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第一台自動收款機安裝在梅西百貨公司的時候,我在大學時期的團隊成員都已經學習了這項技術。一位職業的女售貨員被新機器完全吓傻了。我懷疑她的職位是否能夠保得住。
快進到現在。我最近向一位女作家解釋了自然語言生成(Natural Language Generation ,NLG)。她大聲表示,“我希望這不會發生。”她不知道主要出版物編輯的内容現在已經是機器生成的了。NLG也被用于市場營銷,向潛在客戶發送有針對性的銷售資訊。
發展相關技能和知識讓自己不要落伍,這一點在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我相信女性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會扮演三種角色:
上司者:這些女性成功地攀爬了工程領域的階梯,同時擁有業務技能和技術實力,受到同行的尊重。
戰略家:她們包括戰略品牌專家、高層溝通人才和人才招聘專家。她們也坐在C字打頭的高管套間,她們将幫助公司取得财務成功。
專業教育者和看護:許多女性沒有進入以技術為基礎的職業,但她們仍然需要學習如何使用某種程度的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和機器人支援以完成她們的工作。
然後我們還有第四組:鴕鳥。這些女性拒絕(出于對技術或改變的恐懼或不适)接受正在發生的人工智能進化。對這些人來說,尋找工作将變得越來越困難——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話。
6.7%的問題
否認第四次工業革命當然不限于女性,但如果隻有6.7%的女性追求STEM職業,隻有25%的女性從事STEM工作,那麼這對于女性作為人工智能上司者(第一組)意味着什麼呢?
IBM的Ginni Rometty這樣的女性很少見。Google Cloud的李飛飛最近和梅琳達.蓋茨(Melinda Gates)坐在一起,讨論人工智能上司職位中缺乏女性的問題,以及如何“将人工智能從‘穿帽衫的家夥’手中解放出來”。 Women in Machine Learning (釋出了這個領域内合格女性的名單)之類的組織以及人工智能領域的女性已經攜起手來幫助解決這個問題,并激勵年輕的女性追求上司職位。
薪酬分析師Paysa表示,企業正在為人工智能工作投資6.5億美元,需要填補10,000個職位。随着人工智能行業的發展,管理層缺乏女性隻會擴大男女之間已經非常令人吃驚的薪酬差距。
人工智能戰略和執行咨詢公司TopBots的首席營銷官Adelyn Zhou認為,技術領域缺乏女性将意味着女性不會直接參與塑造人工智能的行動。她指出:“人工智能并非完全由工程師推動,營銷、營運和其他女性高管可以在實作公司人工智能計劃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她們可以幫助建立人工智能政策并将其應用到商業組織中的各個部分。”
Amy Inlow大部分的職業生涯都花在了技術營銷上。現在,作為企業人工智能營銷平台Albert的首席營銷官,她認為,“在年輕的時候,很多女性需要鼓勵并意識到追求‘第一組’的職業将使她們成為未來的一部分——如果不是未來的締造者。我也認為其他組的成員(例如像我這樣的第二組的成員)絕對有可能進入第一組角色。有時隻是有信心這麼簡單,即使需要花上二十多年才能到達那裡。”
雖然這些“戰略支援”角色也是至關重要的,但它們可能不像進階工程或管理職位那樣有利可圖。與所有職業一樣,女性需要在銀行賬戶和真實的情感與能力之間進行選擇。
女人的工作是……
Zhou認為,“‘男性工作’會比女性工作更快實作自動化。婦女往往是事先串通的人看護者、護士和秘書,其角色涉及較高程度的社會共情、人際交往能力和創造力。這些技能很難用目前的技術實作自動化。随着自動化不斷接手更為死闆的和常見的工作部分,創造力和情商這樣的‘人類特質’變得更為重要,而這是女性通常擅長的領域。”
這種觀點看起來似乎是退回到了更早的時代——女性負責照料而男性擔任重要的決策職位。然而,那些選擇不追求純技術路線的女性可能會在“幫助”的世界裡找到有利可圖的就業機會——隻要她們承認在未來技術将會成為所有工作事實上的一部分。
各級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人工智能的含義,以便他們能夠開始教授和激勵下一代職業女性,鼓勵那些有資格追求STEM職業的人,并将她們接觸到廣泛的職業選擇。
有些女性缺乏教育或從事關愛職業的欲望。基本的食品行業的崗位和售貨員職位已經受到自動化的影響,這一趨勢将持續下去。即使是咖啡師也是有風險的。
鴕鳥将成為輸家
那些沒有看到變化來臨并從現在就開始做好準備的人(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會發現尋找工作變得越來越困難。“推開機器人”可能最終會導緻被它們取代。雇主們将會尋找那些願意和機器人合作(和機器人并肩工作)的人才(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這些人才願意随着行業的發展學習新的技能。
人工智能為什麼應該要性别平衡?
當我們開發替代人類行為的技術時,決策者應該代表我們的人口狀況。機器人已經從它們處理的人類觀點和資料中學習到了偏見。
想成為護士、老師和社會工作者的女性可以愉快地追求這些事業。但是我們其他人如果不想像梅西百貨公司的那位女售貨員那樣被更為合格的男性(以及機器人)關在會議室的門外,就需要提高我們的人工智能洞察力并擁抱機器。
原文出處:科技行者
轉載請與作者聯系,同時請務必标明文章原始出處和原文連結及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