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考古《妖貓傳》:埋葬楊貴妃那座古人墓穴,究竟屬于曆史上的誰?

引言:近日再觀《妖貓傳》,除了欣賞瑰麗如夢的畫面和扣人心弦的情節之外,更多了一份對于劇中細節的觀察,而其中最值得玩味的一句話便是:“皇帝決定,将貴妃埋葬在古人的墓穴中”。謎團也就此浮現:那麼,這座古人的墓穴,究竟屬于曆史上的誰?

考古《妖貓傳》:埋葬楊貴妃那座古人墓穴,究竟屬于曆史上的誰?

(一)撲朔迷離的埋葬細節

埋葬楊貴妃的悲劇,從“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娥眉馬前死”開始,但在《妖貓傳》中楊貴妃的香消玉殒并非故事的結局,黃鶴大師的屍解還魂之術,成為貫穿全劇的希望之光。這也是為何唐玄宗特意要找一處古人墓葬,将貴妃進行臨時安葬的原因。

考古《妖貓傳》:埋葬楊貴妃那座古人墓穴,究竟屬于曆史上的誰?

關于墓葬的第一個線索,需要從遣唐使阿倍仲麻呂的日記中去找尋,其中透露了關于墓葬的位置資訊:“記住,要穿過一片水中樹林,才能找到墓穴的入口。”

考古《妖貓傳》:埋葬楊貴妃那座古人墓穴,究竟屬于曆史上的誰?

水中樹林是什麼意思?如果我們僅從字面推測,此處墓葬應該風水不錯,很有可能地形特征是臨河有水、而且靠山有樹。但就此鎖定哪一座墓葬還是有些困難,畢竟這算是墓葬選址的共性特征。

考古《妖貓傳》:埋葬楊貴妃那座古人墓穴,究竟屬于曆史上的誰?

但為什麼要特意強調“水中樹林”?這四個字除了表明地理特征之外,是否還有其他深意?

如果開個腦洞的話,可以這樣思考:水與木或許象征了墓葬方位,即東方為木、北方為水,“水中樹林”則為東北!這條線索可能暗示墓葬處于馬嵬驿之東北。

考古《妖貓傳》:埋葬楊貴妃那座古人墓穴,究竟屬于曆史上的誰?

那麼,真實的曆史記載與劇中的演繹相差多遠?根據《舊唐書》的記載,關于馬嵬驿兵變以及貴妃之死的細節是這樣的:

至馬嵬,禁軍大将陳玄禮密啟太子誅國忠父子,既而四軍不散,玄宗遣力士宣問,對曰:‘賊本尚在!’蓋指貴妃也。力士覆奏,帝不獲已,與妃诏,遂缢死于佛寶,時年三十八,瘗于驿西道側。

考古《妖貓傳》:埋葬楊貴妃那座古人墓穴,究竟屬于曆史上的誰?

可能正是因為《舊唐書》的這條記載,在如今的鹹陽興平市的馬嵬街辦西500米處,便聳立着一處文物保護機關——貴妃冢,相傳正是當年楊貴妃被賜死之地。

考古《妖貓傳》:埋葬楊貴妃那座古人墓穴,究竟屬于曆史上的誰?

也就是說,楊貴妃并沒有像劇中所說為貴妃尋找了一處古人的墓穴,而是在馬嵬驿現場就被草草下葬。在此之後,唐玄宗便逃亡去了蜀中,從文獻來看,其路線為:馬嵬驿、扶風縣、扶風郡、陳倉、散關、河池郡、益昌縣、普安郡、巴西郡、蜀郡。

考古《妖貓傳》:埋葬楊貴妃那座古人墓穴,究竟屬于曆史上的誰?

上皇自蜀還,令中使祭奠,诏令改葬。禮部侍郎李揆曰:‘龍武将士誅國忠,以其負國兆亂。今改葬故妃,恐将士疑懼,葬禮未可行!’乃止。上皇密令中使改葬于他所。初瘗時以紫褥裹之,肌膚已壞,而香囊猶在。”

而在玄宗從蜀傳回之後,出于安撫将士的原因,也沒有進行光明正大的改葬之禮,而是暗中将楊貴妃從當初馬嵬驿草葬之處轉移,而其中提到的“肌膚已壞”說明貴妃之死确有其事,并不如白居易《長恨歌》中所幻想的那樣“不見玉顔空死處”。

考古《妖貓傳》:埋葬楊貴妃那座古人墓穴,究竟屬于曆史上的誰?

