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8萬件的寶貝會說話:800多年前的一次大海難,竟然是鐵鍋惹的禍

前言

昨天隻做一件事,拿着筆,不斷地刷屏,記錄着那串串一直累加的數字,心情大好,小編寫網文一年多了,昨天中午發的文章《曆經30年艱辛打撈,價值3千億美金的寶藏終于現身,到底是啥寶貝》,推薦量爆棚,閱讀量創紀錄,當然是跟自己過往的資料比較了。其中頭條推薦超過260萬,閱讀量28萬多,百嘉推薦230萬,閱讀量超40萬,收到各位親們的近2萬個贊,超6000次收藏。

18萬件的寶貝會說話:800多年前的一次大海難,竟然是鐵鍋惹的禍

在此謝謝平台的厚愛,更謝謝網友們的支援,當然也不能虧待自己,不買9塊的藍狼了,奢侈一回,買包23的“玉溪”犒勞下自己。說完這些啰嗦真心話,還是繼續把文章的下片給碼出來吧!

01 三千億美元

“南海I号南宋沉船的考古發掘”項目,入選2019年度全國考古十大新發現;對廣大水下考古工作者來說,這一天來得太不容易了,要知道南海一号古沉船,從1987年被發現,曆經一撈、二撈、三撈、四撈,直至2007年世紀大海撈,整整耗時20年,然後又用了12年的時間進行正式發掘、考古,到2019年方才基本結束,頭尾統共花了32年,許許多多的水下考古工作者把最美好的青春都獻給了“南海一号”,可謂好事多謀,勞心費力,好在成果顯著、意義非凡,一切付出都值得。

18萬件的寶貝會說話:800多年前的一次大海難,竟然是鐵鍋惹的禍
18萬件的寶貝會說話:800多年前的一次大海難,竟然是鐵鍋惹的禍

“南海I号”,出水文物總數超18萬件,堪稱中國水下考古之最。其中以瓷器為大宗,主要出自浙江龍泉窯、江西景德鎮窯、福建德化窯,磁竈窯、閩清義窯等南方地區的窯口,均為出口外銷的民窯精品;有超180件/套的金器,重量達2449.81克,器形有腰帶、項鍊、戒指、手镯、耳環、纏等六類。除此之外,還包括大量錢币、銀铤、絲綢和部分銀銅錫、竹木漆器及動植物遺存等。哦!差點忘了最最重要的寶貝,那就是古沉船本身。

有國外媒體曾預測,“南海一号”産出文物的價值,已經超過三千億美元了。

對中國來說,這些文物根本不能用價值來衡量,南海一号的出現,其意義不僅在于找到了一船數以萬計的稀世珍寶本身,更在于它還蘊藏着超乎想象的曆史資訊和非同尋常的學術價值。對這些水下文物資源進行考古、探究,可以複原和填補古代中國“海上絲路”的曆史空白,是以對“南海I号”的考古價值無論怎麼高估都不為過。

18萬件的寶貝會說話:800多年前的一次大海難,竟然是鐵鍋惹的禍

下面内容根據考古發現報告進行些整理,和大家一起看看它背後的财富密碼故事,知識性、趣味性十足,正在閱讀本文的您,也可以發揮想象力,對未知的謎團進行拆析下,也許是個正解呢!

02 古船

“南海一号”沉船,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體最大、儲存最完整的遠洋貿易商船。

沉船長41.8米,船寬11米,設計水線長32.3米,船身高4米,排水量估計可達828噸,載重近425噸,這個噸位應該算是那個時代的“航母”級别了。

南海一号船頭朝向為西南240度,是在沒有發生側翻的情況下,船體垂直沉沒于海底,沉沒朝向應該與當年的航向大緻一樣;按照船頭朝向和所獲得的文物,大緻推斷這艘商船當時應該是前往新加坡、印度等東南亞及中東地區,進行海外貿易。

18萬件的寶貝會說話:800多年前的一次大海難,竟然是鐵鍋惹的禍

專家介紹說,宋代遠航船員較多,經常有百餘人。他們分工明确,有船主、綱首、艄公、招頭、作頭、碇手、水手、火兒等。其中,船主地位最高,或兼綱首,如無船主在船,則綱首是一船之長;其後依次是艄公、碇手、水手等。

