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話裡話外:資訊資源整合的“深度”

    對“資訊資源整合”應該達到什麼效果的了解,可謂見仁見智;現階段與“整合”相關的活動,也可謂包羅萬象:建門戶網站,實作網上服務的“一站式”;建一個綜合×××服務大廳,把一些政務系統終端放到一起,友善群衆辦事;建設集中式平台,實作資料存儲和交換的大集中;對某個部門或領域的資訊系統進行統一的規劃、改造,實作統一的營運管理……,這些都是不同形式、不同程度以及不同方面的資訊資源整合。我們對資訊資源整合的不同“深度”進行一個初步的層面劃分:

    第一個層次是“界面”的整合。其特征是:把操作終端、系統連結等“實體”資源都內建到一個大廳裡或一個網頁上,便于識别和進入;但業務系統之間的銜接和流轉,還是主要通過人工方式進行;存在大量重複的資料采集,沒有實作整個流程的自動化和數字化。這些資源并沒有形成服務的“合力”,政務管理或服務活動的效率并沒有多少改觀。

    第二個層次是資訊和技術的整合。其特征是:運用一些內建技術,實作或部分實作了資訊的共同采集、集中管理,實作或部分實作網絡的互通和資訊的數字化、自動化傳遞;但沒有形成有效的全局性支撐平台,對資訊資源和業務流程不能進行按需配置和優化;标準化程度不高,沒有開放性。

    第三個層次是全面的整合。其特征是:在特定領域或管理範圍内(通常是跨部門的)有總體規劃,且與業務、項目、技術、基礎設施等實作較好融合;形成了明顯的、一緻的技術架構;實作資訊的無重複采集、充分共享、統一管理和綜合利用;有支援面向決策的跨部門、跨系統業務協同與優化的資訊化手段;形成基于标準規範體系的開放性平台;支援決策型業務。

    值得憂慮的是,目前電子政務建設中的資源整合,大多數停留在較淺層次。例如,很多政府門戶網站和“辦事大廳”,首先實作的就是一種“界面”層次的整合。又例如,一些重要的電子政務項目建設,雖然在項目伊始提出要“統一規劃”、“整合資源”,但在實際進行中,使系統能“跑起來”往往成為實際上的最高甚至是唯一的目标。為了使系統盡快“跑起來”,往往無暇顧及周圍的資訊資源環境而采用一些“權宜之計”。例如協調不了資訊的共享,那就以我為主,再采集一次;業務流程不想變化,那就任由先進的資訊技術與落後的人工處理犬牙交錯、和平共處,等等,不一而足。這些臨時性的做法,往往使得最初“資訊資源整合”成為一句空話,相反還更進一步惡化了資訊資源環境,為真正的“整合”留下難啃的“骨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