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汽車品牌崛起,障礙在于部分中國人

截止你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并不給車友們推薦坦克500,因為這是一款全新的、前所未有的國産中端價位越野車型,确實需要市場考驗。但是拿着十幾萬元買SUV,哈弗H6或吉利博越或比亞迪宋Plus DM-I,你閉着眼睛買都不會錯。但是我發現一個非常好笑的現象,買了豐田跑一年出現故障,車主大機率上會自認倒黴,買一台國産汽車跑一年出現故障,車主大機率上會否定整個品牌。

中國汽車品牌崛起,障礙在于部分中國人

今天我很義憤填膺,是以想寫一篇大機率不被推薦的文章,想和大家讨論一下中國汽車品牌崛起的障礙,我認為在于中國消費者!當然,我不會情感綁架誰,不買不等于不愛國的道理我還是很清楚的,就我本人來說,一直都是用蘋果手機,不懂華為也不會說華為的好壞。

中國汽車品牌崛起,障礙在于部分中國人

要是拿着大幾十萬的預算,我自然會在豪華品牌裡給挑一款車,不過絕大多數車友的預算都在10-20萬之間,是以國産車已經是個無法回避的話題,按照部分車友的需求,國産車也更适合他們,但有一些人則認為推薦國産車的就是騙子,想要坑他們的血汗錢。

中國汽車品牌崛起,障礙在于部分中國人

防人之心不可無,但令人感到不滿的是他們對于國産車的态度!咱不是哪個車企老總的兒子,是以也不指明具體品牌,但是目前以十幾萬元的預算來說,國産車其實要比合資汽車更值得入手。這裡大家注意我的用詞:值得!有人認為汽車就是一個代步工具,十幾萬元能将就一下就可以了,話裡行間視金錢如糞土。

中國汽車品牌崛起,障礙在于部分中國人

但我知道,各位拿着六位數的血汗錢,決然不是想要一台代步工具那麼簡單,你想要動力、想要配置、想要空間……無法全部滿足的時候才會做選擇題。一樣的價格國産汽車能夠給你更多選擇,而其目前最大的槽點就是品質,可如果您有心去多研究一下就會發現,關于國産車品質差的槽點,大部分來自于四、五年前的産品,很多還集中在某些銷量比較高,但是後期被證明是玩票的品牌上,這裡就不點名了。

中國汽車品牌崛起,障礙在于部分中國人

品質好壞其實是一個機率話題,我承認雷克薩斯故障率低,但不等于沒有,而國産車的品質一直處在上升的趨勢,如果拿着5年前的産品,來對比現在的産品,約等于一個老師拿着某位學生5年前不及格的卷子,來探讨人家現在的成績,而這個學生已經上了985,這就是典型的用原地思維來度量進步事物,完全就不在頻率上。

中國汽車品牌崛起,障礙在于部分中國人

錯頻道的認知其實也停留在合資汽車上,但不是說現在的合資汽車不如以前了,而是很多人有幸存者心态,他們始終認為,合資車的故障問題在于車主本身比較倒黴,決然不是品牌和産品的問題,即便這台車斷軸了、機油乳化增多了、刹車失靈了,那也不是産品的問題而是車主不夠幸運。

中國汽車品牌崛起,障礙在于部分中國人

這樣的包容很難賦予給國産汽車,甚至給予國産車很多惡意的想象和無理的抨擊,各位應該發現,身邊有買了合資車的人,哪怕這是他此生第一次擁有汽車,哪怕這是他拿了駕照數年之後第一次摸方向盤,他也會翹着鼻孔說一句:我買合資車就是沖着品質去的,國産車品質不行!

中國汽車品牌崛起,障礙在于部分中國人

我從沒有吃過粵菜,我就覺得粵菜好難吃!這樣的評價顯然是站不住腳的,道聽途說加上自我想象,是很多中國消費者對國産汽車的普遍态度,缺少求證就站出來開啟千夫指的模式,與造謠何異?如果有人今天買了一台國産車,開了兩年就不行了,哪怕以後見了國産車繞道走都能了解,但是無端指責,就是國産汽車遇到的最大障礙。

最後,絕對不要聽信開了二十年汽車的老司機的評價,因為開是一回事兒,懂是另外一回事兒,樓下的餐館吃了三十年,你未必就能品出背後的手藝,一樣的道理罷了。今年就說到這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