考古人員對沉船外側的貝類生物标本做了統計,推斷出南海一号大約是在12月—1月,那時東北季風盛行、利于航行的時間裡出航。

發掘表明,南海一号的首艙,可能沒裝或少裝貨,在沉船時已斷掉,其餘各艙内都裝滿貨物,船的承重甲闆至今仍依稀可見,上面有流水孔;船身有儲存完好的舵孔,是一個“升降舵”,大約開角73度。

“舵”是中國古代造船術的重要貢獻和發明,對于船的方向控制與推進力有劃時代的進步。原先的古羅馬和埃及的戰艦,都是使用尾槳控制方向,11世紀後,中國發明的船舵傳播到阿拉伯地區,15世紀後,歐洲船才開始普遍使用尾舵。

從船的抱梁肋骨看,船身有反複使用與修補的痕迹,是條老船,修補也比較随意,材料多是就地取材,使用了六種木頭,其中五種是我國東南沿海常用的木材,另一種可能來自東南亞,說明這船曾遠航過。

18萬件的寶貝會說話:800多年前的一次大海難,竟然是鐵鍋惹的禍

福建松木

考古專家介紹,從船體結構和船型判斷,“南海一号”沉船,屬于我國古代三大船型中的“福船”類型;史書上記載的福船:“上平如橫下側如刃,貴其可以破浪”。

“福船”出現于宋代,因主要在福建沿海建造而得名,亦稱“大福船”,宋元時期就是海上的主要運輸船;福船為尖底造型,方頭闊尾,具有多重闆結構與多水密隔艙,結構堅固,裝載容量大,抗風力強,吃水深,航行平穩、性能優良等特點,但航速不快。

多重闆結構:船舷不是一塊木頭,而是用了不同的木闆錯開粘接,多層複合,類似魚鱗的結構。用材主要是福建地區最常見的杉木和松木,這兩種木材生長周期快,雖然紋理松散,不夠結實,但可很好地利用了其可彎闆加工的性能,做出魚鱗搭接的船身,在保證船隻堅固的同時,也友善後期的更換、維修。

水密橫艙壁技術:是中國古代造船的獨有發明和關鍵技術,也是對世界造船技術的重大貢獻,其有四大重要作用:

一、某一船艙因觸礁破損而淹水,但卻不會波及鄰艙,進而保證船隻不沉。

二、船殼闆、甲闆因有衆多艙壁作支撐,增加了船體的剛度與強度。

三、艙壁為船體提供了堅固的橫向結構的同時,使桅杆得以與船體緊密連接配接,可建造多桅多帆,增加航行動力。遇到逆風時,可以把桅杆放倒,減少船的受風面,也有利于通過限制高度的航道。

四、利于裝載、存放貨物,合理、有效利用空間。

18萬件的寶貝會說話:800多年前的一次大海難,竟然是鐵鍋惹的禍

桅夾

“南海一号”船上有400多公斤石錨和40多公斤的。據考,中國當時已經有了鐵錨,但南北方的泥性不同,北方的泥性利于鐵錨,南方的泥性透過木石組合,錨能獲得更大的抓力,同時也由于鐵在當時很稀缺所緻;小錨的發現,是否可以說明當時的“南海一号”帶有小艇,在淺水碼頭等不便停靠之處,其可友善人員上下船、小貨裝卸等使用?

18萬件的寶貝會說話:800多年前的一次大海難,竟然是鐵鍋惹的禍

小石錨

2010年,福船制造技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如何盡量長久儲存住這艘無價之寶的古沉船,相當考驗現代人的智慧和技術。

在宋朝時,我們就有這麼好的大船,沒用于軍事,卻隻用于遠洋貿易運輸用,着實可惜,若靠它也像後來的西方殖民者那樣去世界各地霸占掠奪,世界大一統就是中華帝國了,就根本沒那些宵小的事了,可是華夏民族骨子裡就是文明、和善、友愛,沒有那邪惡基因。

03 古瓷

中國瓷器,造型美觀大方,釉色透明滋潤,胎質堅實細密,不僅具有耐酸、耐堿、耐高溫的優點,而且表面光滑,易于擦洗;自唐宋以來,海外市場對中國瓷器的市場需求非常大,以日用之碗、盤、杯、碟為主。

