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涉青海,北臨玄塞——我,一個小兵,眼中的文武全才賀婁子幹

北周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北朝的最後一個朝代,因為是由宇文氏統治,是以北周又稱宇文周。北周國基是由西魏的權臣宇文泰奠定的,但是

宇文泰在公元556年東巡之時去世,其子宇文覺迅速上位,并且自稱周公。

第二年,宇文覺廢黜西魏恭帝自立,改國号為周,将都城定在長安,史稱北周!公元560年,宇文邕即位,即北周武帝。宇文邕從小接受漢族教育,屬于被漢化的鮮卑族人!

西涉青海,北臨玄塞——我,一個小兵,眼中的文武全才賀婁子幹

宇文邕誅了權臣宇文護後,親自掌控了朝政,并進行了多項改革,北周國力進一步強盛。同時,宇文邕還選賢任能,多位名将從中脫穎而出,賀婁子幹就是其中一員!

根據《隋書》記載:“賀婁子幹,字萬壽,本代人也。”“代”就是今天的河北蔚縣,賀婁子幹的祖父賀婁道曾擔任西魏的太子太傅,父親賀婁景賢在同朝也做到了右衛大将軍。是以,賀婁子幹自幼習武,并學習兵法韬略,可謂是文武全才!

出身官宦世家,少以骁勇聞名

我是一個小兵,也是北周的一個漢族農民,北周武帝在建德二年(公元573年)發下了一個指令,那就是要吸收均田上的漢族農民去充當府兵,補充北周的兵力。不出意料,我被帶走充軍了。當然,不隻是我,連那些原來在地方上勢力很強大的鄉紳和地主,也被拉去充了軍,要不為什麼人家北周武帝可以當皇帝呢?這樣一來,即可以削減地方上的勢力,使得更容易掌控,還可以補充兵力,簡直是一箭雙雕。

說實話,我挺喜歡北周武帝這個皇帝,因為他改革這個府兵體制後,對我們農民也有一定的福利,那就是我本人可以不用交租調和服徭役,我的家人在三年内,也可以不用交租調和服徭役,這也算是我用另一種方法保護了家人了吧!至于北周武帝推行的什麼滅佛,這和我也沒有什麼大的關系,畢竟我現在隻是一個小兵,我也沒辦法從國家發展的角度,去判斷是與非。同時,這個與我的關系也并不太大!

西涉青海,北臨玄塞——我,一個小兵,眼中的文武全才賀婁子幹

進入軍營的我,運氣不錯,被配置設定到了一位名叫賀婁子幹的将軍帳下。聽說這位

将軍出身官宦世家,年紀輕輕就十分骁勇善戰,并且韬略過人,是一位文武全才。

跟着這位将軍,說不定真可以建功立業,封妻蔭子,光耀門楣。雖然賀婁将軍現在隻是擔任小司水一職,但是像他這麼出色的人才,我相信他将來肯定會直上雲霄。果然,沒過多久,賀婁将軍因功勞進爵思安縣子。随後,朝廷任命他為等同大将軍的持節使者。

北周宣帝宇文贊登基之後,賀婁将軍被任命為秦州刺史,進爵思安縣伯。

平定尉遲迥叛亂

賀婁将軍進爵思安縣伯之後不久,北周宣帝去世,其子北周靜帝宇文衍登基。不過,聽去了京城那邊的同伴說,靜帝登基之時年紀尚小,根本沒辦法主持大局。而當時的左丞相楊堅,有勇有謀,事事親力而為,是一個能辦事,會辦事的人。雖然楊堅的行為越發放肆,有越庖代俎之嫌。但是當時的社會已經安定,百姓也基本穩定了下來,我以為天下已經太平,可以安安穩穩混到退休,然後回家娶妻生子。

然而現實卻是事與願違,

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 )六月,當時的相州總管尉遲迥起兵反叛了。

說是反叛,但是這卻隻是站在部分人立場上的反叛。因為尉遲迥覺得楊堅專權,将來會有篡位的嫌疑,會對北周不利,于是他就起兵反對楊堅。雖然這個尉遲迥隻是一個相州總管,但是卻大有來頭,他是北周武帝的表哥,在相州這個地方有不少忠于他的軍隊。是以,他在自己的領地厲兵秣馬,準備除掉為北周除掉楊堅這個心腹大患。于是,戰争不可避免地爆發了!

