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講中國故事 抒人類情懷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希望廣大文藝工作者用情用力講好中國故事,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我們創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态,我們需要在經濟上創造奇迹、科技上迅速崛起,也需要文化的躍升和軟實力的提升。優秀文藝作品蘊藏着特定民族的價值觀念、文化傳統、審美追求,是民族文化的眼睛和視窗,當代中國作家要拿出更多讓世界各國群眾喜歡的優秀文學作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闡發中國精神、展現中國風貌。

中國故事是中國人民文化傳統和奮鬥實踐的生動載體,是人類精神價值的組成部分。人類的處境和命運雖千差萬别,但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為改變命運的不屈奮鬥是一緻的,也最容易引起世界各國人民的共鳴。國際社會前所未有地關注中國發展,希望解碼中國的發展道路和成功秘訣,了解中國人民的生活變遷和心靈世界。新時代中國有新時代的中國故事。當代中國正在大踏步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華民族的自信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理性厚重、堅定從容。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大文藝工作者要立足中國大地,講好中國故事,以更為深邃的視野、更為博大的胸懷、更為自信的态度,擇取最能代表中國變革和中國精神的題材,進行藝術表現,塑造更多為世界所認知的中華文化形象,努力展示一個生動立體的中國,為推動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譜寫新篇章。”人類命運共同體意味着我們不僅負有民族複興的使命,同時也負有國際的和人類的使命,這在全人類共同抗疫的曆程中表現得尤為明顯。新時代文學工作者不僅要講好中國故事,更要講好人類故事、宇宙故事,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視野下,将中國的特殊經驗上升為具有普遍意義的人類經驗,将新時代文學的經典作品上升為具有普遍意義的人類經典。

文藝是世界語言,文藝作品特殊的審美體驗和情感表達,能夠貼近人心,能夠打破文化障礙,跨越語言和國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民曆來具有深厚的天下情懷,當代中國文藝要把目光投向世界、投向人類。廣大文藝工作者要有信心和抱負,承百代之流,會當今之變,創作更多彰顯中國審美旨趣、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反映全人類共同價值追求的優秀作品。”新時代文學工作者要立足波瀾壯闊的新時代,以深刻的認識能力和高遠的總體性視野,深刻認識“以文化人,更能凝結心靈;以藝通心,更易溝通世界”的重要作用,深刻認識中華民族新的曆史方位,準确把握時代的主流與曆史的趨向,與新時代同步伐,在世界文化秩序中找到我們自己的位置,以更廣闊的胸懷和目光吸收借鑒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壯闊現實中實作藝術的創造,塑造新時代的新人,展現新時代的新氣象,用文藝創作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價值、凝聚中國力量,為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發揮中國文學在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方面的重要作用。

民族文藝彰顯民族特性,展現了一個民族的文化辨識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千百年來,中華美學精神滋養了一代代中國人的審美生活,涵養了中國人的精神世界。新時代文學工作者要堅定文化自信,以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為己任,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找到自身的起點和來路,堅持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聯通古今文化根脈,煥發嶄新時代活力。要立足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人類文明新形态,向世界和未來講好中國故事,不斷開辟中國文學新境界,在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态的視野中創作出新的經典之作,以更多有骨氣、有個性、有神采的作品,永葆中華文脈的旺盛活力,不斷滿足人民新的審美需求,積極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弘揚中華文化精神、反映中國人的審美追求。要讓目光再廣大一些、再深遠一些,向着人類最先進的方面注目,向着人類精神世界的最深處探尋,同時直面當下中國人民的生存現實,創造出豐富多樣的中國故事。要在世界文學藝術領域鮮明确立中國氣派、中國風範,扭轉“以洋為尊”“唯洋是從”的觀念,發出中國文學自己的聲音,有力彰顯我們國家和民族的創造實力和文化魅力,讓各國人民在審美過程中感受魅力,加深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和了解,看到一個充滿夢想希望、文明進步、可親可敬的中國。

内容來源:《文藝報》2021年12月24日1版

微信編輯:呂漪萌

二審:任晶晶

三審:徐健 武翩翩

為你推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