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光伏汽車+元宇宙”,前途汽車回歸即起飛?

“光伏汽車+元宇宙”,前途汽車回歸即起飛?

5年前的前途汽車,一度是造車新勢力中最風光的車企,甚至沒有之一。前途在新勢力中第一批拿下“雙資質”、最先推出原形概念車,并創下國産量産車售價新高,而彼時的“蔚小理哪”還在艱難破殼中。但前途的高光時刻随着首款車K50的滞銷戛然而止,随後欠薪、欠貨款、撤店等負面消息不斷曝出,并由此逐漸淡出了公衆視線。

折翼的“蜻蜓”還能再次起飛嗎?近日,前途汽車在其公衆号、抖音号上連發推文,正式向外界宣告回歸。不過,如今的市場格局已今非昔比,頭部車企紛紛站上月銷萬輛的台階,并借力資本市場不斷擴張,失去了先發優勢的前途還有機會嗎?

回歸即起飛?

“随着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逐漸飽和與成熟,缺乏亮點與體驗感的産品也将面臨巨大的沖擊和挑戰。當面對新能源市場的快速演變,前途汽車将打破正常,以富有前瞻性設計和自主掌握核心技術打造差異化産品,為使用者帶來極緻的跑車駕趣。”日前,前途汽車董事長陸群在2022前途政策分享會表示。從其言語中可以看出,前途已經意識到市場的變化和自身的不足,目前要做的就是“查缺補漏”盡快回歸。

分享會上,停産已久的前途汽車在其蘇州工廠向新使用者傳遞了前途K50,同時宣布了“三新規劃”,即在新材料、新能源、新智能。根據“三新規劃”,前途汽車旗下全新車型前途K20将于2022年正式上市,并開始布局海外市場;通過開發元宇宙賽車遊戲,拓展更廣闊的元宇宙世界,實作數字世界與現實世界的互通融合;已與蘇州阿特斯陽光電力科技公司合作,計劃于2022年量産推出全球首款太陽能光伏汽車。

這份2022戰略中,三大看點值得關注:K20、光伏汽車、元宇宙。據悉,K20被前途汽車視為走量車型,并将出口馬來西亞和東南亞市場,目前已經入動态測試階段。前途汽車的首款車型K50是一款超跑,K20則是一款雙座Coupe車型,相比市面上比較受家庭追捧的電動中大型SUV而言,前途這回又是走小衆路線。相似定位的還有零跑S01,同樣是雙門小跑,市場表現也相當一般。

再看光伏汽車和元宇宙。自2015年開始,豐田等多家車企就已經研制出了太陽能電池闆車頂,也就是将汽車的車頂部分換成太陽能電池闆,進而吸收盡可能多的太陽能用于汽車的驅動。但豐田的這項技術至今還在測試中,遲遲未實作量産,同時可以預見的超過普通電池的售價也引發了争議。“光伏汽車最令人質疑的還是光伏汽車究竟能跑多遠,光伏發電的效率其實是極低的。一台車究竟能裝多大功率的電池闆,這是核心問題。”某電池企業技術負責人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前途汽車定在一年後推出量産光伏車,從目前前途汽車的現狀看,其技術實力和研發投入不得不讓人生疑。

至于當下最火的“元宇宙”概念,前途汽車想借此炒作還是晚了一步。國家知識産權局商标局網站顯示,上汽集團近期申請了100個元宇宙相關的商标類别。此前,小鵬汽車注冊了“小鵬元宇宙”,蔚來汽車申請了“蔚來元宇宙”,理想汽車申請了“理想元宇宙”。可以看到,即便是搶注了100多個商标的上汽集團,迄今為止也并未釋出過和元宇宙概念相關的任何消息和産品。“元宇宙的确很火,但是這種火目前還很缥缈,很沒有煙火氣,屬于雙腳離地的那種火。科技大佬的前景建構,明星大咖的砸錢追捧,看上去無比絢爛,但要普通人去說,元宇宙是什麼,能給我們帶來什麼,相信沒有幾個人能說得清楚。”汽車行業評論員屈旌認為,“汽車行業是實打實的制造業,是需要腳踏實地的。要造出好車,必須苦練内功,着力推進技術創新,突破關鍵基礎材料、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産業基礎技術等一系列技術瓶頸。而這些都需要在當下這個次元來完成,在虛拟的元宇宙目前可做不了。”

為重新開機IPO熱身

前途汽車此次回歸,一改之前低調謙遜的作風,炒作的概念也似乎在有意迎合資本市場的口味。

前途汽車成立于2015年2月,前身是長城華冠的電動車事業部。北京長城華冠作為國内最早的汽車設計公司,主營業務是為國内衆多車企承擔設計和研發業務,并于2015年作為新能源第一股在新三闆挂牌,開始在資本市場融資為前途汽車輸血。

據了解,自登陸新三闆後,長城華冠進行了五次質押融資,質押股份合計占公司總股本的32.02%,合計募資21.2億元。雖然融資金額在新三闆上市企業中排名前列,但對于造車行業而言,仍隻是杯水車薪。

從年報看,長城華冠的虧損也是每年遞增,2015年至2018年長城華冠虧損額分别為0.22億元、0.98億元、2.26億元、6.06億元,可見前途汽車一直處在燒錢的狀态中。

2018年8月,前途汽車首款量産車——前途K50上市。這款雙門兩座電動超跑,補貼後售價為68.68萬元。但由于K50定位小衆以及定價太高,導緻上市後嚴重滞銷。有關資料表明,前途K50上市一年半的時間裡累計銷量僅為131輛。與此同時,2018年新三闆市場開始鮮有增量資金進入,而存量資金數年投資難有收益,衆多機構都在紛紛收縮甚至砍掉新三闆的業務。作為新三闆企業的前途汽車母公司長城華冠,也難以憑借造車概念獲得更多資本參與。2019年3月,長城華冠終止了在新三闆挂牌,并連發四則公告暫停股票轉讓,最終選擇摘牌退市。

此後,前途汽車負面消息不斷,陸續被曝出拖欠員工工資、供應商貨款,2020年11月被曝資金鍊斷裂,其位于三裡屯的全國首家門店已經撤出,同時位于金港汽車公園的傳遞中心也人去樓空。2020年年中,前途汽車董事長陸群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

《華夏時報》記者了解到,在今年年中時,長城華冠已開始重新啟動IPO。其實,長城華冠在退市之後一直在尋找新的融資平台,上市的主體也一直沒有确定是長城華冠還是前途汽車。彼時外界有聲音猜測,長城華冠會在新推出的科創闆上市,而陸群本人回應說“并不排除這種可能,隻要能解決我們發展需要,在融資和平台上我們沒有特别的傾向。”近日,記者從天眼檢視到,剛剛于11月29日注冊成立的北京賓理汽車,其股東之一為長城華冠,具體持股比例未公開。賓理汽車由前大衆中國高管蘇偉銘創立,業内猜測長城華冠未來為賓理汽車代工并不是不可能。

懸挂“蜻蜓”辨別的前途汽車,能飛多高尚不可知。但可以看到的是,造車新勢力中已有雛鷹在振翅高飛。

責任編輯:李延安 主編:于建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