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2月,在月初的時候大衆汽車官方釋出旗下純電動車型ID.家族11月傳遞量為14167台,與今年10月環比增長11.2%,這已經是該系列第三個月銷量超過1萬台,由此能看到大衆汽車這家老牌傳統車企在純電車型市場也開始逐漸進入狀态。
直至今日,仍然有很多人不敢、不願直視傳統車企在新能源趨勢下的改變,認為新能源屬于造車新勢力的時代。而傳統車企從骨髓中流露的保守和偏見,注定了它們轉型困難,進而加速了與造車新勢力之間的差距。

然後,我們看到像特斯拉、蔚小理這樣的車企一躍成為行業的焦點。
面對來勢洶洶的造車新勢力,要說沒有壓力,顯然是不可能的。要說營銷和政策,傳統車企和造車新勢力确實沒法相提并論。
說到安全,不得不提的是我們經常在各種頭條熱搜上看見新勢力的身影,斷軸、自燃、NPG領航駕駛導緻車毀人亡。事後卻是百般推脫于使用者的不規範操作,甚至為了掩蓋真相簽署所謂的保密協定。
究其根本的原因是諸多造車新勢力在汽車開發經驗的欠缺、驗證流程的相對不完善、制造體系的短闆,品控和生産環境的粗糙濫造,讓很多消費者是以而付出了嘗鮮的“代價”。
新物種的技術、體驗和氛圍固然重要,但對于由數萬零件組成的汽車而言,這些應該建立在穩定與安全的基礎之上。
近日,美國公路安全保險協會(IIHS)正式公布了大衆ID.4的碰撞測試成績,整體獲得“TopSafetyPick+”(最佳安全選擇獎+)評價,碰撞測試表現堪稱優異,用實力徹底打消了消費者對大衆車型不安全的印象。
(注:在今年5月份的Euro-NCAP安全測試中,ID.4獲得了最高的五星評分,其在包括成人成員保護、兒童成員保護、弱勢道路使用者保護以及安全輔助等測試中均取得高分。)
MEB平台,保守派的激進
衆所周知,傳統車企在電動化轉型方面都是相當困難的。取舍之間的原因我們且不贅訴,就拿大衆而言絕對是電氣化轉型中最為激進的。
大衆首席營運官拉爾夫·布蘭德斯塔特所表示的,“在電動化這件事上面,我們是認真的。到2024年,大衆将在未來技術上投資190億歐元,其中包括110億歐元将用于電動車的進一步發展。”
在消費者的眼中,除了激進,更在意的是MEB帶來多大的誠意?
首先,100%的純電基因毋容置疑。MEB平台從最初的設計就是100%為純電而生,無任何妥協。純電基因可以實作空間的高使用率,純電平台巧克力式電池排布,合理整車配重比,全新的電子電器架構。通過純電基因,讓使用者享受到更好的純電智能、操控體驗。
其次,高使用率的空間設計、靈活的電池排布(7-12個模組)、智能能量管理系統,精準續航率、更低的重心,更好的載荷分布(50:50)和高度內建的電驅動系統,實作電機、電控、減速器“三合一”都是MEB純電平台從設計之初就兼顧所有使用者所需。
科技和創新,大衆并非一無是處
相比動辄吹噓自己達到L3、L4級自動駕駛的其它車企來說,ID系列的一汽大衆在營銷廣告上并不會做那些誇大的宣傳,這種嚴謹克制的态度在一汽-大衆看來,唯有基于駕乘安全的實用科技,才是最合理的駕駛輔助系統規劃。
經曆風雨的洗禮,終将綻放出光芒
2021年11月,首次邁入月銷5000+,較過去的幾個月來看是直線上漲,接近此前數月之總和。
不可否認,7435輛的銷量在一汽大衆燃油車面前并不值得一提,但是這對于ID.系列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開始,其中産品定位清晰,精準對接目标群體起着至關重要的因素。
其次,在面對日新月異的市場動态,一汽大衆全新數字化展廳中讓消費者增強互動體驗。這點,是其它傳統車企在轉型中所不能具備的。另外根據一汽大衆的戰略部署來看,三十年的中國之行,未來更是堅定以使用者為中心的核心理念持續服務更新。
這套組合拳下來,我們看到了大象轉身之後的龐大身軀,也許這就是它面對風雲莫測的市場表現出鎮靜的底氣。
線上車評認為,新能源造就了部分造車新勢力的迅速崛起,第一波弄潮兒都取得斐然的成績。傳統車企并沒有想象中的落寞不堪,反而厚積薄發的态勢不容忽視。尤其是一汽大衆在電動車上更重視安全,這是從燃油車到電動車一直未曾改變的造車底層邏輯在接下來的市場競争中将會占據更大的優勢。
而屆時,昔日的友軍和今日的對手,需要更加努力了。
守護·文
有圖,有文,有料,有趣
歡迎關注公衆号:線上車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