18萬件的寶貝會說話:800多年前的一次大海難,竟然是鐵鍋惹的禍

據考證,在中國陶瓷到達東南亞之前,當地居民要找到一個容器都不容易。宋《諸蕃志》載:東南亞地區,流眉國“飲食以葵葉為碗,不施匕筋,掬而食之”;渤泥國“無器皿,以竹編具多葉為器,食畢則棄之”。可以說中國瓷器、陶器的到來,改變了這些地區人民的生活方式,精美的瓷器更成為階級和财富的象征。

沉船素有“時間膠囊”之譽,船貨瓷器與陸上的遺址、墓葬、窯址等出土瓷器的最大不同,就是數量大、窯系多、時間準,沉船古瓷器對中國古代外銷瓷準确斷代,以及批量化外銷起始時間的界定,具有重要作用。

18萬件的寶貝會說話:800多年前的一次大海難,竟然是鐵鍋惹的禍

“南海一号”船上所載瓷器,都是南宋時期的外銷瓷,主要産自江西景德鎮、浙江龍泉、福建德化、福建閩清義和、福建磁竈等五大民窯。在發現較完整的瓷器中,往往開口不是較大就是較小,大量的瓷器印着東南亞及中東地區特色的花紋,這是典型的外銷瓷風格,甚至有可能是直接的外來定制貨。文物中有件雞冠花紋石硯台很有意思,它倒置後是一個高腳玻璃杯的造型,雞冠花紋和高腳酒杯是當時阿拉伯世界國家的流行紋飾,由此可推測該船上可能有阿拉伯人。

18萬件的寶貝會說話:800多年前的一次大海難,竟然是鐵鍋惹的禍

出水的瓷器中,以福建德化窯的白瓷和磁竈窯的綠釉居多,還有不少顔色各異的陶制壇罐,尚沒有非常明确的鑒定表明有瓷器出自廣東,考古學家由此推測,船可能是從江浙或者福建出發的,福州或泉州的機率大些。

至于景德鎮的瓷器是在浙江、福建,還是廣州裝船的,還有待考證;根據曆史資料,古代景德鎮瓷器大多是走水路銷往江浙,水路加陸路銷往廣州等地。

南海一号沉船有一件瓷罐,底部墨書有幹支紀年“癸卯”,對應的紀年就是公元1183 年,為南宋淳熙年間,可推斷出沉船大緻為宋朝初年的船隻。

18萬件的寶貝會說話:800多年前的一次大海難,竟然是鐵鍋惹的禍

在出水文物上,考古人員還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在每一件瓷器底部都保留着毛筆書寫的字迹,簡單而粗糙,似乎是随手寫下,有些像姓氏,有些像地名,還有的像官職,如“李大用”、“六哥”、“林花”和“李長保”、“陳”,這些若為人名,他們會是誰呢?船主?窯主?瓷器訂戶?貨主?有的專家認為這是貨主對自己貨物進行區分留下的印記。

18萬件的寶貝會說話:800多年前的一次大海難,竟然是鐵鍋惹的禍

04 鐵器

南海一号船發掘出來的鐵器總計超過130噸,全都被碼在瓷器之上,有的還放在甲闆上。鐵器由于長期浸泡于海水中,被腐蝕氧化後與海泥、貝殼和船上陶瓷器,形成體狀怪異、堅硬笨重的巨大凝結體,數量超百塊。經過人工剝離後,發現是成摞的鐵鍋和捆紮好的鐵釘;鐵鍋以鍋體口徑疊套,外形呈圓柱摞狀;鐵釘為圓首鏟形船釘,鐵釘尖部對角,數十枚以竹篾捆綁。

18萬件的寶貝會說話:800多年前的一次大海難,竟然是鐵鍋惹的禍

鐵在宋朝可是稀缺物,看看兩宋大規模使用鐵錢就知道其戰略地位了。學者估算,宋朝年生産鐵大約隻有7-10萬噸左右,是以宋朝在大部分時間裡禁止鐵制品貿易,這鐵鍋、鐵釘極大可能是走私貨。

