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九成80後已開始養老規劃,調查顯示城市人均養老消費預期超百萬元

四成城市居民存在健康問題、平均在39.7歲開始考慮養老、九成80後已有自己的養老規劃……城市30-39歲人群預計養老花費122.1萬元,一線城市居民願為自己養老支付9104元/月……

12月23日,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老齡金融分會、清華大學銀色經濟與健康财富發展指數課題組、大家保險集團在京聯合釋出《中國城市養老服務需求報告(2021)》,對我國30-85歲城市居民養老服務需求進行大資料畫像。

九成80後已開始養老規劃,調查顯示城市人均養老消費預期超百萬元

《中國城市養老服務需求報告(2021)》釋出。中新網田雨昊攝

城裡人養老意願:5成家裡住,3成進社群,2成去機構

《報告》調查資料顯示,城市居民選擇居家養老的最多,占比52.9%,26.5%的人群選擇社群養老,20.6%的受訪者希望去機構養老(含旅居養老和海外養老)。與傳統的“9073”模式相比,城市居民選擇養老機構的意願顯著增強。一線城市(20.8%)、高收入人群(21.33%)接受機構養老的比例顯著大于其他人群,“70後”(19.7%)選擇養老機構的比例最高,男性(20%)比女性(15.1%)更接受機構養老。

而在養老機構選擇上,最被看重的是氛圍、醫療、服務;在選擇養老機構檔次時,5000-7999元的養老機構最受歡迎;而怕陌生的環境無法适應是不願選擇養老機構的最主要原因。

該報告通過7個月的調查,覆寫19個省份80萬城市居民。報告指出,随着中高收入老年人比例劇增,未來養老消費市場潛力巨大,未來人均養老消費預期超百萬元。同時,在社群養老和機構養老需求比例逐漸提升的背景下,“城心養老”模式受到市場歡迎。

“在城市核心區裡布局養老社群,經濟高效是要首先考慮的。”在同日由中國新聞社舉辦的“城心養老:養老新趨勢”專題論壇上,大家保險集團何肖鋒表示,在城市核心區租賃大型商業物業進行适老化改造,由此可以大幅度節約資金成本,最終可以有效節約投保人的資金。此外,對老年人來說,急難重症仍然需要到大型三甲醫院去解決。正是基于此,大家保險集團目前在北京布局的三個養老社群,均在城市核心區頂級的三甲醫院邊上搭建。

九成80後已開始養老規劃,調查顯示城市人均養老消費預期超百萬元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中新網田雨昊攝

現在和未來的我們怎麼養老?投資很重要

在專題論壇上,多位專家學者表示,養老需求具有很強的個性化。“首先這裡的需求不僅僅是需要,而是有效需求,包含人們的購買能力等要素。”清華大學醫院管理研究院、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楊燕綏說道。

國家衛健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醫療保障研究室主任顧雪非和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黨俊武、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老齡金融分會秘書長周嶺則均提到,養老需求是有很大的差異化。“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受教育程度,需求是不一樣的,是以一定要有多樣化的供給。”顧雪非說道。

具體到個人,什麼樣的養老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進階研究員、北京市老齡委專家委員會委員黃石松指出,有三個因素最重要,第一,專業化的服務;第二,家的感覺;第三價格合适可以承受的支付能力。“隻有三者有機統一,才是最适合你的,不需要跟别人攀比。”黃石松坦言,城心養老的優勢是資源整合比較容易,但難題是成本高,跟老年人的需求和支付能力之間會産生差異。要解決供需不比對問題,需要多方共建共享,政府、家庭、社群、保險、住房制度改革一起來推進。

“養老要過得好,投資很重要。”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稱,要将投資從房産等實體形态變成金融形态,提高未來的支付能力。“老齡化是必然趨勢,應該在年輕的時候注重投資你的養老金融工具,從現在開始為老齡化做準備。”(李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