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世民喻之為明鏡的賢相魏征,為何死後會被唐太宗斷碑?

說起魏征,大家肯定都會想到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曾說過“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廢;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這個“人”,指的就是魏征。魏征生前頗得唐太宗李世民的器重,但在魏征死後,李世民竟派人掘斷了魏征的墓碑,讓魏征死後都不得安甯,這又是何緣故呢?

早年經曆

魏征,原名為“魏徵”,字玄成,早年時期的魏征在李密帳下為官,因其寫得一手好奏疏,頗得李密欣賞,認為他文采非凡。魏征曾為李密獻上過能夠壯大自身的十條計策,但可惜沒有被李密采納。

後來魏征跟随李密投降了李唐,但這也不能阻擋魏征那顆蠢蠢欲動的心。魏征在投降之後又轉去了李神通的麾下,不久李神通被窦建德大敗,魏征又改投于窦建德麾下,兩年之後,窦建德又敗于李唐之手。

不得不說,魏征就像古代版“柯南”,,走到哪,哪就兵敗。?

李世民喻之為明鏡的賢相魏征,為何死後會被唐太宗斷碑?

按照慣例,像魏征這種身份的人早就被處死了,但是這次魏征依然沒有被處死,反而受到李唐太子李建成重用。不得不說,魏征眼光獨到,看出李世民不甘于屈居人下。他曾經為李建成出謀劃策,建議李建成把李世民調走,但還沒來得及實施,就爆發了玄武門之變。在玄武門,李建成、李元吉等被誅殺。李世民成了最終的大赢家。那之後,魏征又遇到了什麼樣的境遇呢?

效忠李世民

李世民派人将魏征帶來,責問他為什麼要離間他們兄弟?魏征非常直接回答道:“太子要是按照我說的做,就沒有今日之禍了。”李世民見魏征直言相告,認為這個人可用,便赦免了魏征,并讓他擔任詹事主簿。

唐貞觀元年,李世民稱帝,魏征的官職也随之水漲船高,官拜尚書左丞。不得不說,盡管魏征曾效忠過李建成,但李世民還是很信任他的,所謂用人不疑,大抵是這個樣子的。李世民心懷大志,想要打造一個空前盛世。便重用魏征,還曾多次在床榻上召見魏征,向他詢問國家大事的得失。魏征也盡心盡力的回答,直言相告。

李世民喻之為明鏡的賢相魏征,為何死後會被唐太宗斷碑?

據記載,貞觀六年,唐太宗李世民最寵愛的女兒長樂公主要嫁給長孫無忌的孫子長孫沖。李世民十分疼愛這個女兒,想讓她風光大嫁,便和大臣們商量說,“長樂公主,皇後所生,朕及皇後并所鐘愛。今将出嫁,禮數欲有所加。”說白了,就是想給女兒多點嫁妝。這也是人之常情,大臣們都附和,并進言說長樂公主的嫁妝可以雙倍于她的姑姑永嘉長公主。但是魏征對此事卻表示反對,認為這違反了禮制。李世民不太高興,回宮之後将這件事告訴了長孫皇後。長孫皇後聽了之後對魏征贊不絕口,并派人賞賜了他,并傳話給魏征,“聽說你正直,如今見識到了,希望你保持下去,不要改變。”魏征聽聞之後十分感動,而且有了長孫皇後的話,魏征更加敢于進谏。

久而久之,皇帝看見他都十分頭疼,害怕魏征說他的錯處。但是對魏征的信任,也是與日劇增的,還任命魏征為太子太師,魏征以自己患病來推辭,李世民卻認為患病的魏征也可以保全太子。可見魏征恩寵之盛。

李世民喻之為明鏡的賢相魏征,為何死後會被唐太宗斷碑?

因病逝世

貞觀十七年,魏征因病去世。李世民傷心異常,罷朝五天。這在當時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殊榮。李世民下诏厚葬魏征,但被魏征的妻子裴氏以魏征生平喜好簡樸為由拒絕。靈柩就以一輛小車裝載,李世民召集文武百官出城相送,痛哭流涕,并且親自為魏征刻寫碑文。還說下了那句流傳千古的話“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廢;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鏡矣!”

同年,李世民将魏征的畫像置于淩煙閣,在二十四位功臣中,位列第三。可見李世民對魏征真是非常重視了。

但自古伴君如伴虎,誰能想到李世民竟将魏征的墓碑給掘斷了。

死後斷碑

這主要是因為魏征曾向李世民舉薦過兩個人,侯君集和杜正倫,說這兩個人有做宰相的能力,應該重用他們。結果侯君集竟然造反了,李世民大怒,将其處死,又罷免了杜正倫。

李世民喻之為明鏡的賢相魏征,為何死後會被唐太宗斷碑?

轉念一想,這兩個人都是魏征推薦的,魏征生前有可能也參與了謀反,李世民越想越生氣,就派人推倒了魏征的墓碑。大概是覺得魏征沽名釣譽,不是個好人,怎麼能用皇帝親手刻寫的墓碑呢!不僅如此,還取消了衡山公主與魏征長子的婚禮。

但魏征墓碑也沒有一直斷着,貞觀十九年,李世民親自率兵征讨高句麗,損失慘重,也沒能滅了高句麗。這時的李世民又想起了魏征的好處,說如果魏征在,能夠勸谏我,我也不會這樣了,于是又派人修好了魏征的墓碑,并且按照少牢之禮祭祀他。

自古君心難測,誰能想到李世民那麼信任魏征,居然斷了魏征的碑。我猜想,可能不僅僅因為侯君集謀反的案子,也有可能是因為魏征提了太多谏言,惹得李世民不高興了,生前不好意思處罰他,畢竟李世民想要當明君,怎麼能随便處罰臣子呢,是以隻好在死後找個由頭折騰折騰魏征,這也是有可能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