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華為将藝術裝進“寶盒”,将鎏光收入囊中

這次,華為做出了一件藝術品。

手機,作為一個整合了先進工藝、軟體算法等多元技術點的科技産品,在大部分人認知中是冰冷線條和技術融合的産物,如何讓手機硬朗的外表下賦予其藝術氛圍和時尚氣質?這是ID設計中無法完全用技術方案實作,更重要的是其背後對審美的追求和對科技美學的表達方式來展現的。是以在科技産品中糅合時尚感是一種美學邊界感的探索,更是在碰撞中尋找一種平衡之美。作為随身時間最長的智能裝置,手機在舉手投足之間的使用無時無刻不在展現着自我個性和氣質,是以讓手機成為一件藝術品或許是每個人都想擁有重要美學訴求。

回到手機行業,一款産品能被稱之為藝術品是消費者給出的最高贊譽。

人們常說時尚是轉瞬即逝,藝術卻是得以永恒的。但在頂級設計師手中,時尚和藝術本身之間往往存在着微妙的脈絡聯系。一件高定服裝,動辄需要手工匠人花費數月的時間進行制作,從刺繡到釘珠,每一個細節元素的裝點都需要精心打磨可反複推演的。

過去,直屏手機在設計上已經逐漸同質化,設計師們更多的時候像是在戴着鐐铐跳舞,受限于行業流行與空間設計的“綁架”。而随着折疊屏手機的出現,打碎束縛,從産品形态和使用者認知上掀起一次智能手機意識形态變革,也讓更多優秀的設計師們進入了一片充滿創造力的領域。

從來沒有哪一個手機品類能像豎向折疊屏手機一樣貼近時尚和藝術的領域,其形态不像是手機,更像是首飾盒、名片夾、化妝盒這樣的裝飾品,開合百變,随意切換場景屬性。

12月23日,華為推出了首款縱向折疊屏手機華為P50 Pocket,通常也會被稱為華為P50 "寶盒"。小巧、精緻,鎏光溢彩……這些最直覺的字眼描述似乎讓大家看到這才是折疊屏手機與生俱來的樣子。

華為将藝術裝進“寶盒”,将鎏光收入囊中

一塊0.5mm玻璃的較真兒

華為P50 寶盒在立項之初,就已經明确了使用玻璃作為産品的外殼: 因為折疊後足夠小巧,像是一個裝飾品一般,那不如将産品做成一件融合美感與手感的藝術品,相比于其他材質,玻璃的通透更顯簡約進階。是以華為P50寶盒ID設計師們想要達到一種将光線經過路徑折射的流光溢彩附着到手機背闆,在投向目光的瞬間讓人沉陷在光影變化中。

而往往想法是美好的“烏托邦”,現實卻是高難度的“修羅場”。想在手機的玻璃背殼上實作光線流轉的效果在當時幾次初版方案中幾乎是無法實作的實體難題。而且手機背殼玻璃的厚度僅僅隻有0.5mm,也就是五張紙疊起來的厚度,光線穿過都不會有任何留戀,更何談讓其遊走于0.5mm的玻璃之上。

華為将藝術裝進“寶盒”,将鎏光收入囊中

起初,華為P50 寶盒的設計師們将設計靈感鎖定在盧浮宮玻璃金字塔,這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玻璃藝術品之一。其玲珑剔透的結構以及燈光照耀下璀璨奪目的質感,令其享譽世界。

當時困擾設計師貝聿銘實作玻璃金字塔設想的有兩個難題:一是玻璃要足夠透明,否則玻璃本身會因為折射效應産生顔色。二是在透明的情況下,還要反射足夠強。貝聿銘通過一家德國做軍工玻璃制造廠,把這個問題很好的解決掉了。

華為将藝術裝進“寶盒”,将鎏光收入囊中

同時,盧浮宮玻璃金字塔可以依靠設定燈光以及周圍的布景來解決這個問題,但手機不像建築作品可以在環境中尋找解題思路或者通過輔助道具來實作效果,這個靈感很快被否定了。

實體課上我們學到了光的折射、反射、散射原理,我們能在一些建築或是工藝品上看到的美麗的光線藝術,是因為它們的玻璃空間十分充足,能讓光線得以充分的移動。簡單來說就是玻璃足夠“厚”,可以切割更多的“面”形成足夠多的反射。

