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甘羅:十二歲拜上卿,不動兵卒得數座城

一、神童甘羅

甘羅是戰國時期秦國名臣甘茂之孫,著名的少年政治家。

甘羅年紀雖小,但聰明過人,小小年紀便拜入秦國丞相呂不韋門下,十二歲便出使趙國,憑借自己無雙智計讓秦國不費吹灰之力便得到了十幾座城池,後來被秦王政封賞做了上卿。甘羅雖然年輕,但是口才和智慧卻不輸他人。

甘羅:十二歲拜上卿,不動兵卒得數座城

二、說張赴燕

甘羅十二歲時,奉事秦國丞相呂不韋,擔任少庶子之職

。當時,朝中掌政的文信侯呂不韋想攻打趙國擴張他在河間的封地,于是派剛成君蔡澤到燕國勸說燕王,可以

“遣太子為質于秦,秦之大臣一人,以為燕相。”

您将太子送到秦國做人質,秦國派一位大臣做燕國丞相,這樣燕秦的關系就像膠一樣牢固,可以共同對抗趙國。

三年後燕國國君派太子丹到秦國做人質,秦國準備派張唐到燕國任相,打算聯合燕國一起攻打趙國。張唐卻對呂不韋說:“我曾經為昭王進攻過趙國,趙國都怨恨我,揚言如果能抓住我,就賞賜方圓百裡的土地。這次去燕國任相要經過趙國,我不能去。”

對于張唐的拒絕,呂不韋非常失落,又沒有辦法勉強他去。回到府中,呂不韋悶悶不樂,甘羅見狀問道:“君侯為何這樣不高興?”呂不韋認為他是個小孩,什麼也不懂,便不願意和他提起。

但是甘羅并沒有放棄,他說:

“所貴門下士者,謂其能為君分憂任患也,君有事而不使臣得聞,雖欲效忠無地矣!”

言意就是您不告訴我發生了什麼事,我想要效忠您都沒有機會。呂不韋将所煩惱之事告訴了甘羅,甘羅請願去勸說張唐,被呂不韋訓斥一通:“連我都沒有辦法讓他去,你又怎麼能讓他去呢?”甘羅對呂不韋說:“項橐七歲時就做了孔子的老師,我今年已經十二歲了,您不如讓我試一試,何必着急訓斥我呢?”呂不韋當下也沒有什麼别的辦法,于是相信了甘羅,讓他一試。

甘羅:十二歲拜上卿,不動兵卒得數座城

甘羅見到了張唐時,問了他一個問題:“您與白起誰的功勞大?”張唐說:“白起在南面挫敗強大的楚國,在北面施威震懾燕國和趙國,戰而能勝,攻而必破,奪取城邑,不計其數,我自然比不上他。”然後甘羅又問:“應侯範睢在秦國擔任丞相的時候與現在的文信侯相比誰的權力大?”張唐說:“應侯不如文信侯權力大。”這時甘羅就抓住時機,對張唐說:“應侯打算攻打趙國,白起故意讓她為難,結果白起剛離開鹹陽七裡就死在杜郵。如今文信侯讓您去燕國任相您卻不肯,我不知道您将來會死在那裡啊。”于是張唐心生恐懼,便聽從了甘羅的意見,整治行裝,準備上路了。

三、出使趙國

張唐赴燕時期已經确定,這時甘羅對呂不韋說:“請借我五輛馬車,我為張唐去燕國向趙國打個招呼。”呂不韋就進攻将把甘羅的請求告訴了秦王,說:“

甘茂有一個孫子叫甘羅,年紀雖輕,但是著名門第的子孫,諸侯們都有所耳聞。

前幾日張唐稱病不願意去燕國,是甘羅說服了他,讓他毅然前往。現在甘羅願意先到趙國把張唐的事通報一聲,請允許他去。”于是秦王召見甘羅,見甘羅年紀輕輕,眉清目秀,心生歡喜,問他到了趙國之後打算怎麼說,甘羅之說:“觀察趙王的臉色,抓住時機再進言,就像海面上的波浪随着風飄蕩一樣,我怎樣對趙王說也是随機而動的。”秦王便同意了甘羅使趙。

甘羅:十二歲拜上卿,不動兵卒得數座城

甘羅到了趙國後,對趙襄王說:“大王聽說了燕太子丹要到秦國做人質的事情了嗎?”趙襄王說:“有所耳聞”。接着甘羅又說:“聽說張唐要到燕國任相了嗎?”趙襄王說:“聽說了”。

