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寒門學子到大秦丞相,李斯艱難崛起又自我毀滅,這是為何?

大牢随着鐵門的關上逐漸變得黑暗起來,丞相李斯因為勸谏胡亥減輕賦稅而被關進這所大牢,他想不明白,為什麼嬴政的小兒子會如此堕落,以至于國家不穩,百姓怨聲載道。胡亥為帝後,李斯以為憑借着自己的努力,大秦依然能夠運作在正軌,這樣也算對得起嬴政對自己的知遇之恩,對得起自己的理想。可是世事無常,自己現在雖貴為丞相卻深陷牢獄,此情此情勾起了他對以往的回憶,那是多麼激昂的歲月。

從寒門學子到大秦丞相,李斯艱難崛起又自我毀滅,這是為何?

一、兩種老鼠,兩種人生,使李斯下決心刻苦求學

李斯原本為蔡國人(今河南省上蔡縣人),年輕時是一個平民,他沒有什麼大的理想,隻想安安靜靜的守着老婆孩子過完這一生。他家裡有一個賢惠的妻子,錢雖然不多但夠自己花,時不時地還能和自己兒子出門打獵享受一下生活。年輕的李斯憑借着自己的聰明和靠譜的辦事能力成為了上蔡縣城的一個文員,日常做一些簡單的文書工作倒也悠閑,有一天他在巡視上蔡糧倉時,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從此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軌迹。

從寒門學子到大秦丞相,李斯艱難崛起又自我毀滅,這是為何?

李斯巡視中發現,糧倉裡的老鼠一個個都白白胖胖見人也不害怕,反之在廁所裡的老鼠畏畏縮縮,不僅吃的不如糧倉裡的老鼠,還見人就跑。此時李斯的心中百感交集,自己身處亂世,安安靜靜的當個平民的心态不就像廁所裡的老鼠一樣嗎!大丈夫當平定天下、安邦定國,怎可偏安一隅,一生碌碌無為,還說平凡難能可貴。有了此想法後,李斯辭去工作去找當時的大師荀子求學法家之道,期待能夠學有所成,一展心中宏圖。

從寒門學子到大秦丞相,李斯艱難崛起又自我毀滅,這是為何?

二、學成入秦,李斯輔佐嬴政統一天下

李斯追随荀子學成“帝王之書”,後來研究天下大勢,感覺六國必将一統于秦國,于是踏上了西行入秦的道路。李斯入秦後受到呂不韋的賞識,有了在秦王身邊機會,他抓住時機向秦王進言:“秦國自孝公以來,國力強大,此時正是統一天下的良機”。李斯的一番話和嬴政的心意不謀而合,他聽取了李斯離間六國君臣的建議,并重用李斯以豐滿自己的羽翼,随後逐漸實施吞并六國的計劃。

從寒門學子到大秦丞相,李斯艱難崛起又自我毀滅,這是為何?

可是好景不長,南韓知道自己實力不如秦國早晚會被吞并,派遣鄭工到秦國修水渠削弱秦國,不久鄭工目的暴露,秦王一怒之下給六國客卿下了逐客令。李斯眼看自己的前途和理想将煙消雲散,出于真心寫下了《谏逐客書》,最終這封書信打動了明辨是非的秦王,李斯被封為廷尉。後來李斯輔助秦王完成大一統并升任丞相,力谏秦王實行郡縣制,逐漸實行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币等一系列對中華民族有深遠影響的舉措,促進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形成。

三、為權力改變初心,李斯走向自我毀滅

李斯真的很猶豫,趙高說的話是那麼的有道理,如果扶蘇繼位自己絕不可能繼續為相,那麼榮華富貴也将随之消失。他想答應趙高,可是嬴政給自己的诏書是讓扶蘇回來接替他啊,李斯跟随了嬴政那麼多年,從來都是忠心耿耿,不過最終他用自己手中的诏書換來了繼續為相的機會。那一刻,他放棄了自己的初心和理想,這或許就是權力的力量吧,李斯知道自己從平民到丞相付出了多大的努力,他不願意失去自己得到的。

從寒門學子到大秦丞相,李斯艱難崛起又自我毀滅,這是為何?

李斯後來在與趙高的鬥争中落敗被囚禁,僞君子最終輸給了真小人,在重重高牆中,李斯想起了嬴政駕崩的那一晚。那一晚如果他能抵制住誘惑,堅決擁立扶蘇,以他的名望,趙高和胡亥絕不會有機會奪權,也不會有現在秦國的動亂。後來的某一天,李斯與其子在鹹陽菜市口被腰斬,正如其死前說的那樣:“想要和兒子出上蔡東門打獵,還有機會嗎?”

從寒門學子到大秦丞相,李斯艱難崛起又自我毀滅,這是為何?

李斯從平民到大秦丞相說明了寒門的崛起并不是一句空話,在日益變化的社會中,每個人都可以憑借自己的知識或者能力在社會上占據一席之地。但是問題在于,這些真正有才的人,大多數會逐漸的迷失自己,終日被鮮花和掌聲包圍,如果在某一天會失去自己辛苦換來的成果,他們會在誘惑面前保持本心嗎?希望大多數人能夠堅持自己的原則,妥協換不來未來,不忘初心方能繼續前進。

從寒門學子到大秦丞相,李斯艱難崛起又自我毀滅,這是為何?

[作者創作不易,朋友們友善的話,可以關注下作者。祝您事業順利,家庭美滿,萬分感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