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南京還有一個必去的景點就是南京總統府。它是中國近代建築遺存中規模最大、儲存最完整的一組建築群,是南京民國建築的主要代表之一,更重要的是:自近代以來,南京總統府多次成為中國政治、軍事的中樞、重大事件的策源地,中國近代一系列重大事件或在這裡發生,或與這裡有着密切關聯。它是民國百年曆史的标志性建築、近代曆史的重要遺址。

長久以來,我一直有種誤解,從照片圖檔上看總以為總統府是一座很有建築特色的辦公大樓,這次走進總統府才知道它僅僅是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西方古典式的門廊門樓,有點類似西方的凱旋門、和平門等象征意義的建築。門樓正面是八根镌有巴洛克線條的愛奧尼亞立柱,使門樓形成三樘拱形連頂镂空大門。大門外側是圓形拱頂,内側為方形門,寓意“外圓内方”,又含“天圓地方”之意。南京總統府門樓是中國近代受西方建築影響的一棟頗具特色的建築遺存。
南京總統府的建築曆史可追溯到600多年前的明初,它是當年的歸德侯府和漢王府;到清代這裡被辟為江甯織造署、兩江總督署等,康熙、乾隆多次南巡均以此為行宮,康熙六下江南,四次居住在這裡;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南京)後,在此大規模地興建宏大的天王府,并在現在總統府的門樓位置建“真神榮光門”,也稱“皇天門”或“鳳門”;1864年清兵攻破天京後将此門拆毀,并重建兩江總督署大門;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此宣誓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之後成為南京國民政府總統府,南京總統府之名延續至今。
在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于1929年建立了這座有着西方古典樣式的門樓建築,也就是現在最引人注目的總統府标志性建築。這座有着九十多年曆史的門樓,見證了中國近代的屈辱史和發展史,抗戰時期,1937年12月南京淪陷,日寇在這座大門前舉行了入城式,總統府成為侵華日軍第十六師團部,繼而成為“中華民國維新政府”及汪僞政府監察院等機構的大門。抗戰勝利後,1946年國民政府還都南京,這裡仍為國民政府大門,直至南京解放。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橫渡長江,24日淩晨攻占總統府,紅旗插上總統府的門樓,宣告南京解放。
這座由王府逐漸成為總統府,曆經600多年,見證了中國曲折的發展史,遺存了大量的文化和建築遺址。1982年2月,總統府内“太平天國天王府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1998年,設立中國近代史博物館;2001年,總統府内“孫中山臨時大總統府及南京國民政府建築遺存”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2004年,被列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2016年9月,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産”名錄。
南京總統府建築群占地面積約九萬平方米,既有中國古代傳統的江南園林,也有近代融合西方的建築遺存。分三個區域:中區主要有國民政府、總統府及所屬機構;西區有孫中山臨時大總統辦公室、秘書處、西花園、孫中山起房間及參謀本部等;東區主要有行政院、陶林二公祠、馬廄和東花園等。其中分布着總統府文物史料、孫中山與南京臨時政府、太平天國、清兩江總督署等十多個文物史料和複原陳列。
來南京别忘了到“南京總統府”去看看,這裡是了解中國近代史的一處宏大建築群,它在中國曆史上留下了其特殊的地位,是中外遊客到南京必去的景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