珠江文化研究會會長、中山大學教授黃偉宗認為,南海一号上的大批量鐵鍋、鐵釘,大機率來源于佛山。

18萬件的寶貝會說話:800多年前的一次大海難,竟然是鐵鍋惹的禍

清朝時的佛山制鍋圖

從宋代到明清時期,佛山鑄鐵業十分發達,在生産技術上,創造了獨有的“紅模鑄造法”,用這種工藝鑄造的薄型鑄件,金相組織十分均勻,表面光潔度極高,成品率百分之百;佛山鐵鍋以鍋薄及表面光滑節省燃料而名揚全國,一直到西方工業革命前,佛山都是中國最大鐵鍋出口基地,一直供不應求,原料、半成品、成品皆由官府直接把控。

至于南海一号載運的鐵鍋、鐵釘是否真的是廣東佛山鑄造,還有待考古研究的新發現。

早前,有專家根據南海一号以一種近乎完美的“直立姿态”沉入海底,以及船貨為上鐵下瓷,進而認為,當十幾萬件來自中國各大名窯的瓷器,運到碼頭後,從底層的水密隔艙開始,逐層逐艙整齊碼放,到了廣州港後,又接了大運單,船家從貨品搬運時間以及成本計算,沒将數萬件瓷器先下船放置,再将重量較大的鐵件放在船底層,而是根據有限的位置,将大量鐵鍋、鐵釘堆放在瓷器上方,包括甲闆上面,不倒倉的原因還有可能是,鐵件要先卸貨給賣家,隻好放在最上層。

然而,就是這種錯誤的裝船擺放方式,導緻了最後船沉人毀的宿命。

05 動物遺骸

“南海一号”沉船上發現大量動物骨骸,包含家雞46隻、家鵝40隻、9隻豬,綿羊的數量最多,高達86隻。

長期出海,帶着活體動物,一邊飼養,一路航行,一路宰殺,可吃到新鮮肉品、禽蛋、羊奶;羊最多,也許船上阿拉伯人多,宗教信仰要吃羊肉。還有航行時,船上人員也會通過捕撈海鮮以擴充食物來源。

這些可以從發現的動物骨骸上,有屠宰和燒烤的痕迹得到證明,

考古學者在船上還發現了不少酒壇,提取了生物樣本檢測,發現是米酒;更令人驚訝的是,還發現幾罐完好的鹹鴨蛋,好像沒提過有皮蛋。

以上這些發現,與宋代《嶺外代答》記載的“一舟數百人,中積一年糧,豢豕釀酒其中”高度吻合。

在南海一号上,考古隊員還發現了兩具眼鏡蛇的頭骨,由此推斷出船上可能有印度人,畢竟眼鏡蛇是印度人的專屬寵物。

18萬件的寶貝會說話:800多年前的一次大海難,竟然是鐵鍋惹的禍

令人不解的是,在“南海Ⅰ号”上發現的所有動物骨頭中,沒有理應常見的鼠骨,而同為宋代的福建泉州灣後渚沉船上,最多的動物遺存可是鼠骨。人們猜測,一是可能老鼠骨骼較輕,随洋流飄走了,二是難道當初的外貿就有嚴格的動物防疫措施了,也許真有這回事。據傳14世紀中葉起肆虐歐洲的黑死病,就是來自歐亞草原的老鼠乘船帶到歐洲的,古人也知道老鼠疫的恐怖?

06 植物遺骸

“南海一号”儲存了十分豐富的植物遺存,考古學家利用先進技術,從甲闆及船上各處發現、提取了3105粒植物種子和果實,可分為水果、堅果、瓜類、谷物、香料等,多達19類植物種屬。其中多數是可以直接食用的,包括梅、槟榔、橄榄、荔枝、葡萄、錐等,錐栗最多,達1974粒,占出土植物種子總數的63.6%,梅核次之,占25.7%,幾乎都是嶺南及福建地區的品種。

18萬件的寶貝會說話:800多年前的一次大海難,竟然是鐵鍋惹的禍

堅果屬于幹果,利于長期儲存,而梅子、橄榄和槟榔等核果,不利于儲存,但适于腌制,南海一号發現了鹹鴨蛋和糖漬的植物果核,說明這些植物都是為了遠洋航海特意選備的,永泰李幹、閩清橄榄久負盛名,似乎和這艘沉船有密不可分的牽連,再加上閩清瓷器,能佐證該船是從福州出發的嗎?

