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從參加紅軍起就坐機關,林總卻說他能當10萬兵,後授中将軍銜

他從參加紅軍起就坐機關,林總說他能抵10萬兵,建國後授中将軍銜。

他從參加紅軍起就坐機關,林總卻說他能當10萬兵,後授中将軍銜

此人名叫蘇靜,在1955年解放軍首次授銜時就被授予中将軍銜,而其他許多老資格的機關幹部一般都授大校軍銜,難道隻是因為在秀水河戰鬥後林總說了一句“蘇靜當10萬兵”嗎?

蘇靜是福建海澄(現龍海縣)人,1910年出生。蘇靜的家族很注重教育,族人家的孩子讀書又出息,就可以得到獎勵。蘇靜小時候非常聰慧,他考入了漳州省立第八中學後又考入了漳州第二師範學校。在學校期間,他接觸到了進步思想,加入到了黨的外圍組織“反帝大同盟”,貼智語、撒傳單、演講、上街遊行等等,搞得當地警察局點名要抓他。沒有辦法,地下黨決定讓他轉移,結果一轉移就轉到了緬甸,在一家華僑國小教書。到了“九一八”事迹發生後,他才又回到國内,漳州的警察局還在找他,他隻能去廈門,與以前教過的蘇精誠等幾個學生一起開了個照相館,暫時安頓下來。

1932年春,紅一軍團東路軍打下了漳州,他們決定回家鄉參加紅軍,但找不到紅軍,于是他們就找了一些老同學和窮苦農民組織了一支40多人的遊擊隊,蘇精誠任隊,蘇靜任政委。找到紅軍後,這支遊擊隊被編入獨立3團。蘇靜的遊擊隊多數是讀過書的有文化的人,東路軍上司相當重視,紅一軍團政治部主任羅榮桓就逐一找他們談話,詢問願意做什麼工作,蘇精誠說,我喜歡做政治工作,他就去了政治部。蘇靜喜歡帶兵打仗,他說,我喜歡做軍事工作,結果卻去了司令部的通信科當參謀。其實帶兵打仗和軍事工作是不一樣了,當時蘇靜不了解,是以,他一參加紅軍就當上了機關幹部。

他從參加紅軍起就坐機關,林總卻說他能當10萬兵,後授中将軍銜

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将來,讀書多的人比讀書少的人都有優勢,因為讀書人喜歡用腦子。比如飛機來襲怎麼躲避、比如迷路了怎麼讓“老馬識途”,比如如何使用照相機等等。蘇靜雖然是坐機關當參謀,但在長征中,他為了收集情報,二萬五千裡的長征路說他走了五萬裡也不為過。聶帥在回憶錄中就說“紅軍過草地,蘇靜同志在前面開路是有功的。”為什麼?因為蘇靜是負責偵察開路的,每天走出去還要走回來,把明天的行軍線路畫出來,分發給部隊。是以說,戰争年代的“坐機關”,并不是現在當官坐機關,每天一張報紙一杯茶。

抗戰時期,蘇靜任八路軍115師司令部2科科長,東進支隊司令部秘書長、政治部保衛部長、敵工部長等,進入解放戰争後一直在林總的東北野戰軍(四野)情報部門工作,那為什麼林總會對他的秘書季中權說“蘇靜能當10萬兵”?

他從參加紅軍起就坐機關,林總卻說他能當10萬兵,後授中将軍銜

原來在八路軍和部分新四軍進入東北後,打了一場影響較大的勝仗——秀水河戰鬥。那時的蘇靜任前方總指揮部情報處處長,這時候的八路軍與新四軍在東北還沒有打過有影響力的勝仗,要知道一支部隊需要打一場有影響力的大勝仗才能鼓舞士氣。1946年2月11日,蘇靜獲悉敵89師近兩個團脫離其主力到達秀水河子,離主力有3天的路程,這一情報很快上報林總。林總當機立斷,迅速就近調集7個團的優勢兵力一舉将其全殲。這是林總率部進軍東北以來打的第一個漂亮的殲滅戰。二個月後,在蘇靜準确的情報保障下,他們在大窪又一舉殲滅敵71軍87師4400人。是以在戰後,就有了“蘇靜能當10萬兵”這句話。此後,蘇靜也就成了林總的高參,成了東北野戰軍“坐機關”人員中最忙的一位。東野從東北打到江南,林總總能經常越過兵團、縱隊直接指揮到師,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有個可靠的情報源,就是蘇靜上司的情報處。

蘇靜能在“坐機關”的人員中之是以能脫穎而出被授予中将軍銜,除了他做情報工作得力、成績突出外,還與他在北平和平解放中能審時度勢、順利地達成和平協定是分不開的。由于受文章篇幅限制,這裡不再細述。

他從參加紅軍起就坐機關,林總卻說他能當10萬兵,後授中将軍銜

是以,蘇靜能被授予中将軍銜,可見他的不一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