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不能随便殺牛,為何大俠能随便吃牛肉?人物身份設定需要

在這寒冷的冬日裡,涮個火鍋、吃個羊肉,那感覺一定非常棒。或者說,下一鍋豬肉餃子,蘸點醋醬料,那味道也是極好。對現代人來說,假如一頓飯菜裡沒有肉食,那飯菜的味道似乎都變得寡淡了許多。畢竟,這肉的口感和滋味,吃起來絕對比吃蔬菜更過瘾。而且,在現代社會中,肉的種類也是多種多樣,隻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吃不到的。

古代不能随便殺牛,為何大俠能随便吃牛肉?人物身份設定需要

站在吃貨的角度來看,現代人比古代人的生活水準還是高了很多,因為有些現代能吃的肉類,在古代是不讓随便吃的,比如牛肉。這樣一來,大家或許會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在很多小的說或者說影視劇中,那些走路都帶着風的大俠,往往到了一家客棧或者飯店都會對店小二說:來二斤牛肉!那麼,這些大俠在不能随便吃牛肉的古代為什麼又能随便吃呢?

中國人的吃肉史,可謂是曆史悠久。早在七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居住在長江中下遊的河姆渡居民,就開始飼養動物,比如羊、鹿等,而這動物的最終走向自然是他們的餐桌。随着時間的推移,到了封建王朝時期,老百姓飼養的動物種類也越來越多,即馬、牛、羊、雞、犬、豕。從這個排位裡其實可以看出一個問題,那就是古代的家畜也是分等級的。

古代不能随便殺牛,為何大俠能随便吃牛肉?人物身份設定需要

比如馬,在古代的時候,馬是要上戰場的,而且馬的飼養代價也非常高,是以一般百姓是養不起的,那麼就更談不上吃馬肉了。再比如牛,牛在古代的社會地位也很高。中國,自古以來就是農業國家,耕牛的重要性自然是不必多說,古代甚至有法律條文明确規定“諸侯無故不殺牛”。從這句話就足以看出,牛在古代社會的價值到底有多高。

那麼,很多大俠為何還要吃牛肉呢?是因為這些大俠不種地,是以不知道牛的重要性嗎?其實事實并不是這樣的。大家知道大俠吃牛肉,大多是通過影視作品或者說小說,尤其是《水浒傳》當中,那些梁山好漢動不動就是好幾斤、好幾斤牛肉的吃,而且這些梁山好漢之是以這麼大量的吃牛肉,其實也是有原因的。

古代不能随便殺牛,為何大俠能随便吃牛肉?人物身份設定需要

首先,梁山好漢在當時是屬于反賊,是以故意跟朝廷要反着來。在小說中,這些梁山好漢大多是因為這樣或者那樣的原因,最後被逼着上了梁山。那麼,既然成為反賊,自然就不會遵從當時朝廷的律法。況且,一群大俠一起吃飯,點牛肉也更符合這些人的身份。試想一下,如果三、五大個俠對着店小二說:小二!給我們來一個豬頭!那場面,得多幻滅!

其次,正因為牛的社會地位和社會價值很高,是以大俠們才更願意吃牛肉。在古代,牛得在農業上付出自己的努力,雖然也有老死或者出意外而死的牛,但這樣的牛肉量并也不大。之是以安排大俠們吃牛肉,就是為了通過吃食來展現人物角色的社會地位更高,就像在古代隻有皇帝能穿正黃色的衣服一樣。同時,這樣的情節安排,也是為了通過吃食來展現出那些大俠們的獨立特性。

古代不能随便殺牛,為何大俠能随便吃牛肉?人物身份設定需要

這樣來看的話,其實真正曆史上,古代那些大俠們吃牛肉的現象并不常見,因為,對于正常人來說,性命總比吃飯重要吧!就算是這些大俠敢吃、有錢吃,但是也沒有那麼多的牛肉可賣呀!那些飯店老闆可沒有敢跟當時的朝廷對着幹的膽子。這麼來說的話,還是現代人的物質生活水準更高。畢竟,對于現代人來說,隻要你想吃牛肉,随時都可以來一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