好了,明白了基本史實之後,問題便接踵而來:劇中的演繹顯然有借鑒曆史的部分,比如玄宗決定将貴妃埋葬在古人的墓穴中,可能正來源于《舊唐書》中這段改葬之說,隻不過将其提前至玄宗入蜀之前馬嵬驿兵變的時候。

考古《妖貓傳》:埋葬楊貴妃那座古人墓穴,究竟屬于曆史上的誰?

但是,改葬之地究竟在何處?史書中并無隻言片語,而這一謎團也将成為影片之中最為精彩的想象與演繹!

(二)墓道壁畫的驚鴻一瞥

劇中第一條線索交代了墓葬的地理特征與墓葬方位,但是卻仍舊太過寬泛。而真正能夠精确定位墓葬本身的資訊,主要還是來自第二條線索:即白樂天在墓道中無意間感受到的牆上人物驚鴻一瞥。

從墓門進入之後,兩人通過了一處繪制有壁畫的通道,此時位于右側的八人齊刷刷睜眼,将目光投向了擦身而過的白樂天,而當白樂天似有所感、傳回觀看之時,八人又恢複了古井無波的狀态,将眼簾阖上。

考古《妖貓傳》:埋葬楊貴妃那座古人墓穴,究竟屬于曆史上的誰?

正是壁畫上這一瞬間的定格,讓這座墓穴背後的古人身份呼之欲出,因為這八人除了一些細節不同之外,幾乎與北齊一座墓葬中東壁的“八人迎賓圖”别無二緻!

考古《妖貓傳》:埋葬楊貴妃那座古人墓穴,究竟屬于曆史上的誰?

這座壁畫墓的墓主人是誰?劇中所說将楊貴妃埋葬的古人墓穴真的屬于他嗎?

他的名字叫做婁睿,是鮮卑望族、北齊外戚,他的勢力有多顯赫,從這幾條記載就可見一斑:他的姑母婁昭君,是北齊皇帝高歡的武明皇後;而他自己曾獲封東安王、且之後曆任司空、太師、太尉等職,去世之後還被追贈假黃钺。但是,這個人也是以恃寵而驕,在曆史上名聲不佳。

考古《妖貓傳》:埋葬楊貴妃那座古人墓穴,究竟屬于曆史上的誰?

婁睿墓位于懸甕山西側、晉王嶺上,西自天龍山潺潺東下的柳子峪水流經其南,東有汾河悠悠出境。東北1公裡,是稻麥飄香的王郭村,而中西合璧的隋代虞弘墓與其為鄰(位于婁睿墓東北600米處)。

考古《妖貓傳》:埋葬楊貴妃那座古人墓穴,究竟屬于曆史上的誰?

單從影片中墓道壁畫就斷言墓主是婁睿,或許隻是孤證,我們不要忘了劇中隐藏的第一條線索,即關于墓葬地理特征與方位的描述。汾河以西,懸甕山之東,與我們之前推斷的臨河有水、靠山有樹的地理特征大緻相符;而山西太原相對于馬嵬驿(陝西興平)正好處于其東北方位。兩相結合之下,是不是正暗合了之前埋下的“水中樹林”的伏筆?我們姑且先這麼解釋。

考古《妖貓傳》:埋葬楊貴妃那座古人墓穴,究竟屬于曆史上的誰?

走完墓道之後,婁睿墓前一扇塵封的青石墓門映入眼簾,門額裝飾獸頭、纏枝蓮花和摩尼寶珠,不僅色彩豔麗而且貼以金箔,平添了幾分浮雕的感覺。當白樂天和空海推門而入的時候,貴妃會在墓室之中等着他們嗎?

考古《妖貓傳》:埋葬楊貴妃那座古人墓穴,究竟屬于曆史上的誰?

然而令我們沒有想到的是,第二條關于婁睿墓的線索,卻在進入墓室之後突然中斷,因為墓室的布局和壁畫看起來與婁睿完全不同,似乎又屬于另外一個人,他又會是誰?

(三)墓室正壁的夫婦對坐

随着劇中鏡頭的不斷切換,關于墓室内的細節也逐漸在我們眼前展開:墓室是坐北朝南,從南向的墓道進入甬道,在妖貓幻化的丹龍和白龍身後,所呈現的就是影片中關于墓室南壁東西兩側的壁畫資訊。

考古《妖貓傳》:埋葬楊貴妃那座古人墓穴,究竟屬于曆史上的誰?

