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楊虎城遺孀張蕙蘭,臨終前提出一項“違規”請求,陝西政府:準許

文/史小醬

1993年,楊虎城的遺孀張蕙蘭走到身邊的盡頭,逝世前,她向自己的孩子提出自己的遺願:希望能跟丈夫楊虎城合葬。

被她收養的幾個孩子得知母親遺願後,自然而然的竭盡所能完成母親最後的願望。

但這個願望卻是“違規”的,孩子們将這件事請示政府,令人驚訝的是,陝西政府卻準許了這個請求。

在張蕙蘭女士去世後的喪禮上,陝西政府又贈與了她“無名英雄”的挽聯。

明明張蕙蘭并不是我國烈士,為什麼她可以破格葬入烈士陵園。

從生活在封建思想下的傳統女性,到成為無數人欽佩的無名英雄,張蕙蘭的一生是曲折前進充滿神奇色彩的一生。

如果我們想要了解張蕙蘭的一生,探索她轉變的原因,還得從1919年開始說起。

1919年,十五歲的張蕙蘭嫁給了楊虎城,本以為這是一場美好和睦的婚姻,卻沒想到是厄運的開端。

楊虎城遺孀張蕙蘭,臨終前提出一項“違規”請求,陝西政府:準許

年輕貌美的張蕙蘭此時對婚姻充滿期待,而楊虎城又是一番營長,倆人在一起,生活本應該是愉快幸福的。

可惜就在張蕙蘭嫁給楊虎城不久,楊虎城就帶兵打仗去了,将軍一旦上了前線,回家的日子就少了,不久楊虎城就與家裡斷了音訊。

而留在家中的張蕙蘭便開始承當起照顧一家老小的責任。

如果說,她是這個家的女主人,是公公婆婆唯一的媳婦也就罷了;然而,就在楊虎城娶張蕙蘭之前,他就已經娶了一位女子——羅佩蘭。

但羅佩蘭與張蕙蘭不同,是經常跟随部隊一同出征。她既擅長騎馬,也擅長射擊,還有一定的醫護知識,能夠幫助部隊裡受傷人員抱紮傷口,是以她經常陪伴在楊虎城身邊。

羅佩蘭既然跟在丈夫身邊,就少不了要遇到生命危險的時刻。但她勇往直前,也不懼危險,經常在士兵打敗仗的時候,親身前去安慰他們。

作為醫護人員,她更是多次前往戰場,将戰場上奄奄一息的士兵拖下戰場,從死神手中救下許多人的性命。

是以,羅佩蘭在部隊的聲譽非常高,經常有人用“軍中花木蘭”稱呼她。

楊虎城遺孀張蕙蘭,臨終前提出一項“違規”請求,陝西政府:準許

相比之下,張蕙蘭嫁入楊家就遜色多了,她不會打仗不會持槍,隻能在家裡服侍老人,照顧好一家老小,也不能陪伴在丈夫身邊。

後來,羅佩蘭因懷孕不得不離開部隊回到老家來待産,在這期間,張蕙蘭一直照顧她。也因為張蕙蘭默默的付出,楊家才不至于亂成一團。

是以楊虎城一家人,對張蕙蘭可以說既感恩,又敬重。

雖然張蕙蘭不是巾帼女英雄,但她卻把相夫教子,持家有道做到極緻。

為了讓楊虎城帶兵打仗時能夠無後顧之憂,她将家庭整理的有條有理,在遇到危險的時刻,張蕙蘭甚至還帶着楊虎城的老母親一同逃難避難。

有一次楊虎城打了一場大敗仗,他十分失意,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也不知道将來要往那裡走,隻能先回到家來。

當張蕙蘭看到丈夫頹廢的模樣,忍不住怒道:

“我嫁你時,你正得意非凡,我便以為你是軍中豪傑,是百姓之光,沒想到你也不過如此,西安一戰,不過是你未來軍事生涯中的小小一筆,卻如此輕易将你擊垮。你跨了,如何對得起西安百姓,如何對得起餓死的人民,還有你那年邁卻因你受罪的母親。”

