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曾國藩是聖人還是鎮壓太平天國的劊子手?我們應該如何評價他?

既不是聖人,也不是劊子手。

盡管曾國藩的個人修養挺高的,但是還遠遠達不到聖人的标準。并且,作為朝廷大臣,鎮壓太平天國是曾國藩的使命,而且從太平天國的性質來看,洪秀全等人的立場恰恰正好是處于曾國藩的另一面。

其實在我看來,我們現代人過于的去誇大曾國藩的個人品質了,曾國藩其實是一個苦讀聖賢書的一個讀書人,他一生追求孔孟之道,是理學的一個崇拜者。

在曾國藩早期的時候,他也特别苦惱,苦惱什麼呢?就是他認為,世界上就是有兩種人,一個是聖人,一個是禽獸。是以他一生在奔忙于成為聖人的路上,因為他覺得,如果成為不了聖人,那他就無異于禽獸。

可是以大多數普通人的角度來看,成為不了聖人也不一定就是禽獸啊,因為那恰好就是兩個極端,世界上大多數人正好屬于在這兩個極端之内,也就是平凡人的圈子。

曾國藩是聖人還是鎮壓太平天國的劊子手?我們應該如何評價他?

那麼曾國藩到底是不是聖人呢?在此前我們先來談論一下俗人的标準,現在很流行的一句話,做個俗人貪财好色,可見貪财好色就是作為一般人的本性,而跨過了這個坎之後呢,并不是一般人了,當然,還達不到聖人的境界,在我看來,聖人需要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為人類做出了貢獻,留下了自己的思想,這才能夠稱之為聖人,否則便隻能算作是清心寡欲罷了。

接着來看回曾國藩,曾國藩在北京任職的時候,盡管得到了道光的賞識,可是在鹹豐即位之後,他便很不受鹹豐待見,不過這個時候,曾國藩也懂得避其鋒芒,盡力的去迎合鹹豐皇帝。可是他周圍的朋友就看着不舒服了,說曾國藩你怎麼能這樣呢?作為臣子,就應該直抒己見,要做個直臣。曾國藩知道,如果在這樣無所事事,朋友也會不待見自己的。

于是中國友善送書給鹹豐皇帝,說鹹豐皇帝如何如何不好,說這要改那要改,要做一個明君。鹹豐皇帝聽了之後大發雷霆,說曾國藩你什麼意思?難道朕不是明君嗎?恰好這個時候曾國藩的母親去世了,然後曾國藩便請求回湖南守喪。鹹豐皇帝同意了。

後來太平軍作亂。鹹豐皇帝讓曾國藩就不要回來了,在那邊辦團練吧。後來才有了湘軍。

曾國藩是聖人還是鎮壓太平天國的劊子手?我們應該如何評價他?

可是我們要知道,曾國藩在地方上與地方上的官員也不太合得來。他覺得既然鹹豐皇帝讓自己辦團練,那就要有相應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他作為欽差大臣就應該能夠動用地方上的物資,于是這就與地方上的官員産生了利益上的沖突。

另外,就連曾國藩手底下的人也與曾國藩産生過沖突。江西巡撫馮國璋是由曾國藩向朝廷推薦上去的,按理來說中國真應該感激曾國藩的,可是馮國章到任之後,就直接與曾國藩翻臉了。起初曾國藩是忍讓,後來實在忍無可忍,便直接絕交了。另外,左宗棠也多次與曾國藩産生過沖突。是以我們平時聽到的曾國藩人品好也并不是全然真的。

後來曾國藩50多歲的時候,他的父親過世了,他就直接回老家守喪了。這裡我提一下,曾國藩在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正在江西苦戰,我們要清楚這個苦戰的意思,就是說打得很窩火,用曾國藩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屢敗屢戰。而這個時候當聽到父親過世的消息的時候,他很震驚,不過也有一種解脫。因為他終于有理由抛開手上這個爛攤子了,于是他便寫了奏折請求回家,不過剛寫完,還沒等朝廷答複,他便直接回家去了。

也就是在這次回家之後,他開始了他的檢討時期。他想,為什麼在這之前他的仕途如此的不如意呢,還有為什麼他總是會輸,為什麼這個為什麼那個。後來慢慢的,他就盡力的去改。

并且談一個事情,曾國藩早期的時候也一直克服不了好色的本性,有一次他去和朋友聚會,朋友身邊有兩個妾,曾國藩就很羨慕,對那個朋友說,要不咱倆來換一下位置吧。然後回到家去,曾國藩就非常痛恨自己的行為,心想自己怎麼能這樣做呢?這和禽獸有什麼差别呢?

可以說,曾國藩在克服自己的弱點上做的蠻不錯的。他除了自己的正妻歐陽氏之外,就是娶了一個小妾陳氏。而娶這個陳氏也是有原因的,那就是他身上長了牛皮癬,再加上工作壓力大,心力交猝,這牛皮癬便越發的嚴重了。然後才尋思着找一個小妾照顧一下自己的起居生活。當然在曾國藩晚年的時候,他也想過找一個小妾,因為那個陳氏在很早就去世了,他的生活也挺不便的。于是就寫信回家給自己的兒子,說能不能在南方為自己找一個女子,可是後來他又打消了這個打算,因為他覺得這麼老了,再找小妾便是有點羞恥了。

下面我們來談一下曾國藩到底是不是一個劊子手的問題。我覺得并不是,中國作為一個朝廷的大臣,鎮壓叛亂是他的使命,是以也談不上劊子手的問題。

我們要知道,在太平天國起義之後,洪秀全等人以一種宗教的方式去管理手底下的人以及占領的地區,在他的管理之下,可以稱之為的是民不聊生。一個不得民心的起義是完全沒有一個好下場的。而這個時候,命運将曾國藩與洪秀全這兩個人推到了曆史的浪潮上頭。

曾國藩是聖人還是鎮壓太平天國的劊子手?我們應該如何評價他?

要知道,其實就兩個人是有相同點的,那就是他們都是科舉制度出來的讀書人。隻不過,曾國藩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功考取了功名。而洪秀全則恰好走向了制度的另一端。

因為洪秀全自己的人生經曆,是以他特别讨厭科舉制度,還有一些傳統的中華曆史文化。是以太平軍每到一處,就焚毀當地的孔廟,以及書院等充滿儒家文化氣息的地方。這就恰好惹毛了曾國藩等讀書人了。

曾國藩的《讨粵匪檄》便說,“舉中國數千年禮儀人倫,詩書典則,一旦掃地蕩盡。此豈獨我大清之變,乃開辟以來名教之奇變,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讀書識字者,又烏可袖手安坐,不思一為之所也!”

曾國藩就是說,你洪秀全殺人可以奪财可以,但是你燒毀詩書典籍,蔑視中華文化,這就是太過分了。

是以在我看來,無論是從國家大義還是從思想道德上,曾國藩讨伐太平天國都是一件正确的事情。如果一個國家,連曆史文化都沒有了,那這個國家也沒有存在的必要性了。

總的來說,曾國藩談不上是一個聖人,他隻是一個很努力去克服自己弱點的普通人罷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