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建議迎來新的機遇 一條小街吸引衆多賢才——濟南解放路變化

作者:點滴觀察

承波

一個建議迎來新的機遇 一條小街吸引衆多賢才——濟南解放路變化

曆下科技街舊址,現在是高樓大廈

1988年在曆下區經計委工作的員工給上司提出一個建議,希望曆下區能興建科技街和科技工業園區,經計委分管技術的副主任非常重視,經區經計委和區政府準許同意,成立了科技街辦公室,在主任的帶領下89年12月25月曆下科技街開業,下一年12月25日濟南燕山科技大廈開業,1991年有兩個科技大樓開業。同年迎來了國家科委要在全國各地籌報20個國家級開發區,後來經國務院準許濟南高新區為國家級高新區。2020年統計資料顯示,曆下區的GDP在全省排名第二,全國排名第二十,有人說全國人均排名第一。

科技街和科技工業園區的籌建對民營企業,離退休人員,下崗勞工和濟南居民生活帶來巨大的變化和影響。民營企業的倔起給區域經濟帶來了新的發展生機,形成了“高容積率”,“高人積率”,“高時積率”的三高企業,濟南市第一批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到現在已有多家成為過億元的企業,雖然和大體量的企業無法比,可是這些民營企業是在“三無”(無國家編制,無固定資産,無貸款投資)的情況下,幾十個人,租幾百平方米房,自籌資金,自由組合,自我發展起來的,同時這些企業具有高新技術産品,高效的運作機制和科學的管理職能,從“三無”“三有”發展成為“三高”的“億元”企業,這種“億元現象”或簡稱“億現象”是值得我們關注的。(圖一是30年前的科技街和現在的大廈。原地點拍攝。)

一個建議迎來新的機遇 一條小街吸引衆多賢才——濟南解放路變化

左圖是30年前的科技街,樓頂的“曆下科技街”和大廳上的“科技交流廳”是由時任山東省委書記的粱步庭同志題寫。右圖是現貌。原地點原位置由西向西東拍攝。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有“人人創新,家家創業”的氛圍,曆下科技街和科技工業園區給創業者提供了快速發展的平台。

有位部隊離休的朋友,一心牽挂着家鄉的經濟發展,到了周末,朋友就會帶我去他的老家——玻璃鋼之鄉,幫助企業解決生産中遇到的問題。玻璃鋼制品有建築用的落水管,礦井用的通風管道,人們随處可見的是自行車棚瓦,稱玻璃鋼波型瓦……品種繁多,最可怕的是極度易燃,燃燒産生的煙霧有毒,朋友問能不能解決阻燃問題,我說我不是學化學專業的,隻能試試看。我用了半年多的時間,查資料,買材料,做試驗,最終實驗出一個非常好的配方,不僅阻燃,還有防靜電的作用,最後我們給企業帶着阻燃材料,按照我試驗研究的配方,做出玻璃鋼樣品,在現場做了燃燒試驗,用火源點不着,高溫噴火槍(燈)也噴不燃,企業上司人非常滿意,後來廠裡在專業的檢測機構做了有關阻燃指數的檢測(印象中記得是“氧指數”),檢測結果顯示,達到了國家規定的阻燃名額,解決了易燃和靜電起火的問題。後來聽說企業經濟效益很好,企業家有了錢也不忘資助“希望學校”,是有名的捐款大戶。

去的最多的是當地的一家酒廠,酒廠張書記務實能幹,識賢重才,聘請了最好的酒廠的工藝技術人員,釀造出高品質的好酒,有一個酒的品種,酒瓶是挂灰釉的陶瓷瓶,瓶上寫“XX好酒”,我們給出了建議,一流品質的酒,酒名,酒瓶要具有中國文化元素和特色,老書記也非常重視一些建議,酒瓶辨別,酒名都做了相應的調整。(圖二是在科技街舊址上建立的大樓)

