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楚國的緻命死敵,不是秦國,也不是齊國,是南韓!

楚國的緻命死敵,不是秦國,也不是齊國,是南韓!

楚國這個國家有八百年曆史,除卻春秋以前的近三百年,後面五百年都可謂是波瀾壯闊。楚國從來不是個弱小的國家,即便是在西周時代,周天子率王師遠征,也不能徹底征服楚國,反在歸途之中意外身亡。楚國雖地處于蠻荒之地,但其國力向來不遜色于中原諸侯。更重要的是,楚國處于南方,很少受到中原諸侯國的紛争之影響,遂能在南方默默耕耘和發展,直到春秋戰國時代的來臨。

楚國人的楚武王時代,奉行鐵腕政策。楚國不再龜縮于南方蠻荒之地,當年楚國先祖們所訓導的“筚路藍縷,以啟山林”,讓楚國的君王們受盡了磨難。中原人有肥沃的土地,有先進的文明,楚國人自然也可擁有。楚武王自立為王,不再畏懼周天子的那些駐紮在江漢平原上的諸侯們,《左傳》載:“楚武王克權,使鬥缗尹之。以叛,圍而殺之。遷權于那處,使閻敖尹之”,這場對權國的滅國之戰,打響了楚國人對漢陽諸姬的戰役。

楚國的緻命死敵,不是秦國,也不是齊國,是南韓!

随着楚國人一代代的努力,楚國人逐漸從南方打到了北方,甚至還在天子王城洛水之邊問鼎,以彰顯楚國之霸氣。晉楚百年之戰,更是讓中原諸侯們認識到了南方的強力,鄭國、宋國、陳國等國紛紛倒戈相向,成為楚國的盟友。從這個時期開始,楚國人也便開啟了結盟和進攻中原的大幕。可以說,在晉楚稱霸期間,很長一段時間裡,楚國人都沒有遇見過敵手,中原的小諸侯國無數次的出現國都被圍事件,而楚國終春秋之世,也就隻是被同屬南方的吳國攻破過都城而已。吳國、越國都對楚國造不成真正緻命的威脅,甚至到戰國末世,吳越之地皆為楚人所有。

楚國人或許曾經思考過,就是與晉國西方的秦國結盟,以此來削弱晉國力量。但楚國人或沒有想到,這個在春秋之前低調的秦國,最終将成為楚國之大患。但秦國對楚國的威脅,并非來自秦國,卻依然還是來自三晉之地,那個最為弱小的諸侯國南韓。秦國至少花了差不多百年的時間,才是打通了東進的道路,與南方的楚國對三晉地區形成了壓迫之勢。但是問題也出現了,三晉之南韓疆域,包括了著名的崤函之地,這裡是突進中原的最佳道路,戰略地位相當重要。

楚國的緻命死敵,不是秦國,也不是齊國,是南韓!

範睢曾言:“秦、韓隻地形,相錯如繡。秦之有韓,若木之有蠹,人之病心腹。天下有變,為秦害者莫大于韓。王不如收韓。”其後秦國即大舉發動對南韓之戰、對天子王城之戰,正是這樣的政策為後來的秦國奠定了萬世之基。張儀也曾說:“秦之所欲,莫如弱楚,而能弱楚者莫如韓。非以韓能強于楚也,其地勢然也”,這即是說出了秦楚之間的重要腹地,甚至南韓之地更能遏制楚國北進之道,後來楚國人與北方諸侯的藍田之戰、垂沙之戰,南韓的參與與否都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秦國人對南韓之地的認識,顯然要比楚國人的認識更為清晰。當年秦國人進攻宜陽之時,因死傷慘重,雖是成功攻占宜陽,但仍然擔憂南方之楚國,還專門派人到楚國,欺騙楚國要以漢中之地給予楚國,楚國人貪小地而忘大利,就沒有派遣軍隊援救南韓。不救援南韓也就罷了,楚國人居然還要兩面三刀,假意承諾南韓:“願大國遂肆意于秦,弊邑将以楚殉韓”,結果就是南韓人苦巴巴的等着楚國大軍,孤軍奮戰多日,終至慘敗。而秦國占領宜陽而後,即是率大軍繼續南下,攻破了楚國的新城。南韓之地,對楚而言,可謂關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