

一九四五年的时候,他考上了黄埔军校,当时改了一个名字叫孙建勋。他还记得他有一个勤务兵叫“刘二狗”,是四川人,他在黄埔的“教育长”叫关麟征。每一次有记者或者相关部门的人前来探望他,他总是这样说。

提到薛岳、关麟征的名字时,他还会站起来行军礼。每一次他说完,就会惹来围观村民的哄笑。他们说他得了老人痴呆症,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好些年了。

老人常念叨打鬼子,邻居嘲笑他,不想他曾是长沙会战中敢死队队长

孙秀清的儿子说,

他从前好的时候从来不对家人提起往事,后来“糊涂”了我们才知道。

可是,他当年那些证件、资料早就毁于战火。幸好后来有了网络,在网友和记者的帮助下,他在黄埔时期的同学找到了他,才证实了他真实的身份。

原来,他真的是一名抗日老英雄!

一、热血少年投笔从戎

孙建勋本名叫孙秀清,生于1921年。抗日战争爆发的时候,他在南京上学。

南京沦陷了,他就回到家乡高淳,在母亲和亲戚的鼓励下,毅然决定参军抗日。两年后,孙秀清因为作战勇猛顽强,被升为连长。

士兵们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孙大胆”。

孙大胆所在的部队,隶属国民党37军第60师,参加了第一次和第二次长沙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

当时国民党第九战区的司令官叫薛岳,所以孙建勋后来一直念叨着这个名字。

在战斗中,

孙秀清的部队负责新墙河南岸的防守。上级下达了命令要死守,人在阵地在,人亡阵地亡。

虽然军队给他们补充了弹药,可是

子弹常常被打光,所以他们身边一直带着一把大刀。

老人常念叨打鬼子,邻居嘲笑他,不想他曾是长沙会战中敢死队队长

执行任务的当天下着大雨,有十几个日本兵悄悄摸过河来偷袭,开枪打死了孙秀清十几个战友。孙秀清当时就叫勤务兵“二狗”取来他的大刀,和日本人血拼,最后叫他们偿了命。到了傍晚时,日本人又想渡河偷袭,结果被孙秀清配合阵地炮火击退。

防守四天,他们一共八次打退日本人在新墙河岸的进攻。日军派出军机对新墙河岸进行轰炸,孙秀清队友死伤惨重,但是他们一直咬牙坚持着不退。

“这道河必须守住,一退了,长沙就完了!”所以

直到93岁高龄,已经“老糊涂”了的孙秀清,还是惦记着守河。

那一次的任务,他们完成得很漂亮。可是,最后日本人开始使用化学武器对他们进行攻击。为了避免无谓的牺牲,师长派人前来通知他们撤退。

二、“老糊涂”还记着打日本人

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孙秀清因为作战表现突出,被推荐进黄埔军校深造,

当时他在军校的教官就是曾任国民党52军军长的关麟征。

老人常念叨打鬼子,邻居嘲笑他,不想他曾是长沙会战中敢死队队长

孙秀清一进学校,就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孙建勋。因为他立志要保家卫国,建立功勋。

可是,他没有想到,很快就爆发了内战。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国民党败逃了。

孙建勋留在家乡,他在解放以后,再也不愿意对人提及那一段往事。只是经常看电视、看报纸。后来,他搜集了大量研究黄埔军校的《杂志》,

关注着他那些老同学的消息。

在现实中,有很多普通老者也一样关注近代史和军事史,所以没有人觉得孙建勋的行为反常。直到十几年前,他的家人和村民们渐渐觉得他不对劲。

如果天气预报有雨的话,孙建勋就会提前把家中装满谷子的蛇皮袋垒在院子空地上。因为他一直记得,那一年日本鬼子趁雨偷袭,杀死了他十几个兄弟。所以要提前做成防御工事,防守住新墙河南岸,他要打跑日本人!

老人常念叨打鬼子,邻居嘲笑他,不想他曾是长沙会战中敢死队队长

狂风大作,雷电响起,暴雨持续了一个小时,工事里积满了水。可是孙建勋仍然匍匐其间,纹丝不动,眼睛一直密切地关注着前方。一个小时后儿子回到家里,发现老父的情况,心疼不已,连哄带骗才把他拉回房间。

后来,

儿子在他的背后贴了一张纸,纸上写着家里的电话号码。他又趁着儿子不在家,自己跑到几公里外的地方。在路上,他疯狂地奔跑,向汽车招手。拉下了一辆车,对司机说:日本人准备突袭长沙。

可是他现在找不着部队了,怎么办啊?

司机听到他讲的话,愣了一下,后来发现他背后的电话号码才恍然大悟。司机联络到他的儿子,他儿子来接他的时候,一直尴尬地说对不起。又对孙建勋说:爸爸,现在早就不打仗了,哪里还有什么部队呢?

老人常念叨打鬼子,邻居嘲笑他,不想他曾是长沙会战中敢死队队长

老人生气极了,回答说:你胡说!我的部队就在长沙!我们的子弹已经打完了,我要和日本人拼刺刀。说着他就转了一个面向,对自己的正前方大吼一声:全体上刺刀,准备白刃战!

司机原来是一个转业兵,一听到他这句话,顿时眼眶就红了。于是也对老人行了一个军礼,他说他心中敬佩这位抗日老英雄。

八十余年来,一位十几岁意气风发的南京少年,转瞬间变成了白发苍苍的痴呆老人。在村民没有恶意的哄笑中,孙建勋日复一日上演着心中的“长沙保卫战”。

老人常念叨打鬼子,邻居嘲笑他,不想他曾是长沙会战中敢死队队长

那一份爱国的信念与军人的执着,被时间转化为永不磨灭的印痕。深深地烙在他的潜意识里。

无论经历过多少岁月的沧桑,都从来不曾变更。

结语

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曾涌现过无数的战斗英雄。他们为了民族的生存与荣誉甘洒热血,留下了许多值得纪念的往事,但是因为时移事异被埋没了。这一次孙建勋老人的事迹,还全靠网友和记者们共同发力,才挖掘出来。

孙建勋现在和儿子、媳妇跟孙女住在一起。2014年的时候,有网友前去探望过他,他现在年近百岁了,生活上不能自理,全靠儿子在家照顾。

抗日战争已经过去了75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的老英雄们纷纷与世长辞。对于这些仍然在世却为数不多的老英雄,国人还是应该多给予一点关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