一個建議迎來新的機遇 一條小街吸引衆多賢才——濟南解放路變化

科技街舊址上建立的大樓(解放路與山大路路口的西北角,由攝影愛好者趙麗拍攝。)

有位退休的“李工”,挂靠在我們辦公室(當時審領營業執照要有挂靠機關,我們算是主管部門。),主營技術咨詢服務,科技街上房源極少,沒有空房可租,李工臨時在我們的交流大廳辦公。苦于沒有适合的技術項目,很難經營,後來建議李工是不是可以開發新産品,給李工出了主意,把熱水壺中的電加熱裝置裝在水箱中,加一個進水開關和定時器,自動進水,能開,能關,能加熱,人們可以把水箱挂在浴室中在家裡洗澡,不用再去公共澡堂了。李工在水箱中放了一包“麥飯石”,稱健康電加熱淋浴器。當時區域性停水現象常有,還有儲水的功能,我是把大油桶放在樓頂,刷上黑漆,既是儲水箱又是太陽能加熱,可以有幾個月的熱水洗澡。冬季隻能買電加熱淋浴器,李工後來有了生産廠地,租了門店,經營的很好,買了房買了車,一個小小的産品友善了百姓,富裕了自己,李工還用“喜相逢”三個字來感恩與科技新時期的相逢與相遇。(圖三是30年前科技街西臨的商鋪,現在是建立商廈的一個顧客出入口,原地點拍攝。)

一個建議迎來新的機遇 一條小街吸引衆多賢才——濟南解放路變化

圖檔中左圖是 30年前科技街西臨的商鋪,右圖是現在建立的一棟商廈的顧客出入口。

科技街開業時隻有48米長,674平方米,在不到兩站公車路的解放路上三年有三個大樓一條科技街陸續用于科技人員創業,房源還是明顯不足,既便後來科技市場啟動,依然是“一房難租,一櫃難求”,有些下崗勞工想自己創業,找到辦公室“走走後門”,想租房或租節櫃台經營,我們也隻好找熟悉的商戶,先把名片放在櫃台上,排隊等待退租商戶。

小小的科技街燃起了科技創業的“星星之火”,濟南燕山科技大廈的開業正适逢高新區的審批機遇,時任國家科委主任的宋健同志視察燕山科技大廈後給予很高的評價。随後國務院準許濟南高新區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濟南開啟了科技發展的“高速列車”。

一個建議迎來新的機遇 一條小街吸引衆多賢才——濟南解放路變化

解放路、山大路西北角,解放路路北建立的商廈,30年前科技街開業時隻有48米長。圖檔由攝影愛好者趙麗拍攝。

解放路與山大路路口西北角(原鐵路機校南牆外,解放路路北。)——曆下科技街是當時解放路上的一條靓麗的風景線,用現在的話說是一個“網紅打卡地”,隻是那時網絡沒有這麼普及,是人們“奔走相告”的“科技街打卡地”,畢竟是“打燒餅,賣豆漿,炸油條”的街邊小棚子,“搖身一變”成了科技店鋪,市民百姓對科技創新促進經濟發展有着強大的關注度和較高的期望值,周圍的居民會在科技街辦公室門前拍照留念,熟悉的人還會叫我們一起合影紀念。解放路是曆下區乃至濟南市科技騰飛的“跑道”,小小的曆下科技街是起點。

一個建議迎來新的機遇 一條小街吸引衆多賢才——濟南解放路變化

在科技街的位置由西向東拍攝解放路可以隐約的看到濟南燕山科技大廈

今年12月25日是解放路上“濟南高新技術産業大廈”開業30周年,也是國務院準許濟南為國家級“高新區”30周年,向那些拼博在科技産業上的創業者緻敬。向曾經在三年中籌建“三樓一街”開業的建立者緻敬。國家科委多位主任曾經到濟南燕山科技大廈和曆下科技街視察,省、市、區的上司和有關部門也曾經給予曆下科技街和“高新區”極大的關注和支援,“科技強市,科技興區”的戰略方針會繼續對經濟發展産生巨大的影響。

2021年12月22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