西涉青海,北臨玄塞——我,一個小兵,眼中的文武全才賀婁子幹

上柱國韋孝寬奉命讨伐尉遲迥,賀婁将軍帶領我們跟随前往,并率領我們駐紮在懷州。

沒多久,尉遲迥居然主動攻打懷州。

此時,賀婁将軍帶領我們迅速出擊,打了尉遲迥一個措施不及,尉遲迥隻得狼狽逃竄。随後,賀婁将軍率領我們向東步步緊逼,并且陳兵永橋鎮的東南。

與此同時,在我們大後方的楊堅聽到了我們戰鬥勝利的消息,非常高興,親筆給賀婁将軍寫來褒獎書信:

“公受命誅讨,應機蕩滌,聞以嗟贊,不易可言。”

我也沒啥文化,聽不懂他們這一套文绉绉的說辭,賀婁将軍告訴我們,信的大緻意思就是我們順應時機,擊敗了叛賊,丞相聽到消息後十分欣喜,都不知道該如何稱贊我們了。

此後,我們一路向前

,賀婁将軍展現出了他勇武的一面,每次攻城之時,他必定身先士卒,我們這些小兵看了無不為之振奮。是以,我們的大軍一路過關斬将,可謂是所向披靡。

沒多久,賀婁将軍就率領我們和韋孝寬的大軍合兵一處,并将尉遲迥的老巢邺城圍了起來。沒想到這尉遲迥也是一個硬漢子,面對大軍的合圍,他硬是沒有投降。無奈之下,賀婁将軍隻能率領我們猛攻邺城。雖然邺城城高牆厚,但是還是架不住我們的瘋狂進攻。最終,賀婁将軍率領我們率先攻破了邺城,尉遲迥眼看大勢已去,隻得揮刀自盡,倒也不失為一條有血性的漢子,然而成王敗寇,我們也隻是隻能是唏噓幾句而已!

西涉青海,北臨玄塞——我,一個小兵,眼中的文武全才賀婁子幹

通過平定尉遲迥叛亂,我們這些小兵更是發自内心地感謝賀婁将軍。因為一路走來,多虧了他正确的指揮,我們才能活到現在,而賀婁将軍每戰必身先士卒、悍不畏死的精神也感染着我們,讓強大的人格魅力注定了他會在曆史的長河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平定尉遲迥叛亂後,賀婁将軍因功升任上開府,進爵武川縣公,食邑增加到了三千戶,而他以前思安縣伯的爵位,也被賜封給了他的兒子賀婁皎。

賀婁将軍這一場戰役下來,可謂是達到了我最想達到的人生目标“封妻蔭子、光耀門楣”!

西涉青海,北臨玄塞

一年後,也就是公元581年,楊堅如當初尉遲迥的預測一樣,真的代替了北周,接受了禅讓,改國号為隋,成為隋文帝,而北周也就正式滅亡了。那些幫助楊堅的能臣幹将,自然也都得到了重用,賀婁将軍也是其中之一!而且楊堅當皇帝也沒什麼不好,畢竟他是一個胸懷黎民百姓和大志的人。畢竟對于我一個小兵來說,改朝換代并沒什麼差別,變的隻不過是皇帝一人而已!當然,我也有了一些變化,由一個新兵磨砺成了一個久經沙場的老兵,繼續随着賀婁将軍南征北戰。

隋朝建之後,西北邊境一直不太安穩,突厥、吐谷渾等遊牧民族勢力經常犯邊。邊境的城市根本沒法做生意和生活,每隔幾日,這些遊牧民族都會侵擾邊界城市燒殺擄掠,搞得邊境民不聊生。開皇元年(公元581年)八月,吐谷渾就進犯了涼州。隋文帝就任命賀婁将軍以行軍總管的身份,帶領我們跟随上大将軍元諧前往讨伐吐谷渾。吐谷渾雖然來勢洶洶,但是他們就像紙老虎一樣,一戳就破。我們在賀婁将軍的帶領下,以迅雷之勢解了涼州之危,并将吐谷渾驅逐!

