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凱爾特人主場對陣騎士,比賽第四節還剩1分57秒,凱爾特人領先16分。
球隊換上了新簽的40歲老将喬-約翰遜,“Iso Joe”登場完成首秀。
比賽最後時刻,命中一記标志性的漂移後仰跳投!

标志性跳投
這記跳投也幫助喬約翰遜成為NBA曆史上在20歲和40歲為同一支球隊得過分的第二人,第一人當是是諾維茨基[看]
此前喬約翰遜曾轉發了一條自己簽約凱爾特人的推特并配文:40歲的新秀。
上次穿上綠軍球衣,還是二十年前。
2001年首輪第10順位,凱爾特人選中了來自阿肯色大學的喬-約翰遜。
在為球隊效力了48場比賽後,凱爾特人将他交易到了菲尼克斯太陽,在太陽隊的三個半賽季中,喬約翰遜逐漸坐穩首發。
2004-05賽季納什加盟太陽,喬約翰遜也打出了當時生涯的巅峰一季:場均17分,46%的命中率以及不可思議的47.8%三分命中率。
他完美地适應了納什的跑轟體系,作為球隊的完美側翼、緻命的投手,甚至能在第二陣容裡出任控衛。
2004年的夏天,喬約翰遜想要和太陽隊提前續約,要價6年3600萬。
這樣的報價放在一名完美适合球隊體系,場均16.7分,4.7籃闆4.4助攻,以47.8%的命中率投進了177個三分球的鋒衛搖擺人身上,絕對不貴。
但球隊新老闆羅伯特·薩沃爾卻拒絕了!
因為當時球隊剛剛簽下了納什和昆汀,他不想再花錢了。
7月22日自由市場大門開啟之前,老鷹隊就準備了一份5年7000萬美元的超級大合同,想要拿下這位24歲冉冉升起的新星。
喬-約翰遜的經紀人與太陽隊管理層在拉斯維加斯進行了會面。
雖然會面内容沒有被披露,但結果顯而易見——他們談崩了。
面對老鷹的提供的大合同,喬約翰遜公開喊話太陽管理層:“别比對了”。
據《亞利桑那共和報》當時的随隊記者回憶,喬約翰遜這麼做是因為“太陽高層傷透了他的心。”
最終老鷹以先簽後換的形式得到喬約翰遜,接下來的幾個賽季裡喬約翰遜多次入選全明星,成為人盡皆知的“鷹王”。
後來太陽隊老闆薩沃爾在一次采訪中表示對當年放走喬約翰遜懊悔不已。
“我為這件事情很自責和懊惱,因為我們本處在一個有力的位置上,如果我們續約了喬,或許他就可以幫球隊更上一次樓,并且長期保持競争性。”
平均計算下來,喬約翰遜的期望年薪也就比球隊的報價多83萬美元而已。
你可真是個天才薩沃爾
在加盟老鷹之後的前5個賽季,喬約翰遜的場均得分都在20分以上。
06-07賽季更是場均砍下25分4.2籃闆4.4助攻,表現十分全面。
07-08賽季東部季後賽首輪,老鷹遇上了剛組建“三巨頭”的凱爾特人。
所有人都認為這是一輪毫無懸念的系列賽,可頑強的老鷹在喬約翰遜的帶領下,硬生生把比賽拖入搶七。
雖然老鷹還是止步于首輪,但頑強的老鷹和喬約翰遜還是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喬約翰遜也成為了亞特蘭大的籃球圖騰。
2012-13賽季,布魯克林籃網隊用一場5換1的豪賭,從老鷹隊交易來了32歲的喬約翰遜,作為德隆威廉姆斯的副手。
但在喬約翰遜到達籃網隊之後,德隆受傷病困擾,狀态日益下滑。
更多的時候球隊的核心變成了喬約翰遜,攻城拔寨依靠的就是喬約翰遜的持球背身單打。
他獻出了各種各樣的絕殺,幫助球隊三次進入季後賽。
加時絕殺雄鹿
2016年開始喬約翰遜輾轉多支球隊,從邁阿密到鹽湖城,從薩克拉門托再到休斯敦、底特律。
3年間幾乎遊遍了美國的東西海岸,曾經的超級巨星也深刻體會到了年華老去,英雄遲暮的無奈心酸。
2018年5月28日,代表火箭隊打完與勇士隊的西決搶七大戰,喬約翰遜沒有再獲得NBA的合同。
為了保持比賽狀态,将近40歲的他開始征戰BIG3聯賽。
與其他征戰BIG3的NBA退役球員不同,喬約翰遜非常自律的保持了自己的身材和比賽狀态,帶領Triplets隊一舉奪得BIG3聯盟首座總冠軍獎杯,憑借出色的個人表現獲得了MVP。
BIG3聯賽中行雲流水的進攻
紮實的基本功
“我從未說放棄,但也希望不大。我的兒子都14歲了,他跟我在球館裡訓練,我們每天訓練、訓練、訓練。我一直跟他說,‘隻管訓練,即使你不知道下一步怎麼走,你就繼續訓練。’”
40歲的 單打喬勁爆的身材
作為一個生涯十佳球基本上都是絕殺的球員,喬約翰遜最為人稱道的就是他的關鍵球能力,加内特曾給他起過喬耶稣的稱号(JoeJesus)。
生涯15次絕殺,8次壓哨絕殺和科比并列曆史第二,他是NBA最可怕的絕殺之王!
一起來看喬約翰遜生涯8次壓哨絕殺全紀錄
2007年12月7日絕殺森林狼
2010年3月19日絕殺山貓
2012年12月14日絕殺活塞
2013年2月19日絕殺雄鹿
2013年11月15日絕殺太陽
2014年1月3日絕殺雷霆
2016年2月8日絕殺掘金
2017年4月15日絕殺快船
17年職業生涯,效力7支NBA球隊,出場1276場,場均16.0分4.0籃闆3.9助攻,7次全明星。
正如凱爾特人主帥烏度卡所說:“我們相信喬-約翰遜仍然可以打NBA,我們很重視他能給球隊所帶來的豐富的經驗和上司能力。”
黃粱一夢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