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阿裡巴巴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資料資源将重塑未來城市的發展

阿裡巴巴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資料資源将重塑未來城市的發展

阿裡巴巴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強調資料資源将重塑城市發展

大家知道,技術領域去年談得最多的問題是摩爾定律失效,人類更了不起的地方在于:我們在擔心一個定律失效的時候,其實新的定律就在你身邊,我把它叫做線上三定律。定律一:每一個比特都在網際網路上;定律二:每個比特都可以在網際網路上流動;定律三:比特所代表的每個對象在網際網路上都是可計算的。

線上三定律是數字經濟的基礎。大家設想一下,如果世界上的比特都是在家裡的硬碟裡,不在網際網路上,是不會有數字經濟的;如果所有的比特不在網際網路上流動,是在家裡的抽屜裡,這個比特也不會有價值。更重要的是,所有的比特如果不能被處理的話,它也不會産生價值,就像一塊土地上面不能蓋樓的時候,那塊土地也沒有價值是一樣的。 

近兩年我看到新經濟正在到來,不管你願不願意,你是不是身處其中,每個人都在參與并推動着新經濟的發展。

城市大腦是中國對話世界的獨特題目

去年科技部釋出了四個人工智能平台,其中有一個和阿裡巴巴相關的就是“城市大腦”人工智能開放平台。這四個平台裡邊“城市大腦”是最特别的,因為 “城市大腦”是唯一一個你在世界其他地方還沒有人說的平台。 “城市大腦”是中國第一次和世界講我們在研究。“城市大腦”的第一個重要事情是,它其實和新經濟一樣,是第一次真正提出來資料資源是城市未來發展非常重要的資源。

數字經濟能夠推動城市發展,是因為每個人用了支付寶,用手機付錢,不隻是付了錢,還為城市發展注入了新的資源,稱之為資料資源。最早,直接的交換物品的方法就是以物易物,等到有貨币後,就多沉澱了一些資料,再到用信用卡支付,比傳統貨币又多沉澱了資料。今天大家用手機付錢,實際比用信用卡付錢沉澱了更多的資料。今天的城市正是因為每一位老百姓都有這樣的行為,是以在有意無意中,不管你願不願意,都在推動數字經濟的發展。

“城市大腦”的第二個重要事情就是利用城市新的資料資源是不是可以用來重新優化所有公共資源的配置設定?有交通領域的專家提到,很多所謂的交通治理方法,實際上是把一個堵點搬到另一個位置。這邊堵了,就修條路把這個堵點解了,結果新修的路又變成堵點了。那麼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就是資料資源怎麼優化公共資源使用。

第三個更重要的事情則是“城市大腦”會變成新的産業基礎。原來的世界依舊存在,但是我們多了世界的另一面。原來的世界稱為離線的世界,今天多了一個線上的世界。因為數字技術的發展,因為網際網路的發展,我們突然看到了這個世界的另一面,并不是這個世界變成了另一面,而是另一面的價值給了我們可以去發展的機會。

分享資料是人類巨大文明的開始

當我們都在講數字經濟的時候,實際上本質是在講,生活在城市裡的每一個人都可以參與城市的管理和建設。如果沒有網際網路和資料,每一個老百姓的生活方式很難改變這個城市的建設,城市的管理者沒有辦法了解每個百姓的生活。今天有了這種可能性,每個百姓在城市裡生活是會被城市感覺到的,而城市也可以是以而發生變化來适應每一個人的生活,這就是“城市大腦”最早考慮時的最基本想法。

我們現在看交通問題,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結論是城市交通不堵是有問題的,堵是最正常的,交通是全世界的問題。但有兩個最基本的事實:第一個事實是全世界任何一個市長,不知道在這個時刻,這個城市的道路上到底有多少輛車在跑?是杭州通過城市大腦第一次讓城市管理者知道這一時刻杭州路上的車有多少。第二個事情是,每天早上出了家門,隻有自己知道從哪裡到哪裡去,城市管理者不知道你想從哪裡到哪裡去,這樣的話很難實作不堵車,今天新的經濟在改變着我們。

比如,定義數字經濟和分享經濟不容易,但是至少今天每個老百姓都在改變着一些事情,像優步、滴滴這樣的平台上,其實分享汽車是最小的事情,過去出門要從哪裡到哪裡去,隻跟父母說一下,但是今天因為有了優步和滴滴,突然發現我今天早上出門可以把從哪裡到哪裡告訴一家公司,這是徹徹底底的分享。

如果可以分享給平台,為什麼不願意分享給城市的管理者?有了這種分享,相信我們城市一定不會這麼堵。大家之前認為是個人隐私的問題,但是我相信這是人類巨大文明的開始,也是人類全新挑戰的開始,這個意義遠遠超過我們捐獻器官這個曾經是人類最隐私的部分。

“城市大腦”也是同樣告訴大家當新的時代開始的時候,一定會發展新的文明,是以優步和滴滴的分享,不是因為用它們打了車,而是大家把自己今天要從哪裡到哪裡去分享給了另外一個機構,這才是真正的分享經濟,分享的不僅僅是住宿、汽車等物品,而是我們把過去不可能分享的東西分享給了不熟悉的機構。

數字經濟時代的城市需要三個規劃

城市大腦會改變我們今天所有人對城市的看法,大家一定要了解城市是人類最大的發明,不管你今天喜不喜歡風景秀麗人煙稀少的地方,但是大家還是要明白在不遠的将來,80%的人都會生活在城市裡,是以它是最大的發明。我們今天講的無人車也好,其他發明也好,如果沒有城市的載體都不會發生。如果從新的經濟角度講,未來城市需要有三個規劃才會發生新經濟。

第一個規劃是我們應該像規劃土地資源一樣來規劃一個城市的資料資源。大家想想中國改革開放過去40年最重要的事情是解決了對土地資源的看法,但是我們今天并沒有把資料資源當成寶貴的土地資源來看。

第二個規劃是一個城市應該像規劃垃圾處理一樣規劃資料的處理。每一個城市花在垃圾處理上的錢那麼多,但是我們花在資料處理上的錢隻有那麼一點點,雖然每個人嘴上都在說資料有多麼重要。我曾經和杭州市市長講,杭州市如果花在資料上的錢和垃圾處理上的錢一樣的話,這個城市無論從哪個角度都會發生一次天翻地覆的變化,隻是我們沒有感覺到這件事情的重要性。

第三個規劃是像規劃一個城市的供電能力一樣規劃計算能力。130年以前将電機帶進城市,城市發生了那麼大的變化;如果我們能像規劃一個城市的供電能力一樣規劃計算能力,那麼社會和經濟發展需要的計算能力會被大大加強,城市資料資源的規劃、資料處理意識的提高和城市計算能力的規劃,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最基本動力。如果沒有規劃好這三個方向,就不會有新的數字經濟發展,數字經濟隻不過是傳統意義上計算機時代的被數字化的經濟的翻版而已。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8-02-6

本文作者:Arc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