而在實際的墓葬中,南壁門洞兩側的壁畫内容,則是東西兩壁鞍馬出行圖和牛車出行圖的延伸,不難看出,在參考了考古材料的基礎上,對畫面布局和内容均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取舍,比如人物的位置和樣貌,也正因為如此,單憑這面壁畫是難以确定墓室最終的歸屬,我們需要更多細節資訊。

考古《妖貓傳》:埋葬楊貴妃那座古人墓穴,究竟屬于曆史上的誰?

而以黑色妖貓和石棺為前景的北壁和東、西兩壁畫面,才是斷定這個墓室主人的核心所在。在劇中墓室的北壁中央裝飾一個屋宇出檐的樣式,其下安排了二十餘名侍從,神态各異,目光炯炯,正對着墓室中央放置的石棺。東西兩壁,則分别是牛車出行圖(東壁)和鞍馬出行圖(西壁)。

考古《妖貓傳》:埋葬楊貴妃那座古人墓穴,究竟屬于曆史上的誰?

于是,我們不難找到劇中這個場景的古墓原型:北齊武安王徐顯秀墓,他雖然地位不如東安王婁睿,但卻是少年豪俠、戰功卓著,北魏末年,在爾朱榮失敗以後歸附了高歡,而後一步步進入東魏的政權高層,曆任司空、司徒、太尉,實為貨真價實的三公。

考古《妖貓傳》:埋葬楊貴妃那座古人墓穴,究竟屬于曆史上的誰?

墓室西壁是墓主人準備上馬出行的場面,隻見青羅傘蓋下,一匹棗紅駿馬整裝待發。4個三旒旗手,佩劍武士和馬夫屹立在駿馬之前;後面則是羽葆執事,以及一個緊跟坐騎的腋夾公文包、臂挎馬紮、手捧官印的仆吏。

考古《妖貓傳》:埋葬楊貴妃那座古人墓穴,究竟屬于曆史上的誰?

而在墓室東壁,羽葆華蓋下則停靠着一輛豪華的卷棚頂牛車。車前的禦手正在極力控制躁動的公牛,旁邊還有一個胡人仆從忙前忙後。車後是一群貼身侍女,分别手捧着包袱、梳妝盒和披風之類衣物,頻頻回首張望,似乎在等待夫人上車。

考古《妖貓傳》:埋葬楊貴妃那座古人墓穴,究竟屬于曆史上的誰?

關于東西兩壁壁畫的設定,在影劇及考古中都十分接近,但唯一的變動之處在于視覺中心的北壁。實際的徐顯秀墓,在北壁正中畫的是一幅精彩絕倫的“夫婦宴飲圖”,男墓主形象英武威嚴,女墓主高貴端莊,仆役侍從、樂舞百戲将徐顯秀夫婦二人擁坐于帳中榻之上。

考古《妖貓傳》:埋葬楊貴妃那座古人墓穴,究竟屬于曆史上的誰?

分析至此,我們看到了藝術與考古交織糾纏、極為有趣的一面:《妖貓傳》中以瑰麗幻術之名,闡釋了玄宗改葬貴妃的古人墓穴,但卻并非全是向壁虛構而作,而是借鑒了兩處北齊著名墓葬:墓道部分,化用了東安王婁睿墓道東壁的“八人禮賓圖”,而在墓室部分,則改用了武安王徐顯秀東西壁面的牛車、鞍馬出行圖,并特意将北部正中的“夫婦宴飲圖”改為了出檐屋宇下的仆役注視圖。

(四)别樣嫁接背後的隐喻

如此别樣的嫁接背後,隐藏着影片制作組出于什麼樣的考慮?幸運的一點在于,我們借此推測現代人的思維還有機會求證,但從故紙堆與黃土中去揣測古人的觀念卻總隔着千山萬水,但循循迫近真相的過程總是令人欣喜,雖不能至,心向往之。

實際上,在《妖貓傳》中,一切的服化道都需要為劇情服務,作為其中最重要元素的場景布置自應如此,從這點去思考就不難發現,一切事件之發生,均與貴妃之生死有關,恰如劇中那句經典台詞:強盛時,她是帝國的象征;危難時,大唐将不再需要她。

考古《妖貓傳》:埋葬楊貴妃那座古人墓穴,究竟屬于曆史上的誰?

