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嫁匈奴的和親公主為何大多沒後代?隻因匈奴一風俗,讓人難以接受

大夥兒都知道,生孩子在古代可是一件頭等大事。儒家思想告訴我們“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可見要是不生孩子,在那會可以被定性為對父母大不敬的行為。

嫁匈奴的和親公主為何大多沒後代?隻因匈奴一風俗,讓人難以接受

尤其對于曆朝曆代的皇室而言,生孩子且生男孩是重中之重,不僅關系到血脈的傳承,還關系到皇位的繼承,有些妃嫔用盡一生都想給皇帝誕下龍子,為此不惜忍受數次生育痛苦,才換來最後的修成正果。

不過,也有一直沒有子嗣的皇帝,譬如明朝的朱厚照,之後皇位直接給了堂弟朱厚熜,也算是沒落入外人之手,但由于儒家思想的鉗制,朱厚照也背負了很大的思想壓力。但也有一些漢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因為沒受過儒家思想的熏陶,對于生孩子這件事上完全是另一個看法。

嫁匈奴的和親公主為何大多沒後代?隻因匈奴一風俗,讓人難以接受

譬如匈奴這民族。曆史上漢朝剛建立不久,為了平定邊境地區的不穩定因素,劉邦曾大量出兵邊疆,但被匈奴打了個落花流水,劉邦也差點丢了性命。之後,劉邦痛定思痛,覺得打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進而想出了另一條妙計來解決邊境問題。

這條妙計就是派公主前往匈奴部落和親,這也是中國曆史上公主和親的開端。而和親算是師承戰國時期的兩國互換太子做人質,和親能讓兩國之間保持相對穩定的親戚關系,很難再兵戎相見。另外,倘若和親的公主生下孩子将來繼承了匈奴的首領,由于母憑子貴,就更不會對漢朝出手了。

嫁匈奴的和親公主為何大多沒後代?隻因匈奴一風俗,讓人難以接受

但劉邦沒想到,匈奴雖然是個蠻族,但想問題還是要精明很多。那些和親過去的公主,并不會為他們誕下任何孩子。出于政治目的,劉邦派出去和親的公主一定是非常貌美的,她們甚至不一定是劉邦的女兒,也可以從民間選拔漂亮女子冊封公主,再送去和親。

而這些公主千辛萬苦來到北方匈奴部落後,由于地理環境和氣候的巨大差異,很容易水土不服,加上古人體質本就遠不如現代人,何況是從小就養尊處優的公主。

很長一段時間,這些和親的公主都是一副“林黛玉”的模樣,病恹恹的,有些甚至就此失去生育能力。而這種根本就得不到單于的寵愛,他們頂多視這些公主為戰利品,并非相伴一生的伴侶。

嫁匈奴的和親公主為何大多沒後代?隻因匈奴一風俗,讓人難以接受

此外,派過去和親的公主一般年紀都相當小。加上語言不通,她們一般很難應付部落裡女人的勾心鬥角,上位是個相當艱難的事情,後宮都鬥不過,和單于生孩子更是想都不要想。

而且,單于之間還有繼承上一代單于老婆的習俗。譬如,弟弟接替哥哥成為新的單于,其嫂子也必須同樣過繼過來,或是單于新納的妃子也可以和單于的兒子同吃同住,他們沒有漢族這樣的倫理秩序概念。這種風俗下,和親的公主多會不忍同流合污,很大一部分會選擇自殺保持貞潔,更不要提和單于生下孩子。

嫁匈奴的和親公主為何大多沒後代?隻因匈奴一風俗,讓人難以接受

是以,劉邦這個和親計劃想要同化匈奴的首領,基本上是沒起到什麼作用的。反倒是苦了這麼多公主,她們成了政治的犧牲品,荒廢了如花似玉的大好青春,由于匈奴的各種奇葩習俗和單于的冷落,還無法生下自己的孩子,最後孤苦伶仃死在異鄉,可謂令人唏噓不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