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工程師進階之路(二)

工程師進階之路 二

談談溝通能力——溝通的準則

如果一名工程師要成長為資深專家或者是架構師或者是技術管理者,溝通是必不可少的技能和工作的工具。

對于資深專家或者架構師,對溝通能力的要求甚至大于技術管理者,因為他們沒有行政權力,但是卻往往需要主導、指導、控制跨小組、跨團隊乃至跨公司的項目,怎麼能夠把各個組織裡面的人有效的驅動起來,溝通能力非常重要。

但是我們工程師在成長過程中,往往不注意或者沒有收到這方面的訓練,當他技而優則”升“成為專家的時候,問題就來了,尤其是他作為團隊中堅,既要和一線工程師交流又要向老闆彙報,真的是壓力山大啊!

溝通方式和技巧往往是因人而異的,但是我們還是可以總結出一些基本準則供大家參考。

先說一下溝通的準則:

先聽後說

古羅馬哲學家Epictetus曾經說過很有意思的一句話,人之是以要少說多聽,是因為我們隻有一個嘴巴但有兩個耳朵。

我們古人也總結了:兼聽則明偏信則暗,進一步補充了耳朵各在左右兩邊的重要性,哈哈。

馬雲對還沒有成為三年阿裡人說的話裡面,第一句就是多看少說。

當然他們更多的是從宏觀的角度來論證,其實走入到具體的溝通微觀例子中也是同樣适用的。

我曾經一開會就立馬緊張起來,為什麼啊?是因為要急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成績,深怕别人不知道,總是想見縫插針的說話,結果是别人說的、别人要表達的我全部沒有聽進去,失掉了很多學習乃至接受别人主動幫助的機會。

而我們工程師要成長進階,意味着我們必須承擔更多的職責、協同更多的事務,進而在我們的溝通中不僅僅是單刀直入的技術讨論,而是需要多方面的去傾聽,盡可能多的收集各方面的回報和判斷,進而幫助你做出正确的決定,并且記住“正确”的決定往往不是“最好”的決定。

公司或者組織為什麼要提拔你,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需要你的綜合判斷能力,要做到綜合判斷的首要一點就是“先聽後說”。

不能身在曹營心在漢

當我們慢慢成長的時候,我們别的感受不強,但是有一個感受會非常強烈,就是會議越來越多,非純技術的小事情會越來越多的騷擾到我們,工作和生活間的幹擾甚至沖突也會出現。

很快一種典型的行為模式就出現了:開會的時候漫不經心,時常溜号;工作上想着生活上的事情,生活上為工作上的困難而惴惴不安。工作和生活的界限,先不詳說,也許下次再說,呵呵。

就說說會議吧,會議變多說明你變重要了,是好事情。但是總是在溜号,說明你的其它技能還不能支撐你的進步。最急需的就是時間管理和任務優先級安排,這兩個話題有很多很好的書去闡述,比如《成功人士的七個好習慣》《和時間做朋友》等,我們可以去學習。

那就簡單說一下防止溜号的一個小技巧吧:盯着發言的人,跟着他的思路思考,放平你的腿不要翹起來,給自己一個不是非常舒适的坐姿,呵呵,真的好用。

積極的看待問題

這個和上一篇說到的”生活是一面鏡子“是呼應的,但是更強調你的積極的心态,對溝通結果的引導,同一件事情往往都有兩個側面:積極的和消極的。

一個很有意思的例子就是:屢戰屢敗 vs 屢敗屢戰。我們的積極心态才能在溝通中激發起對方的激情和勇氣,讓對方也積極的看待事情,并樂觀的處理。一個全是唉聲歎氣的談話,怎麼讓人在溝通後信心百倍的去做事情呢?

早冷靜早道歉早更正

資深專家或者架構師最經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溝通中在技術方面給出了錯誤的指導或者判斷。

如何去修行我們的技術能力尤其是技術廣度,是另外一個話題暫且不表。那麼當出現了這個問題,我們一定要盡早更正和道歉,盡可能讓參加溝通的全體都能接受到。不要讓自尊心阻礙了我們的更正和道歉,我們的這種行為反而會赢得大家的尊重。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因為我們對于技術的熱情或者偏執,在溝通中會傷害到别人,比你資深的人會收起幫助你的想法,比你資淺的人會閉上表達想法的嘴巴,最後的結果就是你成了孤家寡人。是以我們一定要早冷靜,一旦發現自己過激了,立即更正、道歉。這反而會讓我們更可愛。

不要雞蛋裡面挑骨頭

當我們成長起來過程中,審視或者評審别人的工作成果或者設計方案會越來越多,這個時候千萬别在小缺陷點上過度追求完美。

因為我們之前肯定有被”雞蛋裡面挑骨頭“的經曆,往往讓我們最難堪、最不可接受的不是證明了我們架構上、方向上的重大問題,而是一些在小缺陷的尖刻評論和糾纏。那麼反過來,我們一定要克制自己。

那麼那些缺陷怎麼辦呢?放置不管?不是的,我們可以客觀的提出來讓對方記錄下來,不要糾纏。我們需要記得我們還需要在更高層面去把握事情呢!

溝通可以注意的一些小技巧就是:不要把對缺陷的更正,變成對個人的批判,一旦溝通從對事變為對人,味道就變了。别糾纏,“糾纏”那是傻瓜做的事情,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