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宋朝有四位太上皇,他們都是主動退位嗎,為什麼

皇帝的權力那麼大,沒有誰是不願意做的,我國古代很多皇帝,甚至還想盡辦法追求長生不老,為的就是能永遠坐穩帝位。雖然曆史上也有很多太上皇,可大多都不是自願退位的,就好比唐朝的這幾位。

唐朝一共出現過四位太上皇,唐高祖李淵,因為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被迫禅位給李世民。

唐睿宗李旦雖是主動退位,但也是迫于形勢,當時太子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明争暗鬥,李旦為了打破這一僵局,讓天下延續到李家子孫手中,不得已選擇了禅位。然而他一開始并未放權,直到太平公主被李隆基賜死,他才真正交出政權。

宋朝有四位太上皇,他們都是主動退位嗎,為什麼

接着便是唐玄宗李隆基,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已經逐漸失去民心。後來太子李亨在靈武登基,唐玄宗被迫成為太上皇。

還有一位就是唐順宗李誦,唐順宗僅登基186天,就在宦官的威脅下,禅位于太子李純。

這裡面還不包括武則天,就算包括,武則天也是因為神龍政變,被迫退位讓賢。由此可見,唐朝沒有一個皇帝,是心甘情願禅位的。

而接下來的宋朝,也有四位太上皇,那他們都是主動退位的嗎?為什麼?且聽筆者細細道來。

宋朝有四位太上皇,他們都是主動退位嗎,為什麼

一、宋徽宗

都說宋徽宗如果不當皇帝的話,肯定能成為一名流芳百世的文學家、書法家,他創造了瘦金體,指導王希孟創作了《千裡江山圖》,甚至成為《清明上河圖》的第一位收藏者。

可作為皇帝的他,在政治上是一塌糊塗。

宣和七年,金國滅掉遼國以後,兵分兩路南下攻宋,眼看就要打到開封來了。宋徽宗見敵軍來襲,已然是驚恐萬分,還吓得昏了過去。等他醒來以後,還處于驚慌的狀态,是以無法開口說話,便示意要來紙筆。

隻見宋徽宗在紙上寫道:“皇太子可即皇帝位。”就這樣,宋徽宗正式禅位于太子趙恒,也就是宋欽宗,改年号為“靖康”。之後的事情,相信大家都知道了。

宋朝有四位太上皇,他們都是主動退位嗎,為什麼

二、宋高宗

宋高宗是宋欽宗的弟弟,著名的“靖康之變”發生後,宋高宗在南京即位。

宋高宗可謂是臨危受命,在他的帶領下,金軍一步步被打退,抗金戰争取得初步勝利。然而就在這時候,宋高宗卻害怕大将功高蓋主,其中功勞最大的,便是嶽飛和韓世忠等人。

他強行下令讓宋軍班師回朝,解除了嶽飛、韓世忠等人的兵權。後來宋高宗還和秦桧密謀,誣陷嶽飛謀反,導緻嶽飛含恨而終。之後在宋高宗的授意下,宋朝與金國議和,可這次議和,完全就像是“乞讨”得來的,金國趁機索要了無數财産。

紹興三十二年,宋高宗以“倦勤”為由,禅位于養子趙昚,是為宋孝宗。

宋朝有四位太上皇,他們都是主動退位嗎,為什麼

三、宋孝宗

宋孝宗是宋朝口碑很好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間,宋朝的國力達到鼎盛狀态,史稱“乾淳之治”。除此之外,他還為嶽飛平了反,得到後世的一緻肯定。

公元1187年,宋高宗于德壽宮駕崩,宋孝宗聽後悲痛欲絕,連續兩天不能進食。宋孝宗表示,自己要為高宗服喪三年,于是便将政事交由太子處理。兩年之後,宋孝宗正式禅位,太子趙惇即位,是為宋光宗。

宋朝有四位太上皇,他們都是主動退位嗎,為什麼

四、宋光宗

光宗的皇後隻生了一個兒子,就是趙擴。按理來說,嫡子趙擴就是名正言順的繼承人。可這時候已成為太上皇的宋孝宗,卻并不太喜歡趙擴,認為其性格懦弱,不适合當皇帝。相比之下,孝宗更喜歡另一個孫子趙抦。

但宋光宗不願意啊,因為趙抦不是他的兒子,而是哥哥魏王的兒子。當初孝宗立儲的時候,就在光宗和魏王之間猶豫,最終選擇了光宗。此時的宋光宗膽戰心驚,我認為他害怕的事情有兩件。

第一是害怕父親孝宗。孝宗一直對哥哥的兒子滿意,卻不喜歡自己的兒子,說不定他不僅對趙擴不滿,甚至對自己都有意見了。

第二是害怕哥哥魏王。宋孝宗當初選擇了光宗,魏王心中一定有芥蒂。如今孝宗有意讓魏王的兒子繼位,難保魏王不會動了奪位的心思。

宋朝有四位太上皇,他們都是主動退位嗎,為什麼

光宗越想越害怕,這件事對他造成不小的壓力,他的精神狀态越來越差。他不敢去見父親孝宗,甚至連問安都取消了,宋光宗自己不堪壓力,終于病倒了。

随着精神狀态的下降,宋光宗已經變得神神叨叨,群臣認為這樣一位瘋皇帝,不能再上司天下,朝中開始出現一些混亂。為了穩定局勢,大臣趙汝愚和韓侂胄找到太皇太後,得到她的支援,共同擁立趙擴登基,為宋光宗解決了這一難題。宋光宗也被尊為太上皇。

四位太上皇介紹完了,現在我們來總結一下,他們是否都是主動退位的。答案是,前三位确實為主動退位,隻有宋光宗不是。那麼他們為什麼退位呢?

宋朝有四位太上皇,他們都是主動退位嗎,為什麼

筆者認為,宋徽宗主動退位,是因為無法挽回局面,他不想做亡國君,遭後世诟病,于是選擇退位,其實也就是迫于形勢。殊不知,他雖然沒成為亡國君,但他在後世的評價,也不是很好。大家對于他的肯定,都是源于文學方面。

宋高宗表面是心甘情願退位,可他退位後,還是掌管着一些權力。我認為他之是以禅位,隻是不想那麼累了,可又舍不得權力,隻好掌握部分政權。這樣既可以滿足他做皇帝的欲望,又不會讓自己那麼累。?

宋朝有四位太上皇,他們都是主動退位嗎,為什麼

這四位皇帝中,隻有宋孝宗一人,是心甘情願退位的。宋孝宗确實對得起他的廟号“孝宗”,他聽說高宗駕崩後,決心要為其服喪三年。可是服喪時期還沒到,他就主動禅位了。在我看來,他是希望能夠安心替高宗服喪,加上心裡難過,已經不想再去操心政事,這才選擇禅位。

至于宋光宗,他是完全不想禅位,為何這樣說呢?因為當他知道,自己已經成為太上皇後,即使是自己兒子即位,他也很不開心。他不準别人當面提起“太上皇”“内禅”等字眼,内心更是郁結難舒。沒過多久,宋光宗就病逝了。

(參考文獻《宋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