這場戰役之中,已經年近五旬的賀婁将軍勇不可當,立下了最大的功勞。隋文帝特意下令褒獎,并讓其鎮守涼州,以禦外寇!

西涉青海,北臨玄塞——我,一個小兵,眼中的文武全才賀婁子幹

開皇二年(公元582年),突厥大軍分兵多路,先後南下侵擾邊境。其中,突厥達頭可汗所率之部攻打蘭川,而這裡就是賀婁将軍率領我們鎮守之地!面對突厥騎兵,賀婁将軍決定主動出擊。我們和突厥騎兵在武威東南方向的可洛峐山相遇,但是突厥人多勢衆,而且又是騎兵,戰鬥力遠勝我們。

此時,賀婁将軍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他認為不可和突厥進行正面的碰撞。

于是,賀婁将軍在觀察地形後,看到突厥軍隊處于河流的下遊,是以他派士兵在上遊安營紮寨,并将水源截斷。就這樣,面對突厥騎兵的不斷主動叫陣,賀婁将軍一直采取避戰态度,不斷消耗他們的水源和體力。由于沒有水源進行補充,突厥騎兵人馬皆乏,體力驟降。

此時,賀婁将軍認為決戰時機已到,他率領我們趁勢出擊,打得突厥騎兵丢盔棄甲,讓達頭可汗吃了癟!

此戰獲勝之後,賀婁将軍因為抵禦突厥有功,隋文帝下令嘉獎,并将他升任為上大将軍。随後不久,又任命他為工部尚書!

西涉青海,北臨玄塞——我,一個小兵,眼中的文武全才賀婁子幹

同年,突厥騎兵再度侵犯邊境,賀婁将軍以行軍大總管的身份,帶領我們這些老部下,随同窦榮定一起前往迎戰突厥。這一戰,賀婁将軍和窦榮定采用了前後呼應進攻的方法,再度重創突厥騎兵,在極短的時間就将突厥驅逐出境。開皇四年(公元584年),吐谷渾侵犯邊界,賀婁将軍帶着我們出兵讨伐。賀婁将軍帶着我們直接打入了吐谷渾的腹地,重創吐谷渾。

我是一個小兵,不太懂兵法,但是賀婁将軍肯定懂。這一戰直到我們得勝而歸,僅僅花了二十天的時間,這可能就是兵法中說的兵貴神速吧?

胡夷懾憚,烽候無警

至此,賀婁将軍的威名就在西北地區的突厥和吐谷渾等勢力中傳開,他們聽到賀婁子幹這個名字,無不聞風喪膽。

此後,隋文帝知曉賀婁将軍有勇有謀,于是就讓他鎮守涼州,

突厥、吐谷渾等勢力再也不敢輕易犯邊。

多年之後,

突厥都藍可汗阿史那雍虞闾派人來請求投降,并獻上了不計其數羊和馬!

隋文帝知道後非常高興,就任命賀婁将軍為行軍總管,前去接應都藍可汗的使者。回來後,

隋文帝把突厥貢獻來的馬百匹、羊千口賜給賀婁将軍,并且再度任命賀婁将軍為雲州的總管,為的就是表彰他這些年鎮守西北的功勞。

此時,我已經成為了一個老兵,蒙賀婁将軍愛戴,得以回家和家人團聚!

結語

公元593年,賀婁子幹因病去世,享年60歲。而經過這幾次戰役的隋朝,迎來了寶貴的和平時間。在隋文帝的治下,

隋朝經濟開始複蘇,政治、文化和外交等領域欣欣向榮,

出現了著名的“開皇之治”,國力也達到了巅峰,

為後世開鑿大運河以及萬國來朝,奠定了紮實的基礎。同時,這也很好地解釋了為什麼賀婁子幹去世後,隋文帝會哀痛數日,并且給他加封爵位,賜布千匹。因為隋朝的繁盛,離不開賀婁子幹等人的舍命付出!這也激勵後世之人,何為大丈夫生于亂世,當帶三尺之劍,立不世之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