在“南海一号”沉船上,植物考古學家還發掘、鑒定出了31粒胡椒遺存物。胡椒一直以來都是中國的貴重物品,胡椒何時傳入中國,在學術界尚未定論,主要原因是缺乏考古實物證據。在“南海一号”發現的胡椒遺存表明,至遲在13世紀中早期,中國人已經利用它烹調食物。

此外,甲闆上還散布着少量水稻、冬瓜遺存,更多的遺存可能已随洋流漂走。

18萬件的寶貝會說話:800多年前的一次大海難,竟然是鐵鍋惹的禍

“南海一号”上提取的胡椒粒

07 金銀器

從最早出水的那根1.72米,半斤多重的金鍊子看,那是條腰帶,佩戴他的人應該膀大腰圓的壯漢,身份高貴不一般,并且愛張揚。

18萬件的寶貝會說話:800多年前的一次大海難,竟然是鐵鍋惹的禍

有趣的是考古人員在清理凝結物時還發現了一枚鎏金龍紋手镯,這個手镯口徑比普通家用飯碗要大,兩端雕成了龍頭形狀,具有典型的中國特色,而雕刻龍紋隻有皇室成員才有資格,有人由此推測南海一号是否會和南宋皇帝有關?難道皇室成員參與了這趟外貿之旅?

還有三個風格不同的戒指,分别是阿拉伯、歐洲、中國風格, 應屬不同人員所有,可見船上人員、人種較多。

18萬件的寶貝會說話:800多年前的一次大海難,竟然是鐵鍋惹的禍
18萬件的寶貝會說話:800多年前的一次大海難,竟然是鐵鍋惹的禍

“南海Ⅰ号”沉船前後發現的銅錢、鐵錢數量達17000多枚,經過幾百年的海水侵蝕,大多數錢币粘結在一起,面像模糊。這些銅錢中最早的是東漢時期的“貨泉”,絕大部分為北宋時期不同年号的銅錢。年号最晚的一枚是宋淳熙年間的,結合前頭說的有一件瓷罐上寫有‘癸卯’墨書,由此更進一步推斷“南海Ⅰ号”的沉沒年代不早于南宋的淳熙年間的公元1183年。

宋代銅錢在海外諸國普遍行用,海外各國将其作為硬通貨,易中天先生曾說過:“宋代銅錢的地位 相當于現在的美元,是當時國際貿易的結算貨币,以至于有人走私銅錢。”

其實,我國古代銅錢外流現象很普遍,而兩宋銅錢外流是最嚴重的。宋朝人描繪銅錢外流盛況時說:“南宋時,三路舶司歲入固不少,然金銀銅鐵,海舶飛運,所失良多,而銅錢之協尤甚”,“邊關重車而出,海舶飽載而回,……錢本中國寶貨,今乃與四夷共用”。

根據各國考古發現,近如東亞高麗、日本,東南亞阇婆國、爪哇、新加坡等地,遠至印度、阿拉伯、非洲甚至波斯灣的霍爾木茲島都發現有宋代銅錢,由此可見,大宋王朝的輻射影響力和當時的貿易交流之頻繁。

18萬件的寶貝會說話:800多年前的一次大海難,竟然是鐵鍋惹的禍

“南海一号”出水銅錢

宋代海上貿易的繁盛,在中國曆史上是獨一無二的, 他們出口陶瓷、絲綢、茶葉、紡織品等手工業制品, 進口香料、藥材、胡椒、珍珠等,貿易順差巨大,偏居一隅的南宋王朝,國庫收入很大一部分是仰賴外貿商稅收入;連當時的皇帝都認為“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當,所得動以百萬‘貫’計,豈不勝取之于民,朕是以留意于此,庶幾可以少寬民力”。

據史書記載,宋朝廷先後在廣州、泉州、杭州、明州(甯波)、密州(青島)等重要的沿海港口城市設立 “市舶司”, 其職能類似現在的海關,專門負責抽稅、發放“公憑”(貿易許可證)、采買進口商品、維護港口、禁止走私等事務;由于當時市舶事務過于繁雜,朝廷後來又在溫州、秀州等地設立市舶司的二級機構市舶務,在縣鎮設定三級機構市舶場,每年的市舶稅收為以百萬貫計。

在宋代的海岸貿易管理上,有《關與關監控制度》,朝廷會派官員在遠航貿易的船上核查、監督,防止走私、偷漏稅,當船隻出海時,官員下船傳回,同時規定遠洋貿易船不允許在沿岸航行,以防夾帶私貨。

