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高山仰止】為何說“魯迅是中國唯一美少年” |随筆 徐景洲

【高山仰止】為何說“魯迅是中國唯一美少年” |随筆 徐景洲

當下人們少談魯迅,但誰沒讀過魯迅呢?少談的魯迅依然存在,他是以民族的魂魄存在于中國人的脊梁中血液中,其實,也還以無比強大的文化基因存在于人們的書寫文字中與社交語言中。魯迅精神正是以不顯山不露水的潛移默化的民族靈魂鑄造,強大影響于當代,并會傳承千秋萬代而不衰。

但如果魯迅生在今天,一定不能成為偉大的魯迅,因為失去了産生偉大魯迅的時代土壞。如果當年的魯迅穿越或者活到今天,他也不會再是當年的那個魯迅,因為他所批判的不合理黑暗社會已不複存在。社會的進步,國家的繁榮,已遠超他的夢想與理想,他會很欣慰。他的文字是為黑暗的舊中國送葬,他是偉大的掘墓人,他是早醒早起的報曉者,曆史的任務已經由站立起來的偉大的中國人民完成了

時勢造英雄也造文豪,同時也不可複制重制。魯迅隻能産生在那樣一個新舊更替,民族災難深重的時代。他曾說過,希望雜文早日消亡,如果人民幸福,民族振興,他甯願不當文學家!是以,當我們聽到文壇上說某個作家像當代魯迅時,就像說狗尾巴草像青松,而且,很可能恰恰是對魯迅精神的叛逆,因為魯迅永遠站在人民一邊,站在曆史進步的一邊。而這些所謂的“當代魯迅”,恰恰贊揚的是魯迅所批判的時代,恰恰否定的是魯迅所追求的社會制度。

看看郁達夫如何評價魯迅:魯迅是中國唯一的美少年!這是無限活力之美。暗合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魯迅就是少年中國的最形象最典型的代表啊!

是以說,魯迅是鑄魂的文字,特别是成長中的青少年,是他們不可或缺的精神之鈣!

中國小教材裡,多年來,魯迅作品的增删與多少,一直是熱議話題,大約受兩種影響:一是政治層面,有段時間黑魯成風;二是教學層面,魯迅作品難教難學。

但這些都不應成為魯迅作品進入中國小教材的障礙。或者說,正因為這些因素的存在,魯迅才應該更多地走進中國小教材。如今全國統一使用部編教材,一錘定音下,魯迅又将如何?翻開國小國文六年級上冊,赫然在目的是最後的第八單元都是魯迅,屬押卷之作!可見其重視之程度!魯迅又回來了!回到了我們民族精神的中心,回到了我們青少年的心中,回到了我們民族魂的至高點:中國人的骨頭都應該像魯迅一樣硬!

我是七十年代上中學時,大量接觸魯迅作品的。魯迅的文字的确是現代文中最難學的,但同時又是最難忘的,影響最大的,他的影響甚至影響到了我們文字的表達,成為我們語言的一部分,當然,更能夠影響我們的一生。

毫無疑問,魯迅已成為經典,會世世代代學下去。他的文章所謂難學難教,是因為代表了現代文學史文化史的思想至高點,也是文學藝術的最高點。難教難學因其高,就像珠峰一樣難攀登。但學好魯迅,能使你站上人生的高點上。正因其難,必須多學學好,将會一生受用無窮!

我們來看魯迅對文學的追求。他在拒絕參加諾獎評選後說:“我眼前所見的依然黑暗,有些疲倦,有些頹唐,此後能否創作,尚在不可知之數。倘這事成功而從此不再動筆,對不起人;倘再寫,也許變了翰林文字,一無可觀了。還是照舊的沒有名譽而窮之為好罷。”

我們看魯迅對文字的追求。他這樣評價漢字:“漢字有三美,一曰意美,以感心;二曰音美,以感耳;三曰形美,以感目。”這大約與漢字構成的音、形、義三要素有關:音悅耳,形愉目,義潤心。魯迅的文字,就達到了三美。

我們來看選進中國小教材的魯迅的作品。祝福,社戲,閏土,孔乙己,阿q正傳……主題深刻,形象典型,語言精湛,形神兼備……學生有的學,教師有的教,博大精深,唯一最美。當然,總會有人不喜歡魯迅,就像他的生前有着形形色色的敵手一樣。毫無疑問,無論做人還是作文,魯迅都是最好的導師與楷模。若有一天,魯迅作品從教材中消失,那将是民族的悲哀與民族文化的淪落!

有一次,偶遇有“中國第一知日作家”之稱的李長聲老師,問他魯迅在日本的影響。他說日本讀者對魯迅也當大師看,日本文學更多流淌漢文化的血液。文學藝術之美無國界,是人類共同财富,而魯迅,永遠是最可寶貴的精神财富。

回到“魯迅是中國唯一美少年”的話題。因為魯迅的文字在中國小課本裡大量存存,因而他更多的時間,與中國的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生活在一起,成為他們最親密的朋友,并深深植于中國青少年的精神靈魂鑄造中。“待到山花爛漫時,他在叢中笑”,培養青少年,是魯迅最樂于做的事,也是他的最重要的曆史使命。是以當他看到一代又一代中國青少年茁壯成長如山花漫山遍野燦爛盛開時,魯迅當是這山花叢中笑得最燦爛的一朵。當然,他也會欣然看到,一花引來萬花開,中國新一代是無數最美少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