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買油車就為聽個響?糾纏誇張言論不如轉變觀念

“完全想不明白,現在大家為什麼還買油車,除了能聞點汽油味,别的還有什麼好?聽個響?”蔚來汽車創始人、董事長李斌沒想到,他在蔚來日“NIO DAY 2021”的一句講話,竟引發了争議。

買油車就為聽個響?糾纏誇張言論不如轉變觀念

有網友吐槽:李斌的言論中,無論是“不明白”“汽油味”,還是“聽個響”,無不顯露出其對傳統燃油車的藐視,“拉電動車可以,但不必踩油車”,進而得出結論“李斌飄了”。也有網友力挺:“斌哥說得随性了些,但話糙理不糙,不少電動車在駕駛操控和智能體驗上,确實已勝過油車”;更有人公開宣稱,“開慣了電動車,就再也不想開油車了”。

如此針鋒相對、自帶情緒的隔空喊話,很難不刺激人們神經。對此,李斌解釋:“我的本意是前幾年充換電基礎設施确實還不夠友善,好的電動車也少,現在基礎設施發展很快,可供選擇的各個價格段的好産品很多。現在選擇電動汽車是時候了,今年中國的電動汽車滲透率大幅上升也說明了這個趨勢。”按理說,紛争也就到此平息,“吵”無再炒。然而,偏偏有人生怕事兒不大,總愛通過制造輿論對立,激化沖突,帶點節奏,蹭些流量。

買油車就為聽個響?糾纏誇張言論不如轉變觀念

江文耀攝(新華社)

若不考慮部分城市限購因素,究竟是買油車,還是買電動車,最終還是消費者說了算,畢竟銀子在自己腰包裡。反思此次紛争,不少人指出,與馬斯克經常口出狂言相比,李斌的表現完全是“小巫見大巫”。這話要擱在幾年前說,估計都沒人搭理,畢竟電動車和油車沒得比。現在之是以能掀起軒然大波,隻能說明,大家越來越在乎電動車了。

這樣的分析有沒有道理,姑且不論,但為我們打開了一個觀察和思考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新視角。不可否認的是,目前電動車正在加快駛入家庭。中汽協釋出的資料顯示,今年前11個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産銷分别完成302.3萬輛和299萬輛,同比均增長1.7倍,滲透率已達12.7%。不僅中國新能源汽車迎來“陡峭式增長”,歐美國家的滲透率也在加快提升,特别是挪威電動車滲透率已接近100%,全球汽車電動化可謂浪潮澎湃,勢不可擋。

買油車就為聽個響?糾纏誇張言論不如轉變觀念

浙江金華一新能源汽車生産工廠中的房間。胡肖飛攝(中經視覺)

國際産業發展經驗表明,當一個新興産業市場滲透率超過10%時,意味着其發展迎來向上加速拐點。也正是看到這一趨勢,就連此前“炮轟”電動車的豐田章男也不得不改口,誓言加快電動化轉型步伐。按照豐田汽車最新規劃,到2030年,旗下電動車型将增至30款,全球年銷量達350萬輛,為此公司将投入4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币2238.8億元),這很值得深思。

新能源汽車之是以駛入快車道,既離不開目前全球減碳大背景,也離不開各國政策的大力支援,同時也與各大企業創新驅動,産品供給日益豐富,以及充換電基礎設施完善有關。要看到,經過10多年的精心培育和創新發展,我國新能源汽車在技術、性能、品質和消費認知等方面已發生重大變化。

買油車就為聽個響?糾纏誇張言論不如轉變觀念

廣西柳州柳東新區安吉物流園,一批新能源汽車即将裝車發運(2021年9月6日攝)。黎寒池攝(中經視覺)

從品牌力和産品成本效益看,目前蔚來、理想的不少車型已經進入同價位寶馬、奔馳的市場,凸顯出較強的品牌溢價能力,這是過去自主品牌在傳統燃油車領域很難做到的;而在A0級市場,尤其是5萬元以下的電動汽車市場,其成本效益已超過燃油車。放眼全球,特斯拉Model 3已超越同級别燃油車,成為歐洲最暢銷車型。

與此同時,不斷豐富的新能源汽車産品和類型,也在引領和創造着新的市場需求。以上個月為例,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突破9萬輛,五菱宏光MINIEV銷量達4.56萬輛,以蔚來、小鵬為代表的4家頭部新勢力銷量則集體破萬輛,特斯拉批銷為5.29萬輛,大衆ID.家族銷量也爬升至1.42萬輛。可以說,不管是傳統車企,還是造車新勢力,都在用強勁的銷量,證明着消費者和市場的認可度,擡升着新能源汽車的江湖地位。

發展新能源汽車不僅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而且是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發展的戰略舉措。特别是在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背景下,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的意義愈發凸顯。是以,與其糾纏于這番略顯誇張的言論,不如轉變觀念,适應産業變革新趨勢,為加快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高品質發展,引領全球注入更多正能量。

來源:經濟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