我們先從墓道部分借用東安王婁睿墓道東壁的“八人禮賓圖”談起,與現實中這幅壁畫位于婁睿的長斜坡墓道不同,影片中它是位于墓門和墓室之間,也就是通常意義上的“甬道”位置。将這幅畫安置于此意味深長:

陽Sir以為,這裡的移植可能意在表達一種對曆史記憶的喚醒:壁上八人曾經與事件親曆者阿倍仲麻呂一樣,曾親眼目睹了這段皇家隐秘之事,當有人拿着阿部日記的線索,試圖一探貴妃身死之究竟之後。

他們的蓦然開眼,是欣慰更是懷念:終于有人能夠再次打開這段封存久矣的悠悠往事。

考古《妖貓傳》:埋葬楊貴妃那座古人墓穴,究竟屬于曆史上的誰?

而這八人的驚鴻一瞥絕對算是劇中的神來之筆,在這看似幻術的演繹背後,或許暗示了這樣一則記載:

“楊子華,世祖(高湛)時任直阖将軍員外散騎常侍。嘗畫馬于壁,夜聽啼齧長鳴,如索水草;圖龍子素,舒卷辄雲氣萦集。世祖重之,使居禁中,天下号為畫聖,非有诏不得與外人畫。”

楊子華是張彥遠《曆代名畫記》中記載位于中品上的北齊著名宮廷畫師,他的神奇之處就和神筆馬良一樣:牆壁上畫的馬,夜中竟可長鳴索食,宛如活物一般。如此一來,壁上畫的人,為何不能睜眼呢?

考古《妖貓傳》:埋葬楊貴妃那座古人墓穴,究竟屬于曆史上的誰?

實際上,這也是關乎婁睿墓壁畫作者的學術問題,很多研究者認為像這樣布局合理、繪制精美的壁畫,極有可能是出于大畫家楊子華之手,畢竟以東安王婁睿的地位來說,求一诏令讓子華作畫并非難事。而從壁畫内容上來看,數量衆多的儀杖鞍馬,也正是其最拿手的題材,畢竟史書記載,北齊畫家楊子華猶以“鞍馬人物為勝”!

考古《妖貓傳》:埋葬楊貴妃那座古人墓穴,究竟屬于曆史上的誰?

接下來是關于墓室部分,改用了武安王徐顯秀的墓室四壁的内容。我們着重分析其北壁的兩處改動:

第一,意在突出室内特征的華美帷帳,被改為外部出檐的屋宇樣式;

第二,墓主人夫婦宴飲圖被拿掉,換為數目更多的一排排圍觀的人。

我們不禁要問一句,為什麼會這樣?實際上,我們還是要回歸劇情,這一畫面的展示源于白樂天與空海對古墓的再次造訪,其目的是為了确定貴妃是否身死的謎團,因而觀衆的視覺中心一定是兩人着力探查、盛放貴妃屍身的石棺,而不應該停留在墓室北壁更加引人注目的壁畫内容上。

考古《妖貓傳》:埋葬楊貴妃那座古人墓穴,究竟屬于曆史上的誰?

之是以這麼說,可以從很多細節得到證明:作為“中心之中心”北壁中央的華美帷帳,在左、右、後三面屏障了帳中人物與外部關聯之後,會更加迫使觀者隻能将目光落實在了一個結構性的架構之中,而這其中就是墓主人夫婦宴飲圖。沒錯,原本在墓室北壁正中繪制的墓主夫婦宴飲圖,才是徐顯秀墓整幅壁畫體系的核心,是視覺藝術表達的焦點所在。

考古《妖貓傳》:埋葬楊貴妃那座古人墓穴,究竟屬于曆史上的誰?

是以,原本墓室北壁的内容就必須改變,一方面,将室内的帷帳改為出檐的屋宇之後,會在一定程度上起着空間擴充的作用,有利于分散觀衆聚焦壁畫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去掉墓主夫婦,更能展現這是一座無主之墓,也為貴妃改葬提供客觀條件。

而廣闊的屋宇之下、一排排凝視的仆從,其目光彙聚成焦點,也恰好落在墓室中央的石棺,反而更能強化和引導觀衆,去跟随白樂天和空海,探尋石棺中隐藏的秘密,當然這些為數衆多的旁觀者和墓道部分的八人一樣,也可以看做是曆史的見證者,宛如在訴說着什麼。

考古《妖貓傳》:埋葬楊貴妃那座古人墓穴,究竟屬于曆史上的誰?

後記:《妖貓傳》中借幻術之名,借鑒和改用真實的考古墓葬,即将婁睿墓道壁畫和徐顯秀墓室壁畫做了有機結合,使其更加适用于劇情需要。其實還有一點值得思考留給讀者,即中國上下五千年古墓數不勝數,為何單獨挑選了北齊兩座古墓來作為影片場景布置的原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