那麼在這片僅有0.5mm的玻璃上切割出更多的面,或許可以實作掌控光線的折射。華為P50寶盒的設計師們提出了有種不同的思路。

順着這個想法在腦暴的同時,一位設計師看到了自己喝水的杯子,雖然玻璃壁很薄,但觀感也是光影流轉,聯想到一種名叫 “江戶切子”傳統手工藝,似乎為這個方案帶來了繼續走下去的可能。

華為将藝術裝進“寶盒”,将鎏光收入囊中

江戶切子于1834年發源于日本江戶,“切子”即手工匠人們用金剛砂輪在薄薄的玻璃表面純手工的切割磨刻細膩花紋的一門工藝。江戶切子制品的切割部分因光的折射效果閃閃發光絢爛奪目,也讓一隻平凡的玻璃杯變得熠熠生輝。

華為将藝術裝進“寶盒”,将鎏光收入囊中

最令人驚歎的是,江戶切子工藝中所制圖形沒有草稿,全憑匠心,一氣呵成。可以說這門手藝對于匠人們的工藝高度要求還是非常高的。

華為設計師們當時計劃通過電腦程式設計控制機械手臂、拿着CNC(數控機床)的刀去切,但當他們嘗試了幾百遍以後,因為機械臂不像手一樣有觸感和彈性,也沒有藝人的那種專注與靈活的變通,是以很多都碎裂掉了,良品幾乎百不存一。這個提議最終無法繼續推進而被否決。

正在一籌莫展之際,答案往往隐匿在日常的細節之中,我們最常見到的鑽石,反而成了破局的關鍵。

鑽石不同的折面帶來的光澤感,它的折面設計,會讓光線在折面之間來回穿梭。

受此啟發,華為設計師們想到:既然在這麼薄的玻璃上切不太行的話,我們是不是可以用其他的方法做出這樣的折面感,也能同樣的效果?

設計師無意中把兩片壓紋的玻璃做了疊加,産生的這個光影感頓時達到了設計師們預想中的效果。于是正式開始工業級别的嘗試。

華為将藝術裝進“寶盒”,将鎏光收入囊中

前後大概七個多月的時間,華為設計師們幾乎是在各個玻璃廠中度過的。在這個過程中還誕生了大量的專利,像是怎麼在玻璃上壓出雙面紋路、怎麼把切面控制到像鑽石一樣的切面、用什麼樣的鍍層去配合玻璃,才能達到像盧浮宮一樣的通透感等等。

到了這個階段,隻能在一次次的測試中找到最合适的注解。最終才做到了華為P50 寶盒晶鑽版本的背面層0.5毫米厚的玻璃上,朝上一面和朝下一面做出了雙面紋理,雙面紋理上下層分别錯開,從肉眼看上去形成了約1000個菱形方格的效果,雙面立體微雕工藝在這樣的不斷嘗試下逐漸成熟。

華為将藝術裝進“寶盒”,将鎏光收入囊中

前前後後經曆的大約兩年多的時間,靈感的迸發和無數次的實驗都是一件藝術品誕生的必由之路,也正是有了這些,華為P50 寶盒才足以被稱之為“藝術品”。而尋找答案的過程,也是設計師們為華為P50 寶盒注入靈魂的過程。

一團鎏金色火焰的變化

那麼如此驚豔的切割技術,要用什麼顔色才能與之搭配凸顯質感?華為設計師們為此頭疼了一個多月的時間。

直到一段芭蕾舞者跳舞視訊的出現,舞者優美的舞姿搭配靈動的服飾,都給人一種未來的感覺。通過華為法國研究所設計師的幫助,華為P50寶盒找到了芭蕾舞者靈動設計的作者——Iris Van Herpen。

華為将藝術裝進“寶盒”,将鎏光收入囊中

Iris van Herpen是一名荷蘭女服裝設計師,以玻璃鏡片、金屬管、環保材料等新型材料以及3D列印技術的運用而聞名于時裝設計界。她還創立了同名時裝品牌Iris van Herpen,大膽前衛的想法,和富有張力、創造性的自我表達,令其紅極一時。

