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廣東“唐僧取經圖枕”“宋金項飾” 将亮相《國家寶藏》文物特展

廣東“唐僧取經圖枕”“宋金項飾” 将亮相《國家寶藏》文物特展

“唐僧取經圖枕” 廣東省博物館供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 通訊員 黃蘇哲

今晚19時,央視綜藝頻道播出的《國家寶藏·展演季》迎來收官。本期節目中,來自全國30所參展博物館的館長們将帶來從當地重要考古遺址中采集到的“厚土立方”,現場齊心共建“何以中國”裝置作品,以此啟動特展。

其中,廣東省博物館(以下簡稱“粵博”)館長肖海明帶着從華南重要考古遺址——廣東省韶關市曲江區石峽遺址(以下簡稱“石峽遺址”)中采集土壤和館藏珍貴文物“唐僧取經圖枕”參與此次特展啟動儀式。

為何選擇石峽遺址土壤?

石峽遺址采集的土壤為何能上《國家寶藏》?

據介紹,1973年至1978年,石峽遺址共進行三次考古發掘,發現了大量的房址、灰坑、窯址等遺迹,清理墓葬132座,出土各類器物一萬餘件。這些發現為研究廣東地區新石器時代至青銅時代的文化内涵、年代分期及與其他文化的關系,探索我國原始社會的解體和階段性的發展過程等社會曆史問題提供了極為重要、典型的實物資料,也是探索嶺南地區從原始社會到秦漢以前的社會文化發展的重要物證。

該遺址被評為20世紀中國百項考古大發現之一,是我國華南考古的重要收獲。

廣東“唐僧取經圖枕”“宋金項飾” 将亮相《國家寶藏》文物特展

“宋金項飾” 廣東省博物館供圖

兩件珍貴文物進京參展

《國家寶藏》文物特展在故宮展出,其中有兩件文物來自粵博,分别為“唐僧取經圖枕”“宋金項飾”。

“唐僧取經圖枕”是元代磁州窯的代表作品。這件瓷枕不僅是日常生活的實用器物,而且是極為精美的陶瓷工藝品。繪畫和裝飾圖案既有花鳥畫的特征,又有民間神話故事的描繪。尤其是枕上畫的唐僧取經故事,為研究我國著名的神話小說《西遊記》的成書過程提供了珍貴的資料。這是留存到現在的有關唐僧取經題材的早期圖像之一,不但反映了民間繪瓷藝人的高超藝術成就,還是研究小說《西遊記》成書曆史有參考價值的實物證據。

“宋金項飾”是“南海I号”沉船出水的第一件金器,由四股八條金線編織而成,其中一端有四個小圓環,可以用來調整松緊。“宋金項飾”雖沉入南海近千年,仍光彩奪目。它的工藝并非中國傳統風格,暗示沉船或許與海外貿易活動有關。

制作國寶“身份證”

與“唐僧取經圖枕”“宋金項飾”一起在《國家寶藏》文物特展上展出的還有國寶“身份證”——彩紮獅頭,由肖海明與央視主持人維妮娜在佛山為本次特展制作。

據介紹,“寶證”是文物與各地非遺元素、民俗特色碰撞的産物。“彩紮獅頭”是以粵博文物金漆木雕大神龛為創作基礎,融合嶺南地區的舞獅文化,并結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彩紮(佛山獅頭)工藝制作而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