甘羅給趙襄王分析道:

“燕國給秦國太子丹做人質,說明燕國不欺騙秦國,秦國讓張唐到燕國任相,說明秦國不欺騙燕國,秦燕兩國互不欺騙,顯然是要攻打趙國,趙國不是危險了嗎?大王不如送我五座城邑用來擴大秦國在河間的領地,我請求秦王送回燕太子丹,然後再幫助強大的趙國攻打弱小的燕國。”

趙王被甘羅說服,立即劃出五座城邑給秦國擴大河間的領地,甘羅回到秦國将情況報告給了秦王,秦國送回了燕太子,沒有讓張唐遣燕。

趙國聽說張唐沒有赴燕,便有恃無恐的進攻燕國,結果得到了上谷三十座城邑,讓秦國占取其中的十一座。

甘羅:十二歲拜上卿,不動兵卒得數座城

就這樣,趙王以為自己得到了十幾座城邑,但是在這場交易裡,趙國是出兵的一方,而秦國沒有動用一兵一卒就得到了趙國五座城邑,還得到了燕國的十一座城邑,一共十六座城邑。

秦王封賞了甘羅做了上卿,又把原來甘茂的田地房宅賜給了甘羅,甘羅成為了史上最小的丞相。

四、曆史評價與甘羅之死

甘羅年僅十二歲,就能夠有足夠的口才把連呂不韋都勸說不了的張唐說服,使之去往燕國;還可以敏銳的利用國與國之間的沖突,不費吹灰之力就讓秦國得到了十幾座城邑。

從他勸說呂不韋,到張唐,再到趙王足以得見甘羅過人的才智。

司馬遷在《史記》中描述道:“甘羅年少,然出一奇迹,聲稱後世。雖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戰國之策士也。”

司馬遷的這個評論也是很公平了,雖然他說甘羅不是什麼品行端正的君子,但是也肯定了甘羅是戰國時期名副其實的謀士。

甘羅:十二歲拜上卿,不動兵卒得數座城

關于甘羅的死亡,現在也是一個謎。有兩個說法,

一個說法是秦王殺害

,甘羅在陪後宮娘娘下棋,在撿起掉落的棋子時不小心碰到了娘娘的腳,然後被秦始皇賜死。

但是這也沒有什麼依據,隻能說明人們惋惜這位天才少年的死而把死因歸結于暴政的秦王身上。再者秦始皇雖然殘忍,但是對于賢才也是求之不得,甘羅作為少年天才,秦始皇定然不會因為一點小事就殺了他。

與其說是秦始皇殺害,不如說是呂不韋殺害的來的更靠譜。

呂不韋相信黃老之法,提倡君主無為而治,還重視仁義德化的教育作用,他著的《呂氏春秋》更展現了他的思想。但是秦始皇不主張仁義,他推行的是法家思想,對呂不韋的思想棄而不用。

呂不韋的思想得不到秦始皇重用,而甘羅天資過人,受到秦始皇的重視,呂不韋很可能忌憚他這個門生,将他殺害也不是沒有可能。但是這隻是一個推測,不管呂不韋多麼有動機,都沒有足夠的史料去證明這件事。

甘羅:十二歲拜上卿,不動兵卒得數座城

還有一種說法是《東州列國志》中記載的:忽一夕,甘羅夢紫衣吏持天符來,言:“奉上帝命,召歸天上。”遂無疾而卒。

這種說法是将甘羅之死托付在了鬼神之說上,為甘羅的死亡蒙上了一絲神秘的色彩,也側面反映了甘羅的确是一名天才少年。

但是這種說法更加玄乎其神,與其說是鬼神之說,不如病逝來的靠譜,畢竟古代的醫療水準也比較低,甘羅有可能是病逝。

對于上面的猜測,無論是被别人殺害,還是病逝,都沒有依據考證。甘羅到底是怎麼死的,沒有任何史料記載。

總結

史記上雖然沒有記載甘羅的死亡原因和死亡時間,但是甘羅這個少年政治家卻為後人津津樂道。或許是因為他與年齡不符的聰明才智,或許是他年紀輕輕卻身居高位,亦或許是他撲朔迷離的死亡原因,不過甘羅智勇雙全的形象卻深入人心。

參考文獻:《史記·樗裡子甘茂列傳》

《東州列國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