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東征時,黃埔學生兵組成兩個團參戰,團長都是誰?戰績如何?

從紙上談兵到真槍實彈,這是軍校學生必須經曆的一個過程,這也是從一個學生到一個軍人在心理承受力上的一次跨越,當你面對身邊的戰友中彈負傷或者陣亡,當你親臨一個活生生的年輕生命就此終結,你該如何克服恐懼、強忍傷痛,讓自己變成一個生死無懼的戰士,除了勇氣之外需要的就是一種支撐你沖鋒陷陣勇往向前的精神,這就是:你是為誰而戰?戰亡,也是一種崇高的光榮的精神。

黃埔軍校從1924年5月開學,到了8月,孫中山先生就督促蔣介石、廖仲恺,抓緊組成一支軍隊,以對抗廣東最大的敵人陳炯明。

1924年11月20日,孫中山上司的廣州國民政府有了第一支武裝——黃埔軍校教導團,下轄教導第一團、第二團。

第一團的團長是何應欽。

東征時,黃埔學生兵組成兩個團參戰,團長都是誰?戰績如何?

何應欽(1890年-1987年),貴州興義人,早年留學日本,就讀于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回國後任貴州講武堂校長、黃埔軍校總教官。

第二團的團長是王柏齡。

東征時,黃埔學生兵組成兩個團參戰,團長都是誰?戰績如何?

王柏齡(1889年—1942年),江蘇江都人,曾就讀于保定北洋陸軍速成學堂、日本振武學校、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後參加黃埔軍校籌建,任軍校教授部主任,黃埔軍校第一任教育長。

教導團在編制上采取“三三制”,即每團三個營,每營三個連,每連三個排,每排士兵26名至30名。此外還設有直屬團部的兩個機關槍連、一個特務連,一個偵察隊、一個辎重隊、一個通信隊、一個衛生隊等。教導團一共約2000人,主要兵種是步兵。黃埔軍校第一期和第二期的畢業生,多在教導團内擔任連級和排級軍官,個别出色的擔任營級幹部。

黃埔學生軍(教導團)成立後,第一次參戰就是東征。

東征時,黃埔學生兵組成兩個團參戰,團長都是誰?戰績如何?

1925年2月1日,廣州大元帥府釋出總動員令,決定進行第一次東征。東征要讨伐的對象是陳炯明,這給了由黃埔學生組成的教導團一次血與火的曆練。

黃埔學生軍打的第一仗是淡水之戰。

1925年2月13日,何應欽、王柏齡分别率教導一團、教導二團集結到淡水城下。

淡水距惠州約35公裡,有陳炯明的部隊3000多人據城而守,城牆既高又厚,城壕既深又寬,易守難攻。與此同時,因為東征軍左路和中路的觀望不前,使得陳炯明一部得以從惠州緊急來援。如果不能在敵人援軍到達前攻下淡水,東征軍就危險了。

東征時,黃埔學生兵組成兩個團參戰,團長都是誰?戰績如何?

14日一早,東征軍決定立刻發起攻擊,教導團擔任主力。黃埔學生軍第一次真正走上戰場、經曆戰争了。

第一次與敵軍交手,隻能用“失敗”兩個字來概括。

發起沖鋒後,教導團官兵迅速向淡水城下沖去。敵人早有準備,淡水城牆有三層射擊,下層采取跪射姿勢,中層采取立射姿勢,上層則站在木頭架子上由牆頂之凹處發射,三層火力交叉,無論攻城者在遠處還是沖到城下,都暴露在守城方的火力網之下。

看着身邊不時地有戰友倒下,第一次走上戰場的學生,說不緊張肯定是假的。同時他們還發現,真實的戰場和軍校裡演練的完全不一樣。沖到城下的士兵找不到攀牆用的梯子,梯子豎起來發現長度不夠,士兵找不到長官,長官找不到士兵……整整一天,教導團沒有組織成有效的攻擊。

當天夜裡,指揮部商量之後,認為這樣子打不行,決定成立“奮勇隊(敢死隊)”,以擔任攻城重任。當夜,組織“奮勇隊”的任務便下達到各排。“奮勇隊”由10名軍官和100名士兵組成,10名軍官都是連、排幹部,大多是黃埔軍校的畢業生,隊長是二團三營黨代表、黃埔一期生蔡光舉。

15日拂曉,進攻的号炮打響,“奮勇隊”一馬當先。他們攜帶竹梯向東、南、西三個城門同時進攻。盡管在距城100米、50米等處,有多人倒下,但隊員們發揚了不怕犧牲的精神,個個争先。這10位軍官更是發揮了榜樣作用,隊長蔡光舉身受重傷不下火線(後搶救無效犧牲)。

東征時,黃埔學生兵組成兩個團參戰,團長都是誰?戰績如何?

最終敢死隊員爬上了城牆,他們插上旗幟,大喊“黨軍登城了!”

看到旗幟,城上守軍倉皇失措,而城下士兵卻是精神振奮,潮水般攻入城内。最先攻入城内的是教導第一團,然後第二團和粵軍也随後攻入。兩個小時之後,戰鬥結束,東征軍攻占了淡水城。這一仗俘虜敵軍官兵1000多人,繳獲槍械1000多支。

攻打淡水城是黃埔學生軍的第一仗,也是他們第一次體會到鮮血和死亡。

淡水一戰,初出茅廬的學生軍以少勝多,打赢了一場硬仗。這讓曾對他們不屑一顧或持懷疑态度的軍閥們刮目相看,社會各界也贊譽紛紛。

此後,他們繼續揮師東進先後占領了海豐、陸豐、潮州,短短一個多月時間就是東進了400公裡,但就在取得東征勝利的最後一戰棉湖之戰中,雖然赢得了勝利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尤其是教導一團兵力損失一半以上。

東征時,黃埔學生兵組成兩個團參戰,團長都是誰?戰績如何?

東征的意義,是黃埔軍校學生第一次走上戰場,戰鬥力得到全面檢驗的一次戰争,是讓軍校學員成為戰場上真正的戰士的一次血與火的考驗。

更多精彩文章:

孫中山為何要創辦黃埔軍校?究其原因真是令人心碎!

早期黃埔軍校,曆任的政治部主任都有誰?後怎麼樣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