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機關,到底是“合群”好,還是“不合群”好?
很多職場“過來人”給出的答案是,如果你是個沒背景沒靠山的人,肯定是想方設法“合群”,才能避免被“邊緣化”。
看起來很有道理。但作為一個有着二十年工齡的我,卻覺得真相是你必須要有“合群”的魅力,更要有“不合群”的底氣和能力。
面對形形色色的人,表面上的和睦一旦遭遇利益的沖突,也會很快出現裂隙;而三觀不合的人,就算一直客客氣氣,背地裡還是各種看不起。
尤其是相處時間長了,大家連假裝都懶得裝了。以下幾種人,你也不必在乎,看破不說破,彼此心知肚明就好。

01
精于算計之人。
《列子》中講了一個尹姓之人,嚴苛對待仆人的故事。為了多榨取仆人的勞動力,尹氏指令仆人從清晨到黃昏都不得休息。一個老仆人白天呻吟着幹活,晚上因為疲憊而熟睡,雖然苦不堪言,他倒并不覺得有什麼值得怨恨。
反倒是尹氏自己,每天思慮着如何經營家業,管好仆人,心靈和身體都很疲憊,常常夜不能寐。
後來,朋友看他和他的仆人都累得不行,就勸他少一些算計,多一些寬容。尹氏聽從了這建議,仆人們減少了勞作,而他自己也得到了輕松。
人在機關,很多小上司就如同這位“尹氏”,他們每天最愛做的事,就是把活派給下屬,然後又絞盡腦汁将功勞攬入自己懷中。
這樣的人,滿肚子都在“打小算盤”,看似很精明,看似滴水不漏,但相處久了,就算是最懦弱的下屬,也會置之不理。除了按部就班地完成工作之外,沒有任何交往的必要。
02
勢利谄媚之人。
君子愛财,取之有道。
對于很多人來說,甯可工作多一點、苦一點、累一點,也不願意一再降低為人處世的底線,去賺一些看起來很輕松,卻“見不得光”的錢。
《列禦寇》中講述了一個“舐痔得車”的故事:
宋國有個叫曹商的人,替宋王出使秦國,去的時候,從宋王那裡得到了幾輛車,回的時候,從秦王那裡得到了百輛車。
曹商遇見身居陋巷依靠編織草鞋維持生計的莊子,就大肆炫耀自己的“才能”與财富。莊子不慌不忙地怼回去:“聽說秦王有病,召請醫生,破除膿瘡潰散疖子的人可獲得車輛一乘,舔治痔瘡的人可獲得車輛五乘,凡是療治的部位越是低下,所能獲得的車輛就越多。你難道給秦王舔過痔瘡嗎,怎麼獲獎的車輛如此之多呢?你走開吧!”
在莊子看來,曹商所得的百輛車,用的是谄媚的方式,甚至是卑鄙無恥的方式,這樣的錢财,以喪失自我操守為代價,要它何妨呢?
人在職場,經常會遇到這樣唯利是圖,又極盡谄媚之能事的人,他們最擅長做到事情,就是“會來事”,要麼煽風點火,挑撥他人的關系;要麼沒事找事,以便從中獲利。
面對這樣的人,根本不需要搭理。不摻和他的任何事情,才能避免自己被利用、被算計。哪怕是以而遭到“仇視”,也不要有一絲動搖。
03
刻薄寡恩之人。
人在機關,各人自掃門前雪,是常有的事。即便喊着“分工合作”的口号,也往往隻有分工,沒有合作。
原因很簡單,人在機關,真心幫助他人的人少之又少,見不到别人好的一抓一大把。
有時,哪怕就是舉手之勞,人家非但不會搭把手,還會找出種種理由加以搪塞。貌似做了個天大的“人情”,實則刻薄寡恩,“見死不救”。
《外物》中講述莊周請監河侯貸粟的故事。監河侯面對窮得要借糧的莊周,沒有直接拒絕,而是畫了個大餅:“好,我就要去收取封邑的稅金了,可以借給你三百金,好嗎?”莊周聽了,臉色驟變,并用一個遇見即将渴死的魚不施以鬥升之水,卻許諾将其送往東海的故事做回應。
可不是麼,人在機關,多少人講着慷慨動聽的大話,卻做着最為悭吝的行為,這種僞善,包藏着的殘酷,實在讓人又恨又氣憤。
是以,面對着那些刻薄寡恩的人,不管是上司,還是同僚,都敬而遠之,做好分内的事,其餘,也就“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就足夠了。
04
結束語:
人在機關,能否升遷,能力往往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人際關系。
但如果你始終都無法讓自己融入那個靠巴結讨好,靠曲意奉承來維系的圈子時,不妨就專注地做自己吧。
畢竟,任何一個機關,始終還是需要踏踏實實做事的人。
作者:如風輕似雲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圖檔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