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 的概念,從字義來了解就是輸入輸出。作業系統從上層到底層,各個層次之間均存在 I/O。比如,CPU 有 I/O,記憶體有 I/O, VMM 有 I/O, 底層磁盤上也有 I/O,這是廣義上的 I/O. 通常來講,一個上層的 I/O 可能會産生針對磁盤的多個 I/O,也就是說,上層的 I/O 是稀疏的,下層的 I/O 是密集的。
磁盤的 I/O,顧名思義就是磁盤的輸入輸出。輸入指的是對磁盤寫入資料,輸出指的是從磁盤讀出資料。
我們在測試工作中,衡量磁盤 I/O 性能主要參考 IOPS 和吞吐量兩個參數。下面,将介紹一下這兩個參數的含義。
磁盤的 IOPS,也就是在一秒内,磁盤進行多少次 I/O 讀寫。
磁盤的吞吐量,也就是每秒磁盤 I/O 的流量,即磁盤寫入加上讀出的資料的大小。
每秒 I/O 吞吐量= IOPS* 平均 I/O SIZE。從公式可以看出: I/O SIZE 越大,IOPS 越高,那麼每秒 I/O 的吞吐量就越高。是以,我們會認為 IOPS 和吞吐量的數值越高越好。實際上,對于一個磁盤來講,這兩個參數均有其最大值,而且這兩個參數也存在着一定的關系。
本文轉自 Art_Hero 51CTO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blog.51cto.com/curran/1599533,如需轉載請自行聯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