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的智能音箱泡沫,90%玩家或在明年消亡

本文來自AI新媒體量子位(QbitAI)

中國的智能音箱泡沫,90%玩家或在明年消亡

美國市場上,AI驅動的智能音箱是亞馬遜最熱門的消費級産品之一,Google和蘋果公司也都先後推出了類似的競品。然而與中國市場相比,這根本談不上競争激烈。

6月蘋果公司推出智能音箱HomePod當天,米唐科技CEO宋少鵬接到了三家電子制造商的電話,都希望他能幫忙造一款類似的産品。

音頻分享平台喜馬拉雅的副總裁李海波表示,和喜馬拉雅有合作關系的音箱制造商有300多家,而其中超過100家已經開始轉向生産智能音箱。在深圳,李海波接觸到了太多的智能音箱創業公司,彼此之間的距離不過20分鐘腳程,他經常把一整天的會面都安排在同一家咖啡店内進行。

加入戰局的還有中國的科技巨頭。這個月,阿裡巴巴和小米各自推出了智能音箱産品。據透露,騰訊也在研發類似的智能音箱。而百度力推了一套類似亞馬遜Alexa的語音系統,用以驅動智能音箱。(量子位注:DuerOS)

從科技巨頭到電子消費品制造商,所有人都把語音智能産品視為一個通往未來的必由之路,屆時人工智能将會掌控房間、汽車和辦公室。但在一些人的眼中,這一波人工智能帶來的浪潮并不那麼樂觀。

“這絕對是一個泡沫”,李海波說。

中國網民數量已經不再快速增長,去年隻有2.9%;過去兩年裡,使用者在網上花費的時間也沒什麼變化,每天3.8小時。網際網路公司需要新的方式來吸引使用者,而智能音箱看起來就像是下一個大事情。

中國的智能音箱泡沫,90%玩家或在明年消亡

對于網際網路巨頭來說,語音是一項關鍵技術,是鍵盤和觸摸屏之後,人與計算機之間的新界面。對于雄心勃勃的創業公司來說,智能音箱是一個機會,就像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App一樣。對于電子制造商來說,智能音箱可能像筆記本電腦、平台電腦、智能手機和無人機一樣,讓他們的生産線嗡嗡作響。

而且,亞馬遜、Google和蘋果的智能音箱,都不提供中文語音服務。

曆史經驗為這種新産品提供了一種可能的成長路徑:以更低的價格快速占領市場。就像筆記本電腦和智能手機一樣。

智能音箱不僅僅是硬體,它需要複雜的軟體來識别和執行語音指令,并提供天氣預報、交通路況、音樂、新聞、書籍、購物、支付等服務。智能音箱需要與使用者交流互動,并且逐漸掌握使用者的喜好。

這背後是大量的研發工作。

“這就像你想在2007年生産智能手機,那時你必須自己建構一套Android系統,以及手機上運作的App。這不是小創業公司該做的事情”,宋少鵬說。

喜馬拉雅和獵豹的人工智能子公司展開合作,并且雇傭了200多名工程師投入到智能音箱業務上。

“工作量很大”,李海波說他們使用了超過8萬種不同的聲音進行訓練,以確定智能音箱在使用者呼叫歡迎詞時能及時應答。然而隻是因為更換了音箱網罩,語音識别率立刻從90%下降到10%。不得已又花了一個月重新搞算法。

中國的智能音箱泡沫,90%玩家或在明年消亡

然而在行業人士和投資人看來,智能音箱可能是一個還沒有到來的市場。許多剛剛進入中産階級的中國人,以前從來不用音箱,更不用說數字助理。

京東去年賣掉了10萬台智能音箱,今年預計能買到幾十萬台。這些價格在178-998元不等的産品,與京東去年2662億元人民币的年營收相比,收入貢獻度簡直微乎其微。而三周前阿裡巴巴推出的智能音箱天貓精靈隻獲得了7600台預訂。

李海波說喜馬拉雅的優勢在于,擁有3.7億注冊使用者和2200萬日活使用者,這些都是智能音箱的天然客戶。這家公司在發售當天以699圓的價格售出5萬台智能音箱,而他們今年的目标是以999元的價格售出100萬台,其中包括訂購服務。

談到這個領域的對手,李海波說:“我認為明年會有80%-90%的競争者死掉”。

【完】

本文作者:允中 

原文釋出時間:2017-07-28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