18萬件的寶貝會說話:800多年前的一次大海難,竟然是鐵鍋惹的禍
18萬件的寶貝會說話:800多年前的一次大海難,竟然是鐵鍋惹的禍

08 人類遺骸

沉船自發掘以來,人們最關心的莫過于當時船上的人到哪去了?怎麼沒發現人骸骨呢?沉船全部發掘後,最終還是有了結果。

發掘的後期,在船的不同位置總共發現了為數不多的人類遺骸,包括有下颌骨、肋骨、臼齒、趾骨、鎖骨和顱骨、指骨等,“南海I号”是我國唯一一艘發現了人類遺骸的古代遠洋貿易沉船。

18萬件的寶貝會說話:800多年前的一次大海難,竟然是鐵鍋惹的禍

後來考古人員把部分遺骸做了DNA測序,結果排除了遺骸是黃種人的可能,由于骸骨發現的位置實在不容易逃生地下艙内,其身份有可能是外籍水手,那麼更多的其他人哪去了,衆說紛纭,也許跳船逃生,也許全部溺亡,屍體發脹飄走了。

沉船上還有大量的銀錠、玉件、銅鉛錫器、木漆器、印章、銅鏡、木梳、觀音像、砝碼、秤盤、試金石……,限于文章篇幅,就不展開說了。

大部分的考古發掘工作在2019年基本結束,先後出了多份不容内容的考古發掘報告,鑒于“南海一号”沉船的規模性、重要性、代表性,該沉船水下考古發掘項目入選2019年度全國考古十大新發現。 “南海一号”沉船,33年的發現、發掘、考古的過程,幾乎涵蓋了中國水下考古起步、發展、成型的每一個階段。見證了我國從無到有、再到成熟壯大的水下考古學科的發展曆程, 是世界水下考古界的經典之作。

考古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還原曆史資訊,那麼“南海一号”沉船當時是個啥狀況,成了衆多關心者的焦點。有專家根據所發掘的文物提供的種種資訊,結合曆史資料,做出了大膽的推斷,那是一個壯觀而又悲慘的故事。

18萬件的寶貝會說話:800多年前的一次大海難,竟然是鐵鍋惹的禍

09 悲壯

南宋早期,東南沿海的外貿生意非常火爆,福州、泉州、廣州各港口,船來人往,車水馬龍,中國的瓷器、絲綢、茶葉等物産源源不斷地在這些地方裝船,銷往東南亞、印度、阿拉伯、非洲、歐洲等地,來中國采購的外國客商絡繹不絕,當時的第一大港泉州,居住有好幾萬外國商人及其家眷。

某年的冬季,北風起,人馬喧,又到了出海遠航的好時節,福建泉州的外貿商們忙碌了起來,有中國的,也有外國的,他們從各商行置辦的瓷器都已到位,從各窯口定制的貨也拉到了碼頭,主要是德化瓷、晉江瓷、浙江龍泉瓷,還有閩清義窯瓷,花樣、款式繁多,優質、普通的相搭配,可滿足國外不同客戶的需求。

18萬件的寶貝會說話:800多年前的一次大海難,竟然是鐵鍋惹的禍

外國人對宋瓷趨之若鹜,擁有瓷器是階級和身份的象征,直接還影響了他們的生活習俗。

貨差不多備足了,商人們聯系到了當時最大最好的客貨兩用遠航船—福建大福船,即可裝大批量貨,也可捎帶不少旅客;是以,當時船上除船員、商賈外,還可能有不少官員、使節及他們的扈從,國際旅遊愛好者。

10幾萬件的瓷器,搬上了船,至于裝船情況,宋人給我們描述過:“舶船深闊各數十丈,商人分占貯貨,人得數尺許,下以貯物、夜卧其上。貨多陶器,大小相套,無少隙地。

18萬件的寶貝會說話:800多年前的一次大海難,竟然是鐵鍋惹的禍
18萬件的寶貝會說話:800多年前的一次大海難,竟然是鐵鍋惹的禍

這次出海,目的地是阿拉伯伊朗的某港口,這條航路,船老大已走了幾回,沿途要停靠、補給、貿易的地方也算熟絡,他們知道,這一去一回怎麼也得個2年左右時間,是以路上的吃喝用度要備足,最關鍵是船上還有富賈豪客,達官貴人,是以船上的夥食要辦好,保證供應,高價賣給客人,也可狠撈一筆。船老大買雞購鵝,趕豬牽羊,水果、蔬菜也得帶上,特别是儲存期長的栗子和梅幹更少不了。