楊虎城被妻子一番話喚醒,又重新拾起槍支,走進軍隊的隊伍。張蕙蘭則繼續獨自呆在家中,照顧老人和小孩。

楊虎城遺孀張蕙蘭,臨終前提出一項“違規”請求,陝西政府:準許

家中的小孩何其多,全部都是由她一個人照顧的,其任務之中,不亞于帶兵打仗的将軍。

羅佩蘭去世之後,她的孩子就落到張蕙蘭手中由她親自撫養。後來,楊虎城有娶了個老婆謝葆真,并與她育有兒女,但謝葆真與羅佩蘭相似,都是軍中女豪傑,都不适合帶孩子。

是以謝葆真的孩子,最後還是托回老家,交給張蕙蘭撫養。

在許多孩子裡,也有張蕙蘭與楊虎城的孩子,那就是楊拯仁,不過這個孩子很小就夭折了,還給張蕙蘭帶來不少精神打擊。

受孩子夭折的影響,張蕙蘭的精神幾近崩潰,人也變得不正常。為了治好張蕙蘭,楊虎城便叫大兒子楊拯民帶張蕙蘭到北京治療。

沒想到這一走,倆人就此相别,再也沒有見過。

其實這也是早有預兆的,早在西安事變的時候,蔣介石就已經對楊虎城心懷芥蒂。在國民黨兵敗之後,蔣介石為了報仇,還特意派出特務,在國民黨退到台灣之前,将楊虎城暗殺。

楊虎城死後,原本就很少見到丈夫的張蕙蘭至此與丈夫再無見面的可能。

楊虎城遺孀張蕙蘭,臨終前提出一項“違規”請求,陝西政府:準許

雖然丈夫死了,但日子還得過下去。在北京得到治療的張蕙蘭精神變得穩定後,她便又開始以一人之力,支撐整個家庭。

安排完楊虎城的後事,張蕙蘭還要将家裡的六個孩子撫養成人,教育他們成才,這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她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獻在裡面,直到孩子長大成人,她也成了一名白發蒼蒼的老人了。

歲月在她身上留下艱苦的痕迹,不幸一直伴随着她,直到最後。當她感覺自己即将要離開人世的時候,張蕙蘭将孩子們叫到身邊。

她絮絮叨叨的說了很多,最終說出自己最大的心願,希望死後能與楊虎城合葬。

當聽到母親最後的遺願時,孩子們都忍不住落下淚來,他們答應她,無論如何都會幫她實作這個願望的。

楊虎城遺孀張蕙蘭,臨終前提出一項“違規”請求,陝西政府:準許

答應母親的遺願時,他們早就準備好要與政府拉鋸的心理準備了。但他們沒有想到,當他們将母親的遺願請求于政府後,陝西政府很快就下達了同意的指令。

在1993年,張蕙蘭病逝的時候,陝西政府還特意送來一幅挽聯送給她,挽聯上寫着:

“賢妻良母敬老扶幼堪稱懿範;辛苦一生節烈奉獻功在國家。”

這句話不是空穴來風,政府是根據張蕙蘭一生的事迹,對她做出的最公正的評價。

雖然她從來都沒有上過戰場,但她為家庭為國家的付出,卻不亞戰場上的士兵,她應當被人民所記住。

對家庭而言,她是最好的兒媳婦,最好的妻子,也是最好的母親。

1914年,張蕙蘭第一次見到楊虎城的母親孫一蓮。當時正好楊虎城在外打仗,常年不回家,孫一蓮由于思兒心切而漸漸夜不能寐,食不知味。

為了解除心中的憂愁,她回到自己的出生地孫鎮。但是回到娘家後的孫一蓮并沒有好轉,不得已必須去拿藥吃,是以她也就常常到鎮上的醫館去抓藥。

楊虎城遺孀張蕙蘭,臨終前提出一項“違規”請求,陝西政府:準許

好巧不巧,開醫館的正是張蕙蘭的父親,孫一蓮來的次數多了,跟醫館也熟悉了,張蕙蘭就經常代替跑腿給老人家送藥,一來二去,孫一蓮就喜歡上張蕙蘭,并有意想讓她當自己的兒媳婦。

張蕙蘭與楊虎城結婚後,孫一蓮對張蕙蘭更是疼愛,婆媳之間幾乎沒有沖突,倆人親如母女。在楊虎城去世之前後,張蕙蘭一直贍養着孫一蓮。

是以說她是個好兒媳婦,但她不僅是好兒媳,也是好媳婦。

要知道楊虎城本人是十分讨厭包辦婚姻的,當時他根本就不想娶張蕙蘭,是在母親的威逼下,才迫不得已的娶了她。

可是到了後來,楊虎城本人卻也十分敬重張蕙蘭,張蕙蘭甚至成了楊虎城心中的白月光。

其實我們從前文也可以看得出來,張蕙蘭的确是個賢内助,楊虎城之是以能做出如此大的成就,離不開身後的張蕙蘭。

不過比起好兒媳,好媳婦,張蕙蘭最大的貢獻,應該是一名偉大的母親。

在楊虎城被蔣介石囚禁之後,張蕙蘭以一己之力,養活了家裡七口人。當時那些養在她膝下的孩子,還都是沒有生存能力的小孩。

而這些孩子裡,還沒有一個是她自己親生的孩子。但她卻視如己出,并且一心一意撫養他們長大成人,沒有一絲私欲,更沒有對他們産生偏見。

如果隻是把孩子養大,在很多人看來不過是小事而已。但張蕙蘭不同,她不僅把孩子養大,還把孩子都教育成人。

如大兒子楊拯民,在張蕙蘭的養育下, 年紀輕輕就當上軍區司令員,新中國成立後,他更是成為了全國政協委員,為國家做出許多貢獻。

楊虎城遺孀張蕙蘭,臨終前提出一項“違規”請求,陝西政府:準許

而他的五個妹妹,後來也都加入共産黨,成為我黨的優秀黨員。

後來六個孩子成家立業後,又生了自己的孩子,但他們還要自己工作,為人民服務,他們的後代,也大多交給張蕙蘭照顧。

人多的時候,張蕙蘭甚至一個人要管理家中三十多人。由此可見,張蕙蘭有多麼不容易,她稱得上一名偉大的母親。

雖然張蕙蘭沒有參加革命,但她的後代丈夫卻又都是革命人士,很難說她沒有為國家作出貢獻,隻能說她默默無聞,是真正的“無名英雄”。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來關注史小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