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國将帥中,出身傳奇世家的将軍并不少見,為人熟知的包括出身将軍世家的陳赓和出身武林世家的賀老總,還有一位中将,他出身于中國第一世家大族的孔氏家族,這個人就是中将孔慶德。

姓孔并不特殊,像孔從洲、孔石泉等将軍都姓孔,但孔慶德特殊就特殊在他出生在山東曲阜,是實打實的孔子後人,據孔氏家譜,他為73代後裔。
但出身于第一世家的孔慶德卻出身貧寒,16歲時為求生計,便參加了參加了陳調元的北伐軍謀求一份生計。陳調元這個人很識時務,明明是北洋軍閥的大将,卻看透了時局走向,背着北洋軍加入了革命軍,去世後還被民國政府追晉為陸軍一級上将。但陳調元的部隊依舊有軍閥的不良風氣,讓孔慶德漸漸心生嫌隙,于是在1931年,他就追随營長魏孟賢悄悄地投奔了紅軍。
孔慶德最驕傲的一戰是在抗戰時期,那一戰名為夜襲陽明堡。一般來說,夜襲陽明堡這一傑作屬于陳錫聯,但是當時擔任主攻的營是八路軍129師385旅769團的一營,這個營的營長不是别人,正是孔慶德。正是在陳錫聯的指揮和孔慶德的執行下,八路軍一次性炸毀了日軍的24架飛機,極大地緩解了正面戰場的壓力。
按理說孔慶德是孔子後人,應該一身書生氣,但他卻截然相反,做事從不拖泥帶水,很有大将之風。
有一次孔慶德去視察黃河大橋的建設情況,因為當時的曆史壞境,人們都不願意從事建設工作,橋梁建設工作就一拖再拖,孔慶德忍無可忍,就對橋梁負責人下了死指令,要求他10個月完工。
負責人很為難,認為這是天方夜譚,向孔慶德訴苦。但孔慶德置之不理,他就是要負責人組織發動所有人都來建設橋梁,而不是去做一些沒有意義的事。負責人害怕被問罪,隻好認真督促勞工,在數萬人都認真投入工作之後,黃河大橋隻用了8個月就完工了。
孔慶德一生剛正不阿,在2010年9月29日,孔慶德與世長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