客商們的出國、外貿手續辦好後,福船一路順風南下,10來天後,就到了廣州港,這裡也是南宋的又一個外貿物流、人流集散中心,船靠岸後,商人們又上岸購買了不少景德鎮産的精品瓷器,這貨在西方最為搶手貨,貴比黃金,這一趟買賣要賺大錢,主要靠的還是它。

臨開船前幾天,又有客商找到船老大,說幫忙把一批鐵鍋、鐵釘運往安南,船老大猶豫了下,這可是走私貨啊,還有福船各艙室都被商人們瓜分殆盡,餘載量也不多,加之鐵器太多太重,超過25000斤,堆在瓷器上方,不符合“下重上輕”的載貨原則,有安全隐患,但鐵件商人的這批貨急着出去,願意出高價運費,并且說已買通了相關人員,不會被查出走私。

船老大考慮到鐵件運往安南,航路不遠,時值冬季,天氣良好,海上極少會有大風浪,看在高額運費份上,也就同意了,當然還有一點,就是對自己的福船和航海經驗信心滿滿。

福船從廣州港出發,也許有點兒超載了;不日,航行到了廣東陽江的上下川島附近的海域,天氣突變,竟刮起了冬季裡罕見的大風,性能優良的福船,也在風雨交加中,前後起伏搖擺了起來,此時船艙上層,尚未被牢牢固定住的一摞摞鐵鍋,開始在颠簸狀态下偏移滑動,往船頭方向溜去,有一部分直接撞擊到了船頭。

18萬件的寶貝會說話:800多年前的一次大海難,竟然是鐵鍋惹的禍

由于鐵鍋重量與數量都巨大,竟把船頭給壓斷裂了,沒了船頭的福船,頓時失去了平衡,前端帶着後端快速下層,在船尾的人員紛紛跳水逃生,那些有錢的貨主眼睜睜看着自家的貨物就要沉入大海,卻無可奈何,隻好解下身上的重物,棄船逃命;無奈,風浪太大,全船上百人一起葬身在那片海域,無一人逃出生天,是以在所有的曆史記載中,此次海難沒留下任何的蛛絲馬迹。

18萬件的寶貝會說話:800多年前的一次大海難,竟然是鐵鍋惹的禍

以上這些隻是根據沉船文物考古透漏出來的資訊進行編述,正在看文章的您,也可大膽地天馬行空下,說說船是從哪首發的,甯波、福州、泉州、廣州?沉船的最大原因是鐵鍋惹的禍嗎?那條大金鍊子的主人是國人還是老外?船客中有皇室成員嗎?絲綢、茶葉哪去了?……

至于實際情況如何,還是有待專家們的進一步考古驗證,正因為南海一号給出了多多的線索和謎團,緻使人們對它的考古工作變得更加生動、有趣、着迷起來,也更有挑戰性。

制作精良的福船、先進的航海技術、熟悉的航線,原本期待滿船的貨物将換來大量财富,卻尚未出國境,就葬身海底,“南海Ⅰ号”就此“凝固”,直到800多年後的1987年,這艘當時最先進的福船才重新進入現代人的眼簾。

結語

“南海一号”沉船,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這條路線的一顆閃亮明珠,随着這條路上更多文物的被不斷考古、發掘,這樣的明珠将越來越多,把它們串聯起來,将給我們呈現出一幅恢弘的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曆史畫卷,涉及中國的航海史、外貿史、港口史、造船史、移民史、國關史、宗教史、科技文化交流史等方方面面;在大力開拓“一帶一路”和實作百年複興偉業的今天,我們期待這部畫卷越來越連貫、越來越清晰,繼往開來,借古勵今,得償所願。

18萬件的寶貝會說話:800多年前的一次大海難,竟然是鐵鍋惹的禍
18萬件的寶貝會說話:800多年前的一次大海難,竟然是鐵鍋惹的禍

繼續閱讀