華為将藝術裝進“寶盒”,将鎏光收入囊中

Iris Van Herpen“重生之源”作品,以再生塑膠等可持續環保材料作為時裝原料

華為設計師們看到的芭蕾舞影片是Iris van Herpen和荷蘭國家芭蕾舞團合作短片《仿生學》。舞者所穿的透亮的舞裙就是采用3D列印技術将褶皺面料制作成半透明的歐根紗,讓科技感的條紋和舞者的肢體結合,真正讓衣服貼合身體的律動進行擺動。

華為将藝術裝進“寶盒”,将鎏光收入囊中

Iris Van Herpen曾提到:不斷尋求新的形态,在藝術與科學,人性化與高科技,人造與有機之間的交彙處,都能找到新的形式。華為設計師們與Iris Van Herpen的設計理念上很快找到了共鳴——萬物共生之下,在科技和藝術領域之間洞見二者契合的脈絡。

在閉上眼睛回想舞者跳動,服裝随之搖擺的身姿時,華為設計師腦海中像是出現了一團躍動的火花在黑暗中躍動舞蹈,溫暖的色調配合火花光影的變化,于是将脈絡化為服裝上的紋理,将黑色的染料在火焰的炙烤下變為進階的 “金色”。

對于華為P系列來說,色彩的選擇一定要達到心理、視覺、感覺上的高度統一。如P40系列上被大家喚作是神仙色的冰霜銀,在金屬質感、低調由不失穩重之間形成一種色彩通感,從生理上喚醒冰霜景象;又如在P30系列中,采撷茶卡鹽湖神奇的 “天空之境”自然現象,将自然饋贈的色彩搬到手機背面,每次的P系列的釋出,其配色設計必然成為年度爆款色的經典案例,而這次在華為P50寶盒鎏光金的期待上有望再次實作色彩美學的行業引領風潮。

科技之下的藝術底色,藝術之上的創新追求

打開華為P50寶盒,在顯性的科技密度下,我們看到的是華為設計師對靈感的較真兒,是對審美和藝術品質的高标準、更是一段從科技到藝術品的蛻變之路。

華為将藝術裝進“寶盒”,将鎏光收入囊中

而在藝術之上,技術的創新追求依舊是刻在華為P系列産品裡最深的DNA,華為P50寶盒與Mate X系列雖同屬折疊形态,但顯現出的氣質與技術突圍思路還是各有所長。用科技為産品賦予美感,是“P”系列一以貫之的核心價值觀,在很多華為老使用者眼中,華為P系列是美學旗艦與影像先鋒的集合,那麼華為P50寶盒在藝術之上的創新追求又該如何打破自我?

首先折疊屏作為手機形态中的新物種,其技術難度與更是呈指數型遞增,光是結構設計與材料技術突破,所需的技術人才、資金投入就是相當龐大的一系列數字。但華為在整個折疊屏手機産業鍊中就是那條自信的鲶魚,激活産業的同時,讓折疊屏窄衆的行業大門成為廠商們加緊布局的賽道。在華為看來,創新不僅展現在自身産品技術上更是展現在行業驅動上。 也正是對産業鍊足夠的積累和把握,才能讓設計師們擁有足夠的底氣,将實驗變為現實。這一切都是相輔相成的,讓藝術和科技完美的結合在一起。

而P系列的另一個關鍵詞是智慧攝影。

華為P50 寶盒在延續此前原色引擎、計算光學等華為影像技術的基礎上,也搭載了業内首創的超光譜影像系統。這套系統最大的效果就是在成像中捕捉細節資訊,提供更清晰、更精準的影像還原能力,以及更強的場景環境感覺能力,能夠識别場景,帶來最佳的拍攝體驗。

華為将藝術裝進“寶盒”,将鎏光收入囊中

同時折疊屏形态帶來的益處就是可以通過外屏預覽搭配後置攝像頭進行拍攝。相比于前置攝像頭來說更好的硬體帶來更好的畫質、更好的自然虛化效果,在全新後置自拍人像算法的加持之下,這次華為P50寶盒在人像自拍方面又會有一次質變的更新。

萬物共生的美學理念、至臻于善的工藝、全新的影像系統、技術領先的折疊形态,華為P50 寶盒從裡到外都在釋放着自己創新的活力和藝術的表現力。

一件藝術品之是以具有長久且鮮活的生命力,不是随着時間的推移而改變自己的價格,而是因為自生在創造過程中的附加價值。

華為P50 寶盒,就是這樣的藝術品,将藝術裝進寶盒,将鎏光收入口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