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二戰地理曆史資料彙編——德國卡爾斯霍斯特

對二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未來這個趣頭條号會成為趣頭條裡面二戰資料最詳細的資料庫。

作為德國僅有的三個城市州(柏林、漢堡、不萊梅)之一的柏林,在行政區劃上分為12個區(2001年之前為23個區),在這些區級行政機關之下,又分為的若幹的分區,如果按照中國行政區劃對等翻譯的話,大緻可了解為“柏林市××區××街道”,而本文所要介紹的卡爾斯霍斯特,就是位于柏林東部利希滕貝格區最南端的一個街道級的行政機關,之是以将這樣一個彈丸之地單獨成文,完全是由于該地區在二戰史上也有着重要的曆史地位。

二戰地理曆史資料彙編——德國卡爾斯霍斯特

(圖一:卡爾霍斯特的地理位置)

卡爾斯霍斯特(Karlshorst)的曆史并不久遠,在19世紀20年代,該片地區還歸屬為一位名叫卡爾·馮·特雷斯考的容克地主,而卡爾斯霍斯特這一地名,也來自于特雷斯考在這裡所建立的莊園名稱。幾十年的時光流逝和世事變遷,至1901年,該地區已經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小型的社群,并正式的被官方檔案記載為“卡爾斯霍斯特”,1902年卡爾斯霍斯特建成了通往柏林的火車站,便利的交通一下子讓這個小小的社群繁榮起來,成為了德國富裕階層的後花園。

二戰地理曆史資料彙編——德國卡爾斯霍斯特

(圖二:納粹德國德國1945年5月8日簽署投降書的餐廳)

1936至1938年,為了滿足自己教育訓練軍事人才的需要,德國在這座安靜卻交通便利的社群建設了一座工兵學校,專門用于教育訓練專業的軍事指揮人才,這座建立成的軍事院校的基礎設施在當時的世界上也堪屬一流,禮堂、室内泳池、用于教育訓練騎兵的室内馬術場、大型的機車庫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甚至該學校還包含有一座堅固的碉堡,使得該地區成為了可用于軍事指揮的絕佳場所。

二戰地理曆史資料彙編——德國卡爾斯霍斯特

(圖三:正在簽署投降書的德國凱特爾元帥)

1945年4月,第三帝國行将就木,朱可夫指揮的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已經推進到了柏林的東郊,而設施完備的卡爾斯霍斯特則被選作了朱可夫的前線指揮所,第三帝國行将灰飛煙滅。1945年4月30日,納粹黨魁在絕望中選擇了自殺,5月7日,希特勒的繼任者鄧尼茨宣布無條件投降,受其委托,5月8日,以凱特爾元帥為首的三軍代表(陸軍元帥威廉·凱特爾、海軍上将漢斯·格奧爾格·馮·弗裡德堡、空軍上将漢斯·于爾根·施通普夫)前往位于卡爾斯霍斯特工兵學校的餐廳,向蘇聯和盟國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歐洲反法西斯戰争宣告勝利。

二戰地理曆史資料彙編——德國卡爾斯霍斯特

(圖四:卡爾斯霍斯特的“德俄博物館”)

卡爾斯霍斯特從戰争結束就成為了蘇聯駐德國軍事指揮機構的駐地,1949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成立,卡爾斯霍斯特又成為了蘇聯第6獨立摩托化步兵旅(又稱“柏林旅”)的駐地。1994年,蘇聯軍隊撤離,這片承載着第三帝國覆亡最後時刻的小小社群,建立起了一座博物館,向後人講述着人類曆史上最為慘烈的那段曆史。

歡迎大家持續關注二戰資料局的趣頭條号,更多二戰資料持續歸納、整理和放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