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滬會戰發生在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曆時3個月。淞滬會戰是中日戰争中第一次規模最大、具有決戰性質的戰略性戰役,在這場被後人形容為絞肉機的戰役中,日方投入了30餘萬兵力,中方投入了70餘萬兵力,最後以日方傷亡4萬餘人,中方傷亡25萬多人結束。

從今日起,本号将陸續推出淞滬會戰中,參戰的國軍各軍的主要将領情況介紹。今天介紹的是參戰的國軍第28軍的主要将領都有誰?後來結局如何?
國軍第28軍隸屬第三戰區張發奎的第8集團軍,下轄三個師和一個獨立旅一個炮兵旅。
軍長是陶廣。
陶廣是湖南醴陵陶家垅人,1887年生,北京憲兵學校及南京江南講武堂畢業後,在蔡锷将軍部下任參謀,後又在程潛、唐生智部任職。曆任第8軍26團團長、旅長等職,參加了北伐和“圍剿”紅軍等戰争,1936年起任國軍第28軍中将軍長。抗戰時期,參加了淞滬會戰中的天馬山、鳳凰山戰鬥,給日軍以重創。升任第10集團軍副司令、第三戰區第一遊擊區總指揮兼二十八軍軍長後,轉戰于浙西杭嘉湖地區,與新四軍聯合抗日、共同作戰,受到蔣介石猜忌。抗戰勝利後,退役隐居。1951年8月25日,病逝于西湖智果寺,享年64歲。
第62師師長是陶柳。
陶柳是湖南醴陵人,1890年生,湖南講武堂畢業,曆任連長、營長、團長、旅長、62師師長等職。抗戰時期随陶廣參加了淞滬會戰,後轉戰于浙西杭嘉湖地區進行抗日遊擊隊,并升任第二十八軍中将軍長。抗戰勝利後,退役,任湖南洞庭屯墾局局長,1949年去世,享年59歲。
第63師師長是陳光中。
陳光中是湖南邵陽人,1897年生,早年在湘西為匪,被湘軍收編後任國軍第8軍1師1團3營營長,參加了北伐。後任湘東剿共司令、獨立第5師第2訓練處處長、獨立第7旅旅長兼清剿縱隊司令、新編第32師師長、第63師中将師長等職,參加了淞滬會戰。1938年2月,因作戰不力被免職囚禁,1949年8月回鄉任縣長,後組織反共武裝,12月25日被處決。
第55師師長是李松山。李松山在淞滬會戰中陣亡,其生平事迹不詳,隻剩下這一塊殘缺的紀念碑。
獨立第45旅旅長張銮基。
張銮基是河北省邢台市威縣人,曾任第21師第3旅(獨立旅)旅長、中央軍獨立第45旅旅長,參加了淞滬會戰後,退入了浙江地區,在浙東一帶打遊擊,以遊擊戰打擊日軍,取得了不少戰果。後任第10集團軍新編第30師師長,因與新四軍走得近,1942年10月31日,被軍統系特務暗殺于浙江天台縣境,時年50餘歲。
炮兵第2旅旅長蔡忠笏。
蔡忠笏是浙江東陽人,1892年出生,保定軍官學校畢業,後任黃埔軍校教官,後任第20師師長,因其貪杯,被撤職。此後一度在上海辦廠,1934年,炮兵2旅成立,他被召回任旅長,在參加淞滬會戰中途,他突然被調回炮校任中将研究委員,對此蔡忠笏非常不滿,回南京述職後便拂袖離去,回東陽老家賦閑。此後,他一直上上下下,抗戰勝利後,不願打内戰,借口體衰有疾,解甲歸田,到上海吳淞中學,任職數、理、化教師。得閑時,喝點小酒,安享